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5日 星期三

歷史學家陸寶千教授訪問記(部份內容修改 2-14-2012)



拜訪國寶級史學家陸寶千老師兼介紹其學術成就

溫英幹

台灣元智大學資深客座教授及國立東華大學榮譽教授

拜訪緣由

2012年一月二日我從元智大學出發,在桃園縣內壢搭火車去台北,到士林區的中社路拜訪暌違半世紀的高中歷史老師陸寶千先生。他是我在省立新竹高中讀書時(1959-1962)的歷史課老師。當年令我們佩服的是他上課從來不帶書本筆記,空手來到教室就開講了,一堂下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講史評史,順口拈來,內容引人入勝,沒有冷場,直到下課。那是1960/61學年度,我高二時,陸老師年方36歲,樣子就是溫文儒雅、學富五車。由於他不是我們班上的導師,雖然對他的學問非常佩服,私下卻很少和他來往;畢業後,聽說他離開竹中另有高就,後來聽說進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

我於1969年就出國進修,拿了博士學位後就職於美國,忙忙碌碌,在異邦也過了幾十年,中間偶爾想到與陸老師聯繫,但總有雜事阻礙,也不知他在哪裡。拖到最近,思念之情陡增,趁回台客座之便,上網查了些有關他的資料,發現他治史有成,已成大師級人物,甚至大陸網頁稱之為國寶。但陸師已經退休,不知如何聯繫。2011年12月,我想到向張力教授打聽,他是我東華大學前同事,從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借調到東華的歷史系教授,擔任過歷史系主任及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他很快回音,才知陸師是他的老同事,他也很快的找到陸師的家裡電話,使我終於聯繫上陸師。在電話那頭傳來一口江蘇話的聲音(因為我知道他是江蘇海門人),他好像不大記得我,但知道是竹中學生,也很高興,說他已經86歲了,40歲才結婚,有一男一女,因為師母身體欠安,因此平時都在家,隨時歡迎去看他。我說好改天去探訪他。

登門拜訪

二日下午二時多我依照陸師的指示,從捷運士林站出來,搭255公車,在翠山派出所下車,對面山坡上的一棟公寓三樓就是他的住處,中社路乃政府早年在當地建築一大批宿舍給中央政府公教人員購住,是「中央政府公教人員社區」的簡稱。進門,陸老師親切招呼我,說他還記得我,還說記得吳霞玉(高中同班,後改名吳子超)。陸老師模樣與以前差不多,不過頭髮較少了,走路也慢了,仍然一副溫文儒雅的樣子。他先介紹師母及兩個孩子給我認識。女兒慶智是留美博士,現在舊金山做事,最近回來探親。兒子慶熊是士林福林國小老師,台北師院學士及台灣師大美術研究所碩士,是位畫家。師母范善平女士,族譜記載是宋朝范仲淹的後代,其母親即陸師的姨媽,陸師初來台時即住在姨媽家。她看來較為年輕,很文靜,坐在沙發椅上,只是微笑,不多說話,以前在聯合報做過事。公寓裏每個房間都堆滿各式各樣的書籍以及慶熊的畫畫與畫框。陸師坐在師母旁邊,和我交談別後種種,又帶我看他的書房。

陸師簡歷

陸寶千老師,江蘇省海門縣人,生於1925年農曆七月十七日。高中在海門就讀,家學淵源,那時就已經讀了很多古書。1948年隨姨媽姨丈來台灣遊玩,卻因國共戰亂,商輪被徵軍運,無法返滬,第二年(1949)便考入台灣師範學院(後來之師大)史地系, 於1953年畢業後在幾個高中教過書,因為各校沒有提供宿舍,故應聘竹中,竹中提供教員單身宿舍,並有工人負責飯食,相當方便。陸老師於1960年八月應聘到竹中,只服務三年,於1963年7月離開,應聘到國民黨中央黨部做事一年,於1964年6月離開,7月進入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當約聘人員,1969年8月升為助理研究員(陸師說有一位助理研究員離職,他才得到正式職位),於1978年8月升爲正式研究員,到1995年7月,滿70歲時自近史所退休,但直到現在還繼續治學。任職近史所時也在師大開過《中國思想史》的課程。

治學大要

陸老師早期曾著《中國史地綜論》一書,廣文書局出版(1962),那時還在高中任教,應是通俗之作。之後在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完成多篇論文,後來集結成書的經典之作為《清代思想史》與《易經文義通解》二書 (均為廣文書局所出版,前者初版於1978年,後者初版於2003年),但已經有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的翻印本(並增訂內容)。承陸師不棄,贈我一本《清代思想史》(毛邊本,他找不到正式版本)。至於《易經文義通解》他也找不到餘本,沒有給我,希望書店能買得到—不過我上網查詢,目前缺貨)。雖然從近史所退休,但仍勤於研究,目前致力於《中國思想史》一書的著作,已經完成上半部。

陸師在近史所研究集刊發表許多論文,部份成為清代思想史之底稿。我查了近史所公佈的資料,有如下著作目錄(部份):馬浮之易學──儒學新體系之基礎;述馬浮之以佛釋儒;馬浮之六藝論;馬一浮之功夫論;倭仁論; 劉蓉論:清代理學家經世之實例; 嘉道史學──從考據到經世; 評介翁之鏞著《中國經濟問題探原》; 略記近史所庋藏于潤生所贈文件; 民國初年康有為之孔教運動; 論羅澤南的經世思想; 愛日草堂諸子──常州學派之萌坼; 章炳麟之儒學觀; 章炳麟之道家觀; 章太炎之論墨學; 章太炎對西方文化之抉擇; 民國初年康有為之孔教運動。其他還有多篇他對時人的訪問記及地方文獻搜集,只能算是工作需要吧?

清代思想史

華東師範翻印的《清代思想史》初版於2009年10月,印3000本,定價人民幣50元,共320千字,不含索引519頁,正文共有八章,可謂巨著,大陸網路多有詢問何處可以購得的記載。

華東師範大學翻印本前面有出版說明,開頭即對陸師之著作推薦有加:

「陸先生寶千,臺灣中研院近代史所研究員。學問淵深,著述宏富,而一生不慕榮利,堅貞問道,學界推為今代醇儒,允為恰當。茲將陸先生主要撰述,彙為《陸寶千著作集》,陸續刊行。」

可見陸師史學功力之深,受到大陸學者的肯定。本書書末附有歷史學家,中央研究院近史所退休研究員,也是陸老師的老同事,王爾敏教授專文「今代醇儒陸寶千」,對本書備極推崇,並說他曾誦讀該書十遍以上,而且當做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講授《「中國近代思想史》課程時的參考書籍。王文說:

「陸先生樸訥誠慤,不喜交際,雖是飽富經史百家之學,遍覽古籍,未嘗自炫博雅。其生平著作尤深熟明清兩代名家思想,並延伸至於二十世紀同代名儒。」

王文末了直言「新科小院士」難有如陸師這樣的功力寫這種文章,相當有趣,也發人深省(因為陸師還沒被提名為中研院院士):

「寶千博通古學,筆下精簡典麗,可與古人對勘,舉其為馬一浮二種遺集之前言,極簡短婉約,但含意深永。若當今之新科小院士,恐難以寫作此文,即令之閱讀恐亦難於解悟。如若不服,盡可一試。」【註1】

我試讀陸師著作,都是以典雅的文言文寫成,雖然我文言文程度不夠好,但讀陸師之文,真如王爾敏教授稱之為典麗犀利,並富現代高見,融合古今,的確不凡。隨手舉出該書第一章「明季諸子之經世思想—理想政府之設計」的結論,即知其見解及文筆功力之高深:

「明季諸子之政府設計,吾人既知其有廣境,狹境之別,今復知諸子言經世有貫性與離性之異,試問此二境二型間之關係若何?吾人以為貫性型的學術立基於人性,人性相同,故具有普遍性。學者如能著重此普遍性,則極易透至廣境,(王)船山,(黃)梨周,(顧)亭林等即其例也。」

該書自序之文極佳,有若華麗駢文,抄錄如下,以餉讀者:

「儒家之學,內聖外王。宋明之士,言心言性,細若牛毛,深入腠理,內聖之蘊,闡發盡致。迨夫大厦既傾,玉步改易,遺民懷陸沉之痛,憾辮髮之辱,抽思繹慮,深探博求;為生民圖久安,為萬世開太平,外王之道,亦復大張。而皆恢言發於性海,邈思出自心光,後人覽其遺文,莫不哀其遇而感其志焉。其後滄海揚塵,學者為之眯目,尊程朱者,心行不相對勘;玩竹帛者,生民無復在念。吏洽民風,無學燈之指引,愈趨愈下。故一遇外患,立致踣蹶。然而當此期也,有皈向靈山者,有沈酣乙部者,有潛心公羊者,足見人心之不能久蛰也。曾國藩出,唱導禮學,內聖外王之道,復見萌蘖。曾氏既歿,此調復成絕響,而學者競言富强,其效亦既可睹矣。本書之作,在闡明此一歷史線索,冀讀者有悟於學術世運相因之故也。書中各章,成篇先後,有相隔敷年者,文氣不能一貫,幸讀者諒之。一九七八年三月十一日陸寶千敘於南港。【註:之後另有兩行字為:】渡海以來,三十年矣,床前月光,輒起鄉思;親恩莫報,陟岵興悲。謹以此書獻於 先父師孟公在天之靈。」

陸師此書由廣文書局初版於1978年,那時兩岸尚未開放,台灣又因黨外運動開始而漸向本土化傾斜,因此銷路不廣,殊為可惜。他在華東師範大學的版本裡有跋說:「拙著清代思想史梓行後,頗有知音,然流布不廣。邇者祖國有人願予影印,以餉讀者,鄙人欣懌同意。」不過陸師說他堅持翻印時不能改為簡體版,因此華東師範的翻印本都是正體字印行。陸師說他這本書可與錢穆的相關著作等量齊觀,勝過梁啟超,由王爾敏院士的推崇以及華東師範大學的推薦及影印觀之,陸師之自評當非吹噓之語。

易經文義通解

至於《易經文義通解》一書,廣文出版社的版本厚444頁,但只見網路介紹,尚未克購得。網路登載應該是該書的序文,也是文義典雅,錄之如下:

「自漢以來,稱易為五經之原,然易之始,實為筮卜之書。筮卜者,吾先民占術之一,取蓍草五十根,分之數之除之,合而再分,得其餘數而記之,按其次第而排列之,形成卦象、斷其吉凶,主卜者記錄其過程與結果,久之,整理成書,即易之經文也。後人對此經文施以解釋,遂成易傳。易經文義通解者何?依字而求義,立例以解易,使卦無疑義、爻無滯辭,故曰通解也。」

未竟之志

我和陸師提及網路曾載,陸師參加研討會時,對評論他文章的人曾說,「歡迎評論,但所有評論,兄弟一概不接受。」他聽了哈哈大笑,說,很多書評人對作者的文章沒有仔細閱讀,就亂評一氣,因此他纔這樣說。我們在學術界待久的就知道陸師此舉是很有道理的;有些學者應邀審稿,因為時間緊湊,往往就隨便看過,草草發言,其實是草菅別人升等或發表論文的良義。

與陸師談到下午三時半,我為他和師母照相(因為他們的子女在我到達後就因事離家,師母行動不便,房子里沒有別人可以幫我和陸師照合照,所以很遺憾沒有拍到合照),之後纔告辭出來。一到馬路上,回程公車255號剛好經過,讓我順利回到捷運站。車行迅速,在山間道路起伏,我的心情也起伏不定。此行收穫極多,沒想到半世紀後還能與高中老師見面。而昔日青壯老師,現已白髮蒼蒼,快要九旬,師生情誼幸而還在。一路上翻閱還沒完全拆開的毛邊本《清代思想史》,有點後悔沒有及早聯繫,以致失去許多請教大師的機會。

回到元智大學的研究室後,我一面繼續翻閱陸師的清代思想史,一面上網查了些相關資料,想勾勒出陸師的一生,也連結了高中以來缺少的半世紀。看到陸師這位國寶級學者受到大陸人士的特別尊崇,反而台灣不夠重視,甚覺可惜。但願陸師在有生之年完成其《中國思想史》大作,為中華民族後代留下寶貴資產,因為如陸師一樣的大師已經少見了。

(2012年1月4日初稿於元智大學研究室;1月10日蒙陸師過目修改後寄回,重訂稿; 1月18日根據陸師公子慶熊提供在竹中及近史所任職年月增補,稿成於美國華府。)



陸寶千老師與師母范善平女士 2012年1月2日於士林中社路家中(溫英幹攝)




【註1】綜合網路資料:王爾敏教授,著名歷史學家。1927年生,河南淮陽人,臺灣師範大舉史地系畢業(陸師的學弟)。歷任台灣師範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校教授及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著有《中國近代思想史論》、《清季兵工業的興起》、《淮軍志》、《上海格致書院志略》、《晚清政治思想史淪》、《解醒集》、《五口通商變局》等書。另編纂史料十二種,史學論文七十餘篇。 王氏論陸寶千文,原刊於其著作《20世紀非主流史學與史家》,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北京貝貝特)2007年01月01日出版,裏面之一章。王氏說自己「篳路藍縷,以五年時間回顧其中之一家—南港學派,評述了史學家朱雲影、郭廷以、沙學浚、劉廣京、戴玄之、唐德剛、梁嘉彬、李國祁、陸寶千等的學術傳承和成就,書寫南港學派的宗風、人物體制和學術貢獻,回顧和反思20世紀的史學。」王爾敏與陸寶千算是是近史所首任所長郭廷以的門生,而據王文,陸師自承為文哲大師牟宗三的門人。馬一浮(1883-1967),原名馬浮,中國國學家,書法家,篆刻家,近代新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與梁漱溟、熊十力齊名,有「一代儒宗」之稱。陸師對馬浮思想研究頗深。

2 則留言:

jennbinh@yahoo.com.tw 提到...

今天早餐時想到高中生活,很自然地想到高一時教我歷史和地理科的雙陸老師,我所敬佩的老師之二:陸寶千和陸廷璜兩位老師。眼前浮現出一位時常穿著長袍走到竹中禮堂後面,作為竹商與竹中校界的小水池旁小路回宿舍的陸寶千老師。懷著尊敬的心情試著在谷歌網站上寫下老師的名字,結果真的出現了有關陸老師的訊息。不過看到照片時,卻和我在記憶中形象有所出入,原來是老師已經不再穿著長杉了。在看到了這篇報導之後才確定是我要找的陸寶千老師。沒想到陸老師在竹中只教了三年,怪不得我向一些學弟打聽陸老師時,學弟們都沒有人認識陸老師。原來我是陸老師在竹中所教的最後一班學生,生而有幸,正好趕上時代得以忝為陸老師的一個學生。我很高興在這樣的偶然的機會下得知了我所敬愛的陸老師的消息。得知陸老師在學術上的成就及家庭美滿,享受高齡的幸福生活,真的很替陸老師感到無上的欣慰。我在許多機會和情境之下總是會回想到高中時代陸老師上我們歷史課的情況,陸老師是我很懷念的一位高中時代的老師。陸老師祝妳身體繼續健康,生活繼續幸福美滿,長長久久。黃鎮斌敬留

Jade M. Shen 提到...

終於獲得陸寶千老師的《清代思想史》華東師範大學版,文字典雅,受益無窮。搜尋信息至此,願老先生健康長壽,完成《中國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