2008年6月1日 星期日

吾念吾師--小學、初中、高中之好老師回憶

吾念吾師
溫英幹

唐代韓愈在「師說」一文開宗明義:「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綜觀古今,老師的角色,千年來似乎沒有多大變化。此文強調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卻沒有提到更重要的一面:關愛。其實,老師首要的角色,應該是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收效更大。
就自己的成長過程來說,我滿懷謝意及感念的老師都是關愛學生的。這種老師本身行為正直,以身作則,更重要的是用關愛的態度與學生來往,在無形中將知識和做人處事之道,更有效地傳授給學生,使學生被潛移默化,影響終身。
在台灣受教育時,有三位老師影響我最深遠,我在此向他們致最大的敬意與謝意。

啟蒙時期
您是福建上杭客家人,戰亂將您帶來新竹縣橫山鄉下客家莊的小學任教,娶了村中的客家姑娘,從此在本村落地生根,養兒育女。在我小學五、六年級時(一九五四至一九五六),您成為我的班導師。
我從小喜歡讀書,那時在鄉下沒有多少書可看。隔鄰陳爺爺家,在日據時代是教漢語的私塾老師,家裡藏有幾本線裝書。他的孫兒們,也是我的同學,對這些書都沒有興趣,倒是我常到他家,一蹲就是大半天,讀他所收藏的線裝古典小說,《西遊記》、《水滸傳》、《薛仁貴征東》、《五虎平西》等。
您不像一般家長,認為這些書是「閒書」而不准閱讀,反而鼓勵我多讀,只要不影響課業。您也借給我幾本「閒書」,還記得其中一本叫《女俠黑龍姑》,現在似乎找不到了。那時鄉下沒有補習,課餘我常躲在教室裡讀這些「閒書」,奠定我中文及歷史的底子。
因為我對中文的愛好,您花很多時間指導我作文,並送我去參加全鄉小學作文比賽。雖然沒有得獎,但也增長我的見識。畢業時,您親自帶著幾位「高材生」,從鄉下前往省立中壢中學應考初中。當時交通不便,您還陪我們在中壢鎮有榻榻米的小旅館住一夜。放榜後,只有我和另一個同學考取,您為此感到驕傲,對我們勉勵有加。
您在鄉下小學任教直到退休,將一生奉獻在客家地區,作育英才無數。我想告訴您,您是我所見過最好的一位老師,因為您付出無限的愛心給您的學生,有如把水澆在剛種下的花木上,使它扎根發芽。
謝謝您,溫其富老師。

少年歲月
初中二年級下學期時,家境困難,無法提供外宿費用,不得已從中壢轉到離家較近的縣立竹東中學。轉學生沒上過上學期的幾何,就跳到下學期的幾何,第一次平常考,糊里糊塗,本以為不及格,沒想到竟然得到班上最高分,被您注意到了。
初三,我被調到由您擔任導師、準備升學的資優班。有一次全校數學競賽,我得到代數第一名,您很高興地鼓勵我,要我用功,讓我信心大增。
您關懷學生,曾關起門來向我們這男生班,解釋青春期生理變化時應注意的事項。老師新婚不久,在同學的鼓譟下,向我們透露如何與師母認識、追求她,最後結成連理的經過,我們這些小蘿蔔頭聽得如醉如痴,有如讀一本浪漫小說。
畢業時報考桃竹苗地區最好的省立新竹中學,放榜時,我們這一屆報考的有六個同學被列正取,我則倖列備取第一名。您笑著拍拍我的肩說:「考得不錯,應該有希望進去。」果然,竹中錄取了所有備取生。
您是位外省人,卻將一生奉獻在新竹一個客家小鎮的初中裡,退休後仍住在學校宿舍裡。我出國後,有時自美返台回到新竹鄉下,仍會設法去探望您和師母。舍弟也是您的學生,我們倆多半會一起去。每次師母都準備一些點心招待我們,您們永遠顯得年輕優雅。
二○○三年九月底,我剛好在新竹,打電話向您問候,並問師母好。沒想到,電話中傳來您平靜的聲音:「她最近過世了。」我一時呆住了!師母美麗端莊的樣子仍在眼前,怎麼這麼快就走了?忽然想起,您們已年近八十了。不論我在何時何地,都會記得您這位老師,因為您曾在我年輕時付出關愛,有如澆水在含苞待放的花木上。
謝謝您,孔昭陽老師。

青澀高中
您是本省人,自台大電機系畢業,服完兵役後,就應聘回到母校新竹中學服務,教高二代數、高三物理與解析幾何,並擔任我高二、高三的班導師。您講課活潑生動,常引來同學的笑聲。枯燥的數理課,您會穿插許多趣事及做人做事的道理,尤其是描述大學生活情形,最令我們響往。高中三年在這所男中,大家都是半大不小的青少年,升學壓力很大,您那時才二十多歲,長得一副娃娃臉,與我們打成一片,讓我們度過這段青澀、卻未嚐反叛期滋味的年歲。
高三的解析幾何,您自動加上簡單微積分原理,幫助我們在大學更容易修習微積分。我喜歡數學,數學成績在班上也名列前茅(當時竹中是不分組的),一九六二年夏,畢業時以第一志願高分考取台大經濟系,從此一生靠經濟「混飯吃」,要謝謝您在數學上為我打下基礎。
畢業後我很少能與您聯繫,因為聽說您不久後到交大讀碩士、出國留學、後來成為光電學專家。幾年前,靠著竹中校友會通訊錄,我特地自美國華府打電話到加州問候您。您還記得我的名字,讓我很高興,因為在班上我的成績並非頂尖,何況同學多數要考理工或農醫,我是少數立志讀文法的學生。
二○○二年一月,在桃園中正機場候機室候機返美,對面坐著一對看來還「年輕」的夫婦,先生有點面熟。我心動了一下,問他是不是某老師。果然是已四十年沒見過的您!您已成國際知名的光電專家,名片印著「李遠哲學術基金傑出人才」字樣,現在雖已退休,還經常回國指導。上機前,我們很高興的聊著別後種種。
我們這班同學,後來在社會上大都很有成就,分佈各地,有醫師、工程師、教授、研究員、公司老闆、各種專業人才……。您本身在學術上有很大成就,但我想告訴您,您更大的成就是用愛心造就學生,讓他們展翅飛入大學或各個領域。
謝謝您,王興宗老師。

刊載於 《心園雅歌》,人生補羹系列第三盅,頁24-27,台北天恩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