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6日 星期四

轉載: 華府國建聯誼會1991-1992舉辦大型研討會之回顧 呂崇基




關鍵之秋的歷史見證:
華府國建聯誼會1991-1992舉辦大型研討會之回顧


呂崇基

華府國建聯誼會自1975年創辦至今已有三十五年歷史,目前會員有三百多位,都是本地區學術及專業人才之精英。多年來本會以純學術研究及專業客觀的態度與超然開放的立場來舉辦各項領域的學術研討會,包括政治、外交、經貿、財金、農業、科技、環保、衛生醫療、勞工、及海峽兩岸關係。在歷届總召集人的領導及幾位幹事的通力合作下,這些研討會均得以順利圓滿完成。

1991-1992年正值台灣經濟社會及政治劇烈變化之際,可說是國家發展的關鍵時刻。本會適時於1991年11月9-10日一連兩天舉辦一個大規模的“大華府地區海峽兩岸民間交流研討會”,繼而在1992年9月5-7日一連三天舉辦一個以“如何建設台灣成為一個廿一世紀的現代化社會”為主題的研討會。這兩個別具特色的研討會除了在規模上堪稱空前盛大之外,內容也非常豐富。以上兩個研討會都提出非常精闢實用的見解與政策建議,提給台灣朝野、學術機構及民間團體參考,事後回顧,相信有助於之後台灣的國家經濟與社會的建設,影響深遠,其中的許多建議至今仍有參考價值。本人有幸在此關鍵之秋,親身參與這兩次研討會的籌畫與執行,藉著這次慶祝華府國建聯誼會設立三十五周年以及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周年而出特刊時, 簡述這兩次研討會的內容、過程及經驗,作為華府國建會歷史見證之一,以供各界參考。本文分兩部份,第一部份為1991年研討會;第二部份為1992年研討會。

一九九一年大華府地區“海峽兩岸民間交流研討會”


本研討會的主題、目的與宗旨
本研討會的主題是“如何促進海峽兩岸民間交流“。目的是”以學術研究及開放立場研討海峽兩岸民間交流之現況與發展。

海峽兩岸民間交流近來迅速發展。台灣方面由民間成立一年多的“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海基會)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陸委會)的委託,曾數度組團前往大陸,與大陸方面負責處理兩岸交流業務的官員會晤,尋求建立兩岸溝通的適當管道,以處理兩岸交流所衍生的問題。這些會晤象徵兩岸交流進入一個實際接觸的階段。另一方面,大陸當局也屢次就雙方的問題發表談話。我們覺得對兩岸民間交流各種議題有深入探討的必要。

華府國建聯誼會基於對兩岸民間交流議題的關心,並希望對兩岸交流的發展略盡綿薄,以促進兩岸民間交流,特在海基會、青輔會、聯合報系及中國時報系的贊助下,於1991年11月9-10日假馬利蘭州洛克威爾市假日大旅館(Crown Plaza Holiday Inn, Rockville, Maryland)主辦“大華府地區海峽兩岸民間交流研討會“,以學術的立場,開放的態度,集合各方人士一起討論有關交流的各種議題,希望在兩天的會期中提出具體且切合實際、並立即可行的建議,以增進兩岸交流及溝通。

這次研討會有來自美國、台灣及大陸三地的專家學者,民間研究機構,台灣政府的官員及新聞界人士有九十多人,共發表論文五十幾篇。大陸有關官員在現實政治環境下無人應邀與會。

研討會議程


兩天研討會的議程共分兩部份;第一部份是專題演講(第一天),邀請台灣有關單位及民間有關社會團體之代表提出。第二部份是分組報告,共分六組同時進行(第二天)。

第一天上午九時由華府國建聯誼會總召集人黃和鐘及研討會主任委員呂崇基主持開幕式及會務報告。接下來當天的議程分別由下列人士作專題演講:陸委會副主任委員高孔廉主講“國統綱領與大陸政策“,教育部次長楊朝祥主講”兩岸文教交流概況“,國家統一委員會(國統會)研究委員高英茂主講”兩岸互動與國際新秩序“, 大陸旅美學者趙全勝教授主講:從北京看海峽兩岸交流的展望與建議”,民主基金會秘書長暨立委丁守中主講“台獨黨綱對兩岸之關係及國內政治之衝擊。下午最後一節”海峽兩岸的體育交流“則由展望基金會董事長李慶華主講。

九日當天午餐會由海基會秘書長陳長文以”從海基會看兩岸關係“為題和與會人士分享兩岸交流的實際經驗作為時一小時的演說。陳長文以海基會先後三次組團訪問大陸磋商實質問題的經驗指出,台灣在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中,決不能忽視“國防”與“心防”,以策安全。他認為擴大民間接觸的基礎,是一種保障安全的方式。他要求關心兩岸關係的人士需將“中國心”和“台灣情”連在一起。他說:“有情無心,台灣的文化生活無以豐富;有心無情,則從無從讓大陸人民明瞭中國人何以也能建立像台灣那麼富庶自由的國家。”

研討會第二天,十日的議程主要為分組討論,以經貿交流、農業交流、文教交流、新聞交流、科技交流及交通交流等六組同時進行探討,分別以歐昭惠、呂崇基、蕭舒夫、王嗣佑、黃和鐘及閻漢寧擔任各組召集人。
每一組分組討論分三節進行,主持人計有下列學者:
經貿組:溫英幹、楊坎華、歐昭惠
農業組:孫伯泉、劉言度、呂堯基
文教組:曾振、阮大年、李慶華
新聞組:王嗣佑、續伯雄、施克敏
科技組:黃和鐘
交通組:霍雲翔、董興、劉俊嘉

最後各分組綜合討論的主持人分別為:經貿—黃連福;農業—呂崇基、孫伯泉、劉言度、呂堯基;文教—彭森明、冷若水、續伯雄、傅建中、施克敏;科技—黃和鐘;交通—閻漢寧。在各分組發表論文及評論者多達70餘人,不及備載。

十日當天的午餐會由駐美代表丁懋時對三百多位僑界的專家學者發表簡短演說,他要求台海對岸的中共當局認清世界潮流,加速政經改革;只有在民主制度下,中國人的智慧才能發揮到極致;只有在自由社會中,人民的意見才能充分表達。他歡迎及感謝兩岸數百學者專家熱烈參加這個研討會。之後,午餐會的主講人,國統會委員,廿一世紀基金會董事長高育仁以“兩岸關係的過去與未來”為題發表演說。

研討會成果

兩天下來,集思廣益,出席這次研討會的學者專家在10日結束前提出各分組的綜合結論報告,提出許多具體可行的建議,對日後的海峽兩岸的交流與溝通有相當程度的幫助。

出席這次會議的學者專家及關心國是的僑胞逾500餘人,是歷年來在華府舉行的國建聯誼會研討會中規模最盛大的一次。多位來自台灣政府專司海峽兩岸交流事物的官員,以及海內外對於交流有研究的學者專家均提出精闢的見解與論文。中共雖然婉拒主辦單位的邀請,未派出代表,然而有許多旅居美國的大陸學者踴躍出席,他們不僅提出個人的意見,也訴說在大陸所經歷的種種經驗。由此可見,無論是來自海峽兩岸,或是旅居海外的僑胞,對加速海峽兩岸民間交流,均懷著相同的期望與關切。

以上種種,也說明來研討會已經達到預期的效果與目的。值得欣慰的是兩天的研討會順利圓滿地結束,爲了保存這些寶貴的意見與資料,本會出版組特將各組論文編輯成冊,於1993年1月出版“大華府區海峽兩岸民間交流研討會學術論文集”專刊,分贈國內有關機購、研究單位、民間社團、學者專家及本會會員,以備參考。

研討會之後之盛宴與結語


研討會結束後10日晚上在北維州會賓樓舉行華府國建會聯歡晚會,邀請與會學者專家、貴賓、及本會會員和眷屬來參加此“慶功“盛宴。大家享受了一頓佳餚後,婆娑起舞,盡情地歡樂美好的一夜。當晚的晚會召集人是黃連福,所有節目都由名歌星林麗卿與羅香齡精心安排,並由前中視主持人史蘭華主持,並有來自海峽兩岸幾位名歌星演唱,盛況空前。

最後我以研討會主任委員身份代表華府國建聯誼會向幾個贊助單位,海基會、聯合報系及中國時報系致謝,特別是海基會,從最初研討會之構想一直到會議的圓滿結束,期間海基會秘書長陳長文博士都鼎力協助。駐美代表處文化組組長李慶平亦多方協助,解決不少籌備期間的困難。同時也感謝研討會所有工作人員,是研討會的幕後功臣,在籌備期間合作無間,發揮最高的團隊精神,才能使這次研討會順利結束。

一九九二年大華府地區“如何建設台灣成為廿一世紀的現代化社會”研討會

本研討會之宗旨與目的
本研討會的宗旨是展望未來台灣理想社會的藍圖,並探討如何逐步邁入此一新社會。目的在於以純學術研究的客觀態度與超然開放的立場研討台灣未來面臨之關鍵性議題,並向國內有關機關、社會各界及產業界提供有效的政策與建言。

本研討會之緣起

從二次戰後台灣光復,開始重建至1990年代初期,台灣地區經過四十多年來在經濟發展上的成就,已贏得全世界的佩服與稱讚。持續性的經濟繁榮,給人民帶來豐盛的物質生活,也給社會帶來欣欣向榮的富裕景象。當時我們覺得國人不應以此為滿足,因為物質生活的改善不過是現代化社會過程中的一個步驟而已。同時在這廿世紀最後十年中,就我們從海外旁觀所得,發現當時台灣的社會,在繁榮的經濟與富裕的生活背後,隱藏著令人憂慮的脫序現象。例如交通秩序的混亂、生態環境的破壞污染、犯罪率的高升、傳統文化與道德的沒落等等,促使我們產生了關懷台灣社會改革與建設的意念,因而定“如何建設台灣成為廿一世紀的現代化社會”為1992年研討會之主題,希望藉著這個研討會的召開,集合國內有關機構官員及海內外各方面學者專家,凝聚經驗與智慧,針對問題癥結而規劃出前瞻性、建設性的具體方向與藍圖。

研討會的形式及過程


這次研討會在青輔會、北美事務協調會駐美辦事處(台灣駐美大使館)、中國時報系及聯合報系等機構的鼎力贊助下,於1992年9月5日至7日一連三天在華府近郊馬利蘭州貝賽斯達凱悅大酒店(Hyatt Hotel, Bethesda, Maryland)舉行。來自台灣的政府、民間與學術界及美國華裔專家學者一百二十餘人共發表演說及論文八十餘篇。

研討會大會專題主講人按演講先後順序有:台灣省政府主席連戰、亞太民主理事長彭明敏、財政部長李仲英、高雄縣長余陳月瑛、原子能主任委員會主任委員許翼雲、衛生署副署長石曜堂、國科會副主委胡錦標和海峽兩岸交流基金會副秘書長石齊平等,分別三天研討會期間發表專題演講。同時研討會共分成政治外交、財經產業發展、科技發展、環境保護、交通建設和文教衛生及社會福利等六組,分別由張旭成、黃連福、侯受年、唐次郎、辛永光和曾振擔任召集人。其中政治外交組再分內政、外交和海峽兩岸關係等三個分組,分別由張旭成、田宏茂和石齊平擔任分組主持人;財經產業發展組再分經貿、財政金融和農業發展三個分組,分別由蘇昭安、楊坎華及左天覺擔任分組主持人;文教衛生及社會福利組再分文教、社會福利和衛生醫療等三個分組,分別由彭森明、顏明遠和劉周(?)婉擔任分組主持人。

研討會開幕及專題演講

本研討會在九月五日早上九時隆重開幕,由本會總召集人呂崇基主持開幕儀式。北美事務協調會委員會駐美代表丁懋時應邀致詞,向來自華府地區、全美各地及台灣的學者專家和僑胞表示歡迎,並祝福大會舉辦成功。丁代表和呂總召集人也向省主席連戰不辭旅途勞頓的君子誠信,專程履行諾言來參加本研討會,以及對這次會議的重視與支持,表示感謝與感佩(按,在颱風過境後,連主席匆匆返台處理善後一二天後又專程再度來美與會)。

應邀為大會主講人的連主席以“一步一腳印—務實前瞻的台灣省政建設”為題,在開幕式向大家暢談他主持省政工作的理念與重點,並展望未來省政建設在變遷社會的因應之道。他就任以來致力於務實前瞻的台灣省政建設,以建立“祥和社會”和發展“富麗農村”為目的。他認為只要“一步一腳印”務實去做,必能讓台灣在廿一世紀成為現代化社會。

丁代表晚宴

駐美代表丁懋時也在五日以豐盛的晚宴款待與會學人與貴賓,並在晚宴後,以“中美關係之現狀與展望”為題作專題演講,報告最近幾年來國府與美國發展實質外交關係的進展情形,使與會者對各方關切的中美關係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研討會特色

為配合新時代、新環境的發展,本研討會也邀請政治異議人士及民進黨籍的學者和民意代表與會,共商國家發展大計。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流亡美國廿一年的亞太基金會主席彭明敏。他曾在台大政治系任教時擔任連戰的論文指導教授,並推薦連戰至芝加哥大學深造。在開幕式上,丁代表與連主席一起伸出歡迎之手與彭明敏相握(所代表的意義更非尋常),受到全場五百多與會人士熱切的掌聲歡迎。

彭明敏以“台灣未來民主化的課題”為題發表專題演說。他這次的與會為台灣近年來的民主自由化下了最好的註解。他自己也承認“五年前這種會議絕不會邀請我參加,即使邀請我,我也不會參加。”長期在海外卻時時心繫國內政情發展的他認為,人在局外,反而較能看出台灣的動向。依他個人的看法,台灣人民應已有兩大共識,一是大家必須共同努力建立民主、自由繁榮和乾淨和諧的社會,二是朝著民主的路走下去,已是不容更改,無法回頭的趨勢。

分組研討綜合結論

出席研討會的學者專家在七日結束三天分組研討議程,在會議結束前各族召集人提出綜合結論及建言報告,將送給國內之政府、學術研究機構及企業界參考。

一、政治外交組


備受各界矚目的政治外交組,因為主題較有敏感性,使三個分組的研討形成爆滿場面。幾位民進黨籍或傾向台獨的專家學者應邀參加,更使得會場充滿不同的聲音,時有統獨論戰的熱烈情景,較以往的一言堂研討會更見活潑生動。民進黨僑選立委張旭成以召集人身份在總結報告中指出,政治民主化是大家的心聲,但是在外交方面則各方意見不一,難以達到共識。海基會副秘書長石齊平針對兩岸關係的研討做出結論時,也表示,這是不同政治立場的一個理性爭論。

因此政治外交組的研討並未獲致清晰的結論,各主講人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探討未來台灣外交發展的方向和目標,也從政治實務及戰略方面探討台海兩岸的發展關係的政治體制、政治民主化與自由化、社會正義與公理,以及如何健全監察制度等問題,並提出建言。

二、財經產業發展組


學者專家們希望政府確實推行六年國家建設計劃,加速產業升級,使台灣在廿一世紀成為一個經濟大國。他們並促請政府加速金融自由化措施,早日發展成為亞太金融中心。

在國際貿易方面,他們主張對土地勞工與產業的發展重新作整體的探討,確定發展資本與技術密集工業的目標。開發高科技工業產品,加速產業升級。但他們反對輕易引進大陸和其他外來勞工,認為可能造成社會的負擔。

對兩岸經濟交流,他們建議以互利互補,安全安定為原則,並限制對大陸投資,以避免經濟依賴性過高而受到政治上的牽制。

工業生產方面,他們希望貫徹六年廿一綜合調整方案,提高產銷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並提高農民生活水準,進一步利用台灣的有利地位,使台灣成為亞熱帶農業研究中心。

三、科技發展組


與會者認為在缺乏能源的台灣地區,必須發展核能發電,但也須有健全的核能政策及防禦措施,以確保安全。他們相信,發展航太工業有助於工業產業升級,加強科學研究協調,也可以將研究成果推廣至醫療等產業的生產,提高工業技術水準。

四、環境保護組、交通建設組、與文教衛生及社會福利組


以上各分組對相關議題提出建言以配合未來台灣的理想社會的進展:如何建立一個高品質社會所需的社會福利制度,如何建立一個完整的文教體系,如何加強廿一世紀的交通建設規劃與都市發展,如何改善台灣地區的空氣及水資源等污染問題。 文教分組召集人曾振教授在研討會作成總結報告時提出了“向”金“看,更要向”人“”看的口號,希望台灣建立新的人倫觀念,以防止金權政治的作祟。他認為人倫觀念的重建是刻不容緩的建設項目;唯有如此才能使台灣邁向一個既富裕又安和的新社會。

“華府之夜”晚會


爲了歡迎本研討會與會的學者專家、貴賓與僑胞,在六日晚上安排了輕鬆愉快的“華府之夜”晚會,以晚宴歌舞、說笑話、現場樂隊演奏和舞會等節目,讓三、四百位與會者度過愉快美好的夜晚。晚會由華府名律師張先正主持。首先由華府地區的卡拉OK歌唱高手多人獻唱,接著由來自夏威夷具有南國風味的樂器與歌聲的配合下,夏威夷女郎演出草裙舞及肚皮舞,獲得全場掌聲。之後由現場學人黃和鐘和凌宏璋共舞,逗趣十足。晚會中特別穿插“講笑話”的節目,多位學人自告奮勇上台表演,引得哄堂大笑,充分表現出與會者的幽默感。晚會在舞會及摸彩節目之後圓滿結束。

結論

研討會在九月五日上午隆重開幕,並隨即展開為期三天的緊湊議程,包括一連串的專題演講及六個分組同時進行的研討,以及歡樂輕鬆的“華府之夜“晚會,於七日下午作成綜合結論報告之後,順利圓滿閉幕。

一連三天別具特色的研討會,除了在規模上稱得空前盛大之外,內容也特別豐富,包括內政、外交、海峽兩岸關係、經濟、金融、農業、環保、交通、文教、社會福利、醫療衛生、科技等。出席專題演講及分組討論的除了本會會員之外,尚有國府官員、海內外學者專家,以及僑社人士,各就不同黨派、立場與專業,為建設台灣而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這次研討會最難能可貴的是,出席來賓均踴躍發言,熱切討論,針對現況,提出具體的問題與建議。儘管有些問題頗為尖銳,與會人士仍能在和諧冷靜的氣氛下進行理性討論,表現出民主、開朗的可貴精神,這是研討會成功的重要關鍵之一。
爲了保存本研討會的豐碩成果,本會特別輯錄研討會各項要點,編印成“論文摘要”及“結論報告”(1993年1月3日出版)供各界參考。如今已經近二十年,此次研討會以及1991年海峽兩岸民間交流研討會的意見所提各項意見,許多已經由政府加以施行,有些到現在還有參考價值。

本人謹代表本會在此特別感謝青輔會、北美事務協調會駐美辦事處、中國時報系及聯合報系等機構的鼎力贊助,以及所有支持本會的朋友們。同時也非常感謝大會全體工作人員,沒有他們的支持,研討會不可能如此順利圓滿完成。

最後特別一提,本會在1991年與1992年連續舉辦兩次規模盛大的研討會,都獲得來自中國時報系及聯合報系的鼎力贊助,這都歸功於這兩報系的駐美特派員傅建中與施克敏的極力支持與協助。同時也非常感謝駐美代表處文化組組長李振清博士在1992年研討會籌備期間也多方提供建議及協助。在此我謹代表本會向上述各位敬致最深切的謝意。

作者: 呂崇基,美國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農業經濟學博士,曾任美國肯達基州Campbellsville大學經濟及商業學系副教授,聯合國所屬世界銀行經濟顧問(華府),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經濟專家(羅馬), 美國國務院國際開發總署農業經濟專家(外交官),現任開發諮詢顧問社副總裁(夏威夷)。作者曾任大華府區國建聯誼會會長(1991-1992)。

本文刊登於Edward I. Wan主編,【Evolution and Impact of the ChineseAmerican Professionals Associaiton of Metropolitan Washington DC (CAPA) 華府國建聯誼會的演變和影響--華府國建聯誼會36週年紀念文件】,華府國建聯誼會出版,2011年12月30日,頁73-77。原稿附有相片,這裡從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