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4日 星期日

校長爸爸的招牌歌曲




我的鄧麗君年代/校長爸爸的招牌歌曲
【聯合報╱溫淑影】


2013.02.26 04:44 am


先父於日治時代自台北第二師範畢業後便在小學任教,擔任國小校長數十年。他非常強調五育並重,極力推動音樂教學,在他殷殷督導下成立的合唱團經常比賽得名。

在那純樸年代,我們除了上學打打球外,沒什麼休閒活動,晚飯後,爸爸會即興教唱些簡單的歌曲與子女同樂,於是我們八兄妹也喜歡唱歌。

爸爸好客,常邀請幾位好友來家裡用餐,興之所至,以歌助興。有次經大家慫恿,爸爸清唱他的拿手歌〈夜來香〉,大夥兒一起打拍子應和著,氣氛high到不行!而這首歌從此成為他的招牌,「走紅」於大大小小的親友聚會。

爸爸退休後喜歡到處訪友,有一次,爸爸邀請好友們到家裡相聚敘舊。起初,大家客氣寒暄,待酒酣耳熱,便互相調侃起來,揭開對方不為人知的八卦。一位朋友說,溫校長是生活品味家,喜愛美的人事物……接著就透露老爸著迷於鄧麗君清亮溫婉的歌聲,還在記事本上抄錄一首首她唱過的歌詞、簡譜,收集報載的照片。真是不可思議,老爸居然也是個瘋狂粉絲哩!

巧合的是,1995年,慈愛的爸爸與鄧麗君竟先後告別人間,之後我們兄弟姊妹在聚會中常點唱鄧麗君的歌,每當旋律響起,在淚眼中,彷彿見到爸爸引吭高歌的身影。

【2013/02/26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我的鄧麗君年代/校長爸爸的招牌歌曲 | 繽紛‧心情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X4/7720045.shtml#ixzz2OScp3Gol
Power By udn.com

附註:上文是大妹淑影的精緻作品,獲選刊登聯合報的徵文特刊,該文敘述念先父生活情景,尤其是唱歌之態,使我們兄弟姐妹讀後都懷念感動不已。

國度復興報社論:所得分配與財富分配不均的省思(上)(下)




國度復興報社論:所得分配與財富分配不均的省思(上)
• 發佈者 krtnews3
• 2013-02-19, 週二 14:47
 
新內閣馬上上路,其中財經內閣令人耳目一新,多數人期望新內閣有所作為。

但不管怎麼努力,可以大膽的預測,還是很多人將會不滿意,仍然覺得無感,因為這已是經濟先進國家的普遍現象。

從各種指標看來,例如人均所得,全球競爭力,投資及經商環境,繁榮指數等,台灣的表現已經步入先進國家之林。長期來看,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將與其他先進國家 一樣相對遲緩。歐美先進國家所發生的諸多現象,台灣也正在發生:例如人口老化及少子化,經濟成長遲緩,失業率偏高,國債增加,經濟成長果實大部份由少數富 人享有,薪資階級的薪水增加緩慢以致所得及財富分配不均程度日益惡化等。
 
1970-1990年代,台灣由於經濟快速成長,一般的勞動薪資也相對 地快速成長。但過去二十年來,雖然經濟成長不如以前,人均所得仍然年年增加,但國人總覺得薪水沒有增加多少。根據國際比較資料(這裡用美國中央情報局 CIA),以購買力平價方式估計的2011年人均所得(GDP),台灣高達38,200美元,在全世界226個國家中排名第29,比許多先進國家還要高, 已經超過英國、法國,甚至日本!
 
根據主計處統計,以官方匯率換算,2011年台灣人均所得為20,047美元,在全世界排名39,也是在先進 國家水準。按照台幣計價,人均國民所得(GDP)每年平均成長率,1991-2001為6.28%,2001-2011為2.87%,二十年平均 4.56%,反應平均所得後十年成長率較前十年緩慢很多。
 
但與薪資收入較高的工業與服務業平均每月台幣薪資相比較,1991年為26,881 元,2001年為41,530元,2011年為45,749元。每年平均成長率1991-2001為4.45%,2001-2011為 0.97%,1991-2001平均為2.69%,比人均國民所得成長率要低,特別是近10年,薪資幾乎沒有成長。其他行業的薪資及成長率可能更低。這也 說明為什麽大學畢業生的薪資最近十年一直在台幣兩萬左右徘徊。
 政府有徵稅及移轉財富的權力,可以採用合宜的財稅政策來減少貧窮及貧富差距。但政府力量有限,社會福利支出過多也會造成國庫缺乏,國債增加。從經濟發展史看來,要消滅貧窮是不可能的,但可以藉著愛心資助來減少貧窮,傳揚福音來使人得救、心得平安。主耶穌說,「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太廿六11)聖經在多處也鼓勵我們去照顧窮人(例如太十一5及十九21,加二 10)。因此減少貧窮也需要匯集民間的力量,特別是宗教團體,來支持弱勢族群,因為這也是蒙福之道,就如聖經所提:「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 行,耶和華必償還。」(箴十九17)。(未完待續)
http://krtnews.com.tw/editorial/item/4658-社論:所得分配與財富分配不均的省思(上)

國度復興報社論:所得分配與財富分配不均的省思(下)
• 發佈者 krtnews3
• 2013-02-26, 週二 14:35
 
最近美國許多研究指出所得分配不均可能影響經濟成長。美國的所得分配不均已經升高到大蕭條以來最高水準。一整年經濟成長果實中的93%由1%最富有的人獲得,也因此造成許多人對華爾街的不滿,引發佔據華爾街運動。如果情況沒有改善,可能造成再度不景氣及失業率的增加。
 
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曼(Paul Krugman)在去年12月9日紐約時報的專欄有類似的看法。他說,美國的經濟沒有起色,但企業利潤增幅卻破記錄,而工資及其他報酬反而下降(美國總統 歐巴馬在今年2月12日國會聯席會議國情咨文,也提到美國企業利潤破紀錄,一般工資卻未增加的問題)。在整個經濟大餅中,資本的報酬比例增加,勞動報酬減 少。原因之一是技術進步,減少勞工的需要,其次是獨佔力量的增加。克魯曼以機器人與搶劫資本家(robots and robber baron)來作比喻,說明以上現象。美國本來有反托拉斯(獨佔)的法律,但在雷根時代提倡自由化之後就崩潰了。企業的兼併集中是造成勞工需求遲緩增加的 原因之一。勞工的薪資移轉成資本家的利潤,這種移轉正在發生。還有就是大企業的遊說團在倡議減少公司稅,有錢人在遊說減少遺產稅。這些原因都會使所得分配 惡化。
 
從近年台灣的統計數據說明,台灣與美國已經類似。1991-2011年間,受雇人員報酬成長9.5%,但企業利潤增長則為12.1%,比較快速。經濟成長的果實比較大的部份為企業利潤,或是較富有的人所獲得(經過技術進步與企業兼併)。所得分配不均本來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常態,但所得分配 不均持續惡化,就需要注意了。台灣在經濟發展過程早期,曾有經濟越發展、所得分配越平均的現象,曾引起發展經濟學家的注意,但近年來已經步入先進國家所得 分配惡化的路程。其實所得分配惡化的程度在台灣還是比較輕微,甚至呈現短期改善的趨勢,其中一個原因是政府對低收入戶的補助及其他政府移轉。在政府進行補助之前,最高所得20%家庭對最低所得20%家庭的差距倍數在1991年為5.31倍,2001年為7.67倍,2011年7.75倍,表示所得分配有惡化趨勢。在進行社會補助的移轉支出後,差距分別縮小到4.97,6.39及6.17倍。
 
但是比較關鍵的是財富分配的不均,比所得分配不均更加嚴重。所得是一年內的總收入,而財富則是一個時間點的總財富,包括不動產及動產(金融資產)。根據統計,美國最富有的1%擁有三分之一的財富。台灣歷年來開 始國家財富的調查,可惜還沒有進行財富分配的計算。希望將來能有如家庭收支調查類似的財富分配統計,以供政府施政參考。
 
政府的經濟政策要轉回照 顧全民的政策,也就是用公權力將部份所得及財富從較富有者移轉到較弱勢者。最好的結果是最低所得人口的所得成長最高,其次是中收入人口,而最高所得人口成 長率最低,不然所得分配將更加惡化。但所得分配政策有如雙面刃—對富人課稅太重,會引起資本外流,對窮人補貼太多,會造成依賴心理,引起許多人設法靠政府救濟,加重國庫負擔(美國的社會救濟已經出現這種現象)。
 
改善所得分配及財富分配需要政府與民間一起努力。教會在這方面可以教導信徒如何與比較弱勢者分享以及投資在他們身上,讓他們有謀生技能,得到基督福音的好處,以及依照聖經的教導來理財,如聖經所說,「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前六 8),過著足以溫飽又知足常樂的生活。企業家不要將獲利視為最高目標,應該擔負社會責任,讓受雇者有合理的報酬及福利,勞資雙方有共同的目標及願景,造就 和諧共生共榮的社會。
(全文完)
http://krtnews.com.tw/editorial/item/4712-社論:所得分配與財富分配不均的省思(下)

從春節到復活節



從春節到復活節
2013-02-16 | ◎溫英幹/東華榮譽教授及元智特聘教授


春節,即農曆新年為華人圈及東南亞國家大節日。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成為非常貼切的成語─華人及其他亞裔分佈全世界,可以藉網路及視訊互相連結來過這個一年內最大的節慶。
然而,許多基督徒在春節期間,與未信主的家人團圓,面對面近在咫尺的時候,往往會覺得對方好像遠在天涯,很難溝通信仰問題。本文的目的在於建立農曆春節與復活節的關係,作為您在這一個佳節,與親朋好友溝通的話題與橋樑,請您參考看看。

春節的習俗

農曆大年初一,古時就稱為元旦。元是開始,旦是早晨,所以元旦是一年開始第一個早上。殷商開始,把月圓缺一輪為一月,初一稱為朔,十五稱為望。每年開始從 正月朔日子夜算起,稱為元旦。漢朝司馬遷創建太初曆,確定正月為歲首,正月初一為新年,開始華人兩千多年歷史的農曆年習俗。
根據古籍,年本來是稻禾成熟的意思,每歲一熟,因此年與歲同義。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年字都有穀穗成熟的形像。陽曆以地球繞日一周為一年,陰曆則是以月亮運轉 來計算週期,用閏月來調整成為陽曆的一年。華人一向將陰曆稱為農曆是不大正確的,因為中國的農曆分為24節氣從事農作,其實隱含著陽曆。陽曆二月3日到5 日是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春季的開始,因此陰曆的過年就成為春節了。陰曆年初一在陽曆一月21日至二月20日之間遊動。陰曆任何一天,每19年重複在陽曆 該天或前後一兩天。例如今(2013)年的初一在陽曆二月10日,下一次要到2032年才會輪到。
有關春節的來源,民間流行一種說法:有一種動物叫「年獸」,每到臘(十二)月30日(或陰曆最後一天,除夕),出來吃人。後來發現它怕鞭炮、怕紅、怕光, 人便想到許多抵禦它的方法,於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包括除夕晚上全家人團圓吃年夜飯,放鞭炮,年夜飯以後有發壓歲錢和熬年夜(守歲)。在除夕之 前,台灣人沿襲中國大陸從前的習俗,要大事清掃房子,表示除舊佈新。初一,人人儘量穿戴新衣等,表示一切要更新;過年時家家戶戶門口貼紅色的春聯等。

春節與逾越節


華人過春節,貼紅色春聯,及祭拜上天的習俗,以及有關年獸辟邪的傳說,令我們聯想到以色列人的逾越節及基督教的復活節。
以色列人,現在俗稱猶太人,他們每年都要過逾越節,又稱無酵節,是猶太教的主要節期之一。此節期紀念上帝在殺死埃及一切頭胎生畜的同時,並沒有殺死以色列人的長子。
當以色列人的先祖雅各(就是以色列)帶領家族到埃及投靠在那裡當宰相的兒子約瑟(約西元前1875年,中國夏朝),以色列人在埃及寄居前後共430年。在埃及寄居時期末期,由於新王不認識約瑟,苦待以色列人,這時以色列人已經繁衍到約兩百萬人口,其中壯丁約六十萬。

上帝選召摩西帶領兩百萬以色列人脫離奴役的身分離開埃及(約西元前1445年,中國商朝期間),前往上帝應許的迦南美地,就是現在的以色列國家所佔有的巴勒斯坦領土。
當摩西向埃及法老王要求將以色列人帶離出埃及時,遭受法老的拒絕。摩西依靠上帝的大能一連給埃及降下九種災難,但法老在降災受苦後雖然表示悔意,但災難一 去,他就反悔。因此上帝最後用最大的災難來懲罰法老,就是擊殺埃及地所有頭生的人及牲畜,但以色列人只要遵照上帝的吩咐去做,就可以免去這災殃。
聖經記載:「你們吩咐以色列全會眾說:本(正)月初十日,各人要按著父家取羊羔,一家一隻…要無殘疾、一歲的公羊羔…要留到本月十四日,在黃昏的時候,以 色列全會眾把羊羔宰了。各家要取點血,塗在吃羊羔的房屋左右的門框上和門楣上。當夜要吃羊羔的肉;用火烤了,與無酵餅和苦菜同吃…趕緊地吃;這是耶和華 (上帝)的逾越節。因為那夜我要巡行埃及地,把埃及地一切頭生的,無論是人是牲畜,都擊殺了,又要敗壞埃及一切的神…。」(出埃及記十二章3-12節)
抹血的功用是避開神所要給埃及地降下的災禍,並要以色列人永遠紀念這件事。所有以色列家庭將羊羔的血塗在門上作記號,上帝一見這血,就越過去,不會把災殃 臨到他們。結果,「到了半夜,耶和華把埃及地所有的長子,就是從坐寶座的法老,直到被擄囚在監裡之人的長子,以及一切頭生的牲畜,盡都殺了。法老和一切臣 僕,並埃及眾人,夜間都起來了。在埃及有大哀號,無一家不死一個人的。」(同上29-30節)
埃及法老隨即召集摩西來,叫他們趕快帶以色列人離開埃及。這天就是逾越節(Passover),也就是上帝逾越過以色列人,擊殺埃及人及牲畜的長子。以色列人也因而世世代代遵照上帝吩咐遵守逾越節,紀念他們蒙拯救的日子。
逾越節這一天是猶太曆的正月14日,相當於陽曆的三、四月間,也與基督教的復活節相近。這天要用火烤無殘疾的羊羔,要守節七日,要吃無酵餅,就是沒有發酵的餅加苦菜,這七天又叫除酵節,除酵節第一天就是宰羊羔過逾越節的開始(參新約馬可福音十四章2節)。

以上以抹血避禍的故事在中國社會也有類似習俗。中國閩西客家地區和廣西瑤族在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門口要掛葛藤以避邪禍。傳說之一是唐朝末年黃巢為亂,婦人 帶兩個小孩逃走,路上遇見黃巢,黃巢見婦人照顧她大伯的小孩比照顧自己的小孩還仔細,大受感動,指示她在門口掛葛藤,結果整個村子的人都照做而豁免被殺 戮。類似傳說也發生在瑤族,戰亂中遇到仙翁指示,門口掛葛藤以免災禍。

逾越節與復活節

聖經上說,耶穌是最後的逾越節羊羔。據推算,耶穌被釘十字架那年(約主後30年左右)的逾越節是周五。耶穌在逾越節之前五天(周日,正月9日),由耶路撒 冷外邊橄欖山自東門騎驢進入耶路撒冷,當晚出城到伯大尼,第二天(周一,正月10日)進入聖殿趕出殿裡做買賣的人,祭司長和文士就想殺他,代表羊羔已經開 始準備。逾越節前一晚上與門徒先吃逾越節晚餐(周四,正月13日;猶太人應該在周五,正月14日吃逾越節的晚餐),當天晚上半夜至逾越節(周五,正月14 日)凌晨被捕。
逾越節(正月14日)那天,耶穌先受大祭司及公會之審判,最後由巡撫彼拉多審判,讓耶穌與兩個強盜一起釘十字架。下午三時多之後黃昏之前,耶穌在十字架上 斷氣。當晚被安放在一個財主的墳墓裏面。第三天周日(16日)一早耶穌復活。以下是逾越節與復活節的對照日期,兩者有奇妙的連結:

‧猶太人逾越節
─正月10日預備無瑕疵的羊羔
─正月14日殺羊羔、吃無酵餅七日
─正月15日動身出埃及,逾越節

‧耶穌受難及復活
─正月10日在聖殿趕出買賣之人,祭祀文士預備殺他
─正月14日被釘十字架、除去舊酵、吃無酵餅
─正月15日安息日
─正月16日周日耶穌復活

逾越節與耶穌基督

從華人春節的習俗,來對照聖經的記載,也是非常奇妙。表示這些事都不是巧合,而聖經解釋最為清楚。「神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神的義;因為他用忍耐的心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羅馬書三章25節)
在聖經中上帝非常強調血,血就是生命。古人在結盟時,雙方口含牲血或用血塗在嘴邊,表示誠信不渝,稱為歃(音煞)血為盟。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就設立會幕,之後建立聖殿,都以牛羊獻祭,都要流血。逾越節殺羊羔更是預表整個以色列民族獲得拯救的開始。
耶穌就是逾越節的無瑕疵羊羔(因為耶穌從未犯罪),非常奇妙的應驗在舊約許多地方的預言及預表。特別是逾越節最為奇妙。耶穌被釘十字架所流的血就代表對全 人類的救贖,有如逾越節的羊羔被殺流血。新約聖經多處提到耶穌與逾越節的關係,例如:「你們既是無酵的麵,應當把舊酵除淨,好使你們成為新團;因為我們逾 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哥林多前書五章7節)
上帝要救贖世人,從前用逾越節來拯救以色列人,作為預表。耶穌基督道成肉身,降世為人,用血來救贖所有相信祂的人。有耶穌就有永遠的生命,沒有耶穌就沒有永遠的生命(約翰一書四章15節)。

更新的生命

華人的春節,意義在除舊佈新,所用的紅色表面上是趨吉避凶,其實隱含預表血的救贖與生命的更新,與以色列人用血來表示救贖很類似。以色列人的逾越節是上帝 拯救以色列人從奴僕走向自由之路,而逾越節是預表人類的救贖。耶穌是上帝為拯救世人而預備的逾越節羊羔,除去世人罪孽。信耶穌就使靈魂得救,使自己生命更 新,生活有力,生命有真正豐盛的永恆意義。
希望國人在春節期間想到生命的意義,由紅色的春聯想到猶太人的逾越節,以及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流血,成就上帝救贖人類的大功,而相信耶穌是救主及生命的主,成為新造的人,在永世裡與上帝同在。

原載2013年2月16日台灣基督教論壇報
http://www.ct.org.tw/news/detail/2013-0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