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日 星期日

初中─竹東中學─回憶

青澀年少憶東中 (1958-1959)

溫英幹

(本文之精簡版登載於「國立竹東中學」慶祝60週年校慶特刊中(2006年)。本文文末附上當時同年級,一直是我好友,曾廣森先生之回憶文章。6/01/2008整理。

轉學東中

我於1943年生於竹東鎮,那時在二次大戰期間末期。我是道地客家子弟,先祖於清乾隆時代來台墾荒,後定居於新竹縣橫山鄉。父親(溫安谷先生)在日據時代畢業於台北第二師範,原是小學老師,光復後調到內灣國小擔任教務主任,1949年調升橫山鄉沙坑國小校長,我們全家因而從內灣移到沙坑,我也在沙坑國小就讀到畢業。1956年我畢業時,教育部在當時張其昀部長的規劃下,以新竹縣作為小學升初中免試升學的試辦區(那時好像還沒有「國中」的名稱)。由於學區不同,我們沒有資格進入最近的縣立竹東中學,橫山鄉原先沒有中等學校,為了免試升學,匆忙設立一所橫山初中,父親擔心新設的初中品質不良,因此安排我和另一位同學張建平考入省立中壢中學初中部。
當年父親雖貴為一校之長,薪水是非常微薄的,照顧當時一家九口的生活已經不容易了,實在無力負擔我在外地求學的「龐大」住宿費用(月薪不到1000元,我的外宿費用大約要接近200元)。父親就想辦法將我與建平的戶籍遷到竹東鎮,讓我們從壢中轉學到竹東中學初中部。就這樣,於1958年二月,我和建平在壢中讀了一年半後,轉學到竹東中學初中部,但我和建平仍住在橫山鄉下家中,每天搭巴士上下學。
那時東中除高中部外,還有初中部。我與建平都被編到初二丁班,據說是初中二年級幾個班裡平均成績最差的一班。當時是依能力分班,以及男女分班。大概是甲、乙是女生班,丙、丁、戊是男生班;另外,初二己班是實驗班,男女合班。到初三才又再行編班,除實驗班成為初三甲班,男女合班外,初三乙、丙兩班為男生班。其他女生全都到山下女生部,由瞿惠生老師擔任分部主任。而校本部除了高中部及初三之外,初中部初一、初二都是男生班。(1959年秋,教育部實施審辦高中,縣辦初中,東中校本部變成省立竹東中學,分部成為縣立竹東國中。)
我們兩人編入的初二丁班,導師是彭文夢神先生(三十九歲),教我們音樂。蔣琳老師(四十歲,原籍江蘇淮安)教國文;孔昭楊老師(三十三歲,原籍河南新安),幾何;胡雲亭,地理;黎西河老師,體育與童子軍;劉嵒鉅, 代數。其他科目老師都不復記憶了。(其他老師見曾廣森「東中回憶」一文。)

初二導師(彭文夢神先生)

彭文老師是音樂老師,也是我初二己班的導師。除了教我們音樂外,在生活上也給我們許多指導,是我在初中時給我印象很深、很好的老師。他經常利用上課或導師時間教導我們(也可說是訓話)。以下對話是從我的日記抄下來的:
「把你用一千遍用功的時間來背誦一個單字或解一個代數題目更有用!」「我常常告訴你們,做一件事情要有耐心和努力;我們要把注意力集中來唸書才可以。」那陣子我幾乎每天在對自己說「用功」,但卻沒什麼表現,老是東摸西摸,胡思亂想,準備功課就很沒有效率。彭文老師的話有如一根刺激勵我讀書。
當時的校長是本地教育家蘇瑞麟先生,從無到有,篳路藍縷,創辦竹東中學,從初中到高中,嘉惠地方子弟。彭文老師有一天對我們說:「蘇校長非常努力,時常讀書。有一天我看他讀一本英語課本,就問他說:『你不是會唸英文嗎?』他答道:『會唸不一定懂。』他又向我反問:『你對音樂很有才能,不必太辛苦研究啦。』我說:『不行,不研究不會進步的。』他說:『這就對了。』從這對話就知道蘇校長的為人了。」現在看來還很有意義。蘇校長也是很有智慧、有辯才的人。
那年端午節,彭文老師說:「端午節我是沒有吃粽子的。小孩子全去我岳母家去了,所以我們不必包粽子。在你們沒有粽子吃的時候我們有粽子;在你們沒有雞肉吃的時候,我去殺雞來吃。過節時,一次殺幾隻雞,放得臭了,再來請別人吃,人家是不吃的。所以你們要破除這迷信。人家說農曆新年初三不可殺雞,但我家照殺不誤。」那時沒有什麼冰箱冷凍設備,彭文老師有這種先進不俗的看法,我至今仍然佩服。
1987年八月彭文老師來美國探親,到馬利蘭州洛克威爾地區離我住處不遠的友人曾萃玲老師家訪問。(曾老師為洛克威爾地區華人圈有名的鋼琴老師,其父親曾金榮先生當年為新竹縣教育局督學,與家父及彭文老師都是很熟悉的朋友,母親李櫻妹老師,就是我們東中初中部的老師,但沒教過我。)我應邀去看他。一進入曾老師的家門口,他看見我,就笑說:「我以為溫安谷校長來了。你和令尊長得很像。」我當面向他道謝當年教導之恩,不過也有點納悶,在他擔任我的導師那學期,家父和他都沒有對我提過他們是好朋友。將近半世紀,現在我仍然對彭文老師滿懷感激,他的確是一位好老師。

初二生活

我們這班學生成績算是較差的,裡面也有很多調皮搗蛋的學生,初中生大概都比較叛逆吧,有時還會和老師公開頂嘴。有一位女老師陳燕娘,甫自大學畢業,長得嬌小美麗,教我們英文,有時同學會開她玩笑,甚至和她吵架、頂嘴,害她哭笑不得。其實陳老師與我還有親戚關係,她父親是我祖母之親弟弟,五舅公鄧耀基先生,因此她也是我的表姑媽。記得初二下有一天下午(正確日期為1958年七月五日)我在沙坑村鄉下公路旁雜貨店閒逛,剛好她回沙坑五舅公家省親,搭巴士離開回竹東,見到我還笑著對我溫言寒暄,我很有禮貌的回應,後來才發現自己下半身只穿一條內褲,上半身為汗衫,有點不好意思(當時生活環境不佳,小孩穿內褲在鄉下走來走去是常態)。不久她就離開竹東中學,到台北做事,結婚,以後就沒有她的音訊了,但到現在這位陳老師,也是我表姑媽,嬌小美麗的身影、溫和軟語的雅姿,仍然使我印象深刻。
初二下學期結束後,我拿到成績單,有學年平均成績,卻沒有名次。我就持成績單找教務主任鄭棉壽先生(三十八歲,福建龍溪人),他調出成績後,在我的成績單名次欄大寫「壹」字,我竟然是初二丁班第一名。大概是因為成績較好,初三我就被調到績優班的乙班,由孔昭陽先生擔任導師。建平則仍分在丙班,後來沒有升學,作裁縫師,也有一技之長。

初三改班

初三時學校有大改組, 所有女生都到山下分部去了。以前的己班成為甲班,仍舊為男女合班的實驗班。成績較好的戊班,現在成為乙班。其餘的男生合併成為丙班,算是不打算升學的放牛班。我和幾位同學被編到成績較好的乙班。與我一起到新的乙班的有廖雲志、余繼林(後早歿)、羅吉春、彭盛義、鄒正茂(是我大姑媽的兒子,表兄)及呂德修。導師為孔昭陽,教幾何,國文為陳棟材(二十九歲,福建廈門),英文為教務主任鄭棉壽(三十八歲,福建龍溪),及蘇校長合教(校長教一節,鄭主任教五節),地理為羅光明(三十一歲),理化劉東星(三十二歲,天津市),生理衛生金銳光(三十九歲,湖南邵陽)。

初三導師(孔昭陽先生)

導師孔昭陽,本是海軍軍官,提早退役,在一家國營公司做事過,因故對公司不滿,辭職轉來本校任教。他我在初中時的學科啟蒙老師。我轉到東中時,吃虧的是數學與理化兩門課。初二下,東中已經開始教第二學期的幾何,由孔老師教。壢中初二上學期還沒開始教幾何,所以我和建平對於第二學期的幾何根本不懂。第一次幾何平常考,我糊里糊塗亂寫答案,本以為不及格,沒想到竟然得到班上最高分,被孔老師注意到了,還當眾誇讚我一番。
另外,我在壢中並沒有打好英文的底子,在東中分到較差的一班,更是沒有多大進步,因此我的英文成績一直不好,影響到我後來出國時,吃虧很多。理化的進度也不相同。(高中時我的化學也很差,與初中基礎沒有打好有關。) 倒是我的數學相當不錯。小學算數都是班上第一,到了初二開始上代數,我的潛力就發揮出來了。初三為數學競試,我得到初三組代數冠軍,奠定以後我在高中及大學,以及讀研究所,數學成績優秀的基礎,對我以後修習經濟學專業有很大的幫助。
擔任初三乙班的導師,孔老師很關懷學生,曾關起門來向我們這男生班,解釋青春期生理變化時應注意的事項。當時老師新婚不久,在同學的鼓譟下,向我們透露如何與師母認識、追求她,最後結成連理的經過,我們這些小蘿蔔頭聽得如醉如痴,有如讀一本浪漫小說。
孔老師是位外省人(原籍河南新安),卻將一生奉獻在新竹一個客家小鎮的初中裡,退休後仍住在學校宿舍裡。我出國後,有時自美返台回到新竹鄉下,仍會設法去探望他和師母。舍弟英文也是他的學生,我們倆多半會一起去。每次師母都準備一些點心招待我們,他們永遠顯得年輕優雅。
2003年九月底,我剛好在新竹,打電話向他問候,並問師母好。沒想到,電話中傳來他平靜的聲音:「她最近過世了。」我一時呆住了!師母美麗端莊的樣子仍在眼前,怎麼這麼快就走了?忽然想起,這時他們已年近八十了。不論我在何時何地,都會記得他這位老師,因為他曾在我們年輕時付出關愛,有如澆水在含苞待放的花木。目前孔老師已經搬到桃園女兒家住,頤養天年。(對孔老師的感激懷念,我曾經寫一篇文章「吾念吾師」,收在台北天恩出版社《心園雅歌》一書,2004年五月初版。),

初三生活

轉到東中後,我就住在沙坑家中,也是父親任校長的宿舍,每天坐新竹客運經營的巴士上下課。當時大姊絢美在新竹客運擔任車掌,住在內灣,假日才回家。賺的薪水大都拿回家貼補家用。大姊初中畢業後,因家境不好,放棄升學,開始做事,後來遇見大姊夫曾前富,內灣人,也是客家;她結婚後努力持家,生有四個小孩,一男三女,都有所成,特別是她婆婆晚年癱瘓十數年,都由大姊任勞任怨照顧,曾獲得模範母親匾額,是一位了不起的賢德女人。
當時大哥英樹剛從台北師範音樂科畢業,在竹東國小實習,和我一起搭公車上班。有一次(確切日期為1958年五月二十三日)大哥稍微遲到一點,巴士已來,我上了車,回頭看到大哥拼命在車後跑步追趕巴士,雖然女車掌示意,但巴士司機(姓姜)卻不肯停車,以致大哥只好搭下一班(可能一個小時以後),遲到上班。我年紀小,也不敢說話,只能望影興嘆,我的眼淚也差點掉下來。那天大哥在追車長跑的型態,一直浮在眼前,因為此事,我心情低落,無心看書。早年車輛很少,也沒有私家車,沒趕上公車,只好遲到,而遲到是相當嚴重的事。這件事我一直記得,而且對那位巴士司機很不諒解。這也體現出華人不肯變通的個性。有時看報紙會看到「好心的司機」,所謂好心,就是會體貼別人的人。如果真的要和這位司機理論,遲到的人也沒理由贏得辯論,因為司機本身這種行為也沒錯,他是依規定而行,只是這種人沒有人情味,也是沒趣的人。法外人情,司機大可停一下車子讓大哥上來。後來我寫一篇文章記述此事,為了求證,打電話給大哥,他卻說已經不記得了。(「童年的情、理、法」, 收在台北天恩出版社出版《晨曦心影》一書, 2005年六月出版。)
大哥長我五歲,經常鼓勵叮嚀我要用功。但是我在初中時老是花很多時間讀課外書,本科的書倒少專心。大哥勸我不要讀小說,將時間放在書本上。他也不贊成我隨他和父親的腳步去讀師範,而鼓勵我去考大學。大哥的督促與愛心的培養使我後來稍有所成,其功不可沒。

搬到竹東

初三上開學後 (1958年九月中),報紙上登載新竹縣國小校長輪調的消息,裡面也有父親的名字,他將從沙坑國小調到新竹市光復路上,埔頂地區的龍山國小。由峨眉國小的鄭書聲校長調沙坑國小。在沙坑地區,這是大新聞。每天都有地方人士及國小老師來家裡向父親致意,有恭喜的,有不捨得的。但接下來就是搬家。龍山靠近新竹市,生活費用較高,學校沒有宿舍。考慮到我在東中上學,大哥在竹東國小教書,大姊在內灣,靠近竹東,因此決定先搬到竹東鎮。還沒搬家前,父親做了調查,房子每月租金一百八十元,當時已經很貴了。但後來決定搬的地方是竹東鎮東華里東寧路五二一巷八號,為三間房,兩間為臥室,一間飯廳間客廳,租金每月三百元,而父親薪資每月不到一千元,房租是一大負擔。幸好,當時大哥大姊都在做事,可以稍稍幫忙。租處靠近竹東中學及竹東國小,只有地面一層,房東姓吳,是竹東世家。另外一邊隔成另一家,也是相似的格局。廁所似乎在外邊,多家共用。1958年十月,我們搬到竹東鎮租屋而住。弟妹紛紛轉學到竹東國小。
住在竹東,沒有通車之苦,我經常留在學校讀書。不過常常不專心讀,有時會看小說,文學作品。大哥經常督促我用功,要我專心讀書,考上新竹省中。初三上我的成績列在全班第十名,成績最好的是幾何、代數及公民,英語常在不及格邊緣。下學期我就努力多了。

比賽、投稿

初二下時曾被推舉參加訓導處舉辦的辯論賽,時為五月間。高中組題目為「反攻時期民眾力量重於軍事力量」。初中組題目為「品德重於學問」。評定結果我獲得初中組第二名,也得到團體優勝乙組(反面)。我得到的獎品,除了獎狀外,是一個筆記夾子及一本信紙,約有當時新台幣十元的價值。當時還是高唱反攻大陸時期,公共活動及作文都要配合。訓導處在那學期還舉辦「保密防諜演講比賽」,分別有高中、初中兩組獲勝者。初二時國文的「佳作選讀」建議書籍之一是蔣中正總統的「蘇俄在中國」,我讀了一陣子,一直要強迫自己去讀完,但是否讀完已經忘記了。可見當時的讀書風氣。
還有一次的辯論賽(可能是初三時),也推舉我參加,我們正反兩方的題目是「自動與被動哪種重要」。我本身贊成「自動」重要(可能是因文生義),我這組卻抽到「被動」重要,不知如何來準備,後來似乎也用我看來是硬嗷的方式得獎。
當年學生參與學校校刊的編輯寫作,我曾經寫了幾篇短文、小說,都被採用登出。可惜編輯的高中學長不擅校對,登出的文章錯誤百出,不忍卒讀,也是初中的一些不成熟的寫作練習。

日記風波

我曾在初一時就開始寫日記,後來就停了一段時間,那時期的日記也被我燒了,至今後悔莫及。1958年二月轉到東中後,於五月二十二日起又開始寫日記,是自己手裁的空白筆記本,記到七月十五日。之後我買一本「風光日記」是精裝的,開始寫暑假日記,但繼了五十天後,初三上開學時,要求繳交暑假日記(為暑假作業之一),我就把那五十天的日記撕下來,交上去。記得辦事員把所有學生的日記收了,往紙箱一丟。當時年記小,也不知道要回來,就如此繳交。九月八日日記上還寫:「可惜,空忙了五十天的日記,竟在今天註冊時忍痛割下來交給訓導處。割下一剎那,我竟沒有勇氣再寫。所幸,頭腦的意志給我堅強起來,使我再振作起來。」但這振作在幾個星期後就萎縮了,初三寫了一陣子就停停寫寫,到高中之後才較持續,上大學之後,則幾乎每天都記,一直到現在已過花甲之年仍然養成記日記的習慣。
早期不一定每天記載,大學開始就幾乎每天有記。受到胡適終生寫日記的影響,寫日記對我的人格塑造很有幫助。在初中時代及高一,我的人際關係不好,經常受到別人的嘲諷,高二後我就成為較受歡迎的人,與我經常在日記裡反省有關。我小時的脾氣似乎不好,初中時還常打罵弟妹出氣,使父母生氣,或在學校與同學吵架對罵。到高中以後才個性慢慢改變,不會常跟人吵架。高中開始經常寫日記,到大學後每天都寫,現在仍然養成這個習慣,至今已經累積四十五冊日記。(2008年為第48冊;1976年開始每年用一本美國出的Daily Reminder Stabdard Diary,紅皮硬面精裝,據說胡適也用這種日記本,一天一頁,還很方便的。)

考取竹中

1959年夏天初三畢業時報考桃竹苗地區最好的省立新竹中學,放榜時,我們東中這一屆報考的有六個同學被列正取,包括我這班的盧昌平、呂德修,彭錦南,甲班的皇甫河旺、曾廣森、彭明正。我則可能因為某些科成績未達標準,倖列備取第一名。孔老師見到我,笑著拍拍我的肩說:「考得不錯,應該有希望進去。」果然,竹中錄取了所有三十六位備取生。從此離開位居半山、風景秀麗的竹東中學,步入更大的都會新竹市,開始人生另一個重要成長階段。

註:溫英幹校友,縣立竹東中學初中部畢業(1959年夏),之後畢業於省立新竹中學,獲台大經濟系學士、經濟研究所碩士,及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政治經濟博士等學位。之後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任職於聯合國所屬世界銀行,擔任經濟專家二十多年。1996年起返國在花蓮新設立之國立東華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暨經濟系任教。曾任該校大陸研究所所長、國經所所長兼經濟系主任。現任該校經濟系專任教授,兼職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理事。溫校友還擁有美國特許財金分析師資格(CFA)以及中華民國證券分析師資格。


附曾廣森先生回憶東中之文章

東中回憶

曾廣森

曾廣森校友:東中初中部畢業(1958),省立新竹中學畢業,後畢業於師大教育系及教育研究所,曾任省立竹東中學教師,台中縣督學、新竹縣政府主任秘書、新竹科學園區主任秘書職。

關於我們初中的生活,確實也是直得回憶的人生階段。我初一、初二都是己班,名叫實驗班,因為竹東中學是美援指定的社會中心實驗學校。我們是白老鼠,未經調查或志願就被指定編到該班,而且是當時少見的男女合班。現在所謂本土教育,我們幾乎半世紀以前就已經實施了。因此我們初中的社會科、自然科是綜合課程,社會科不分歷史、地理、公民都從竹東里鄰開始認識,到新竹縣,再到台灣省。自然科也不分博物、理化、工藝,從學校校園的植物、家禽、動物、木工、板金、車床開始,從近到遠,從潛入深,很有趣味。
初三改組,我被編到甲班仍然是男女合班,也就是說從初一到初三都是實驗性的男女合班。因為需要升學才開始讀一般的歷史、地理、公民、博物、理化。初三分班,校本部只有三班,甲班雖是男女合班,但已無實驗班之實,與全是男生的乙班同為升學班,而丙班也都是男生,被視為就業班。
英幹就讀的初二丁班,是否是初中二年級成績最差的一班,我不知道。但是戊班和己班比較好是事實。己班是實驗班,男女合班,其他各班皆男女分班。
確實初三時所有女生都到山下另成分部,一直到省辦高中、縣辦初中,女生部才獨立為現在的竹東國民中學。在之前,山上的校區(校本部)和山下的分部男女生都屬於竹東中學校總部,畢業典禮時,甚至許多分部也一起,似乎週邊有九所分部。
老師已不復全都記憶。黃傑寰老師教國文;彭玉琹老師教英文;鍾惠孚老師、孔昭陽老師教幾何;劉喦鉅老師、林祺濬老師教代數;瞿惠生老師、羅光明老師教地理;邱德芳老師、陳棟材老師教歷史;彭蘊籓老師教理化;劉德彰老師教體育;賴榮來老師教勞動服務;.蕭如松老師教美術,彭文夢神先生教音樂;.黎西河老師、彭誠晃教童子軍。其他科目老師都不復記憶了?以上名單只憑記憶,也許會張冠李戴。

5 則留言:

HsinYu 提到...

我也是竹東初中畢業的!孔昭陽老師教我代數,幾何,還帶我們打籃球!他是我最懷念的恩師!

溫英幹 提到...

謝謝留言。孔老師還健在,與女兒住在桃園市,我曾經約在兩年前專程去拜訪他。他有老人症,記憶力減退。

HsinYu 提到...

謝謝您的回覆!感恩!沒想到孔老師得了老人症,記憶力衰退,他可能記不得我了,但至少他老人家有女兒照顧,還是有安慰的!

HsinYu 提到...

很高興看到您這篇文章,帶給我許多青春時美好回憶!我也是基督徒!感謝讚美主!

溫英幹 提到...

謝謝再度留言。不知您是哪一年畢業,如果願意可以寫到我東華電郵,建立聯繫。ykwen@mail.ndhu.edu.tw。溫英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