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本人之政經評論、家庭與婚姻、聖經與宗教、生活與生命等各方面的文章與讀者分享及交換意見。 座右銘:「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聖經箴言三章5-6節)
2013年3月24日 星期日
國度復興報社論:所得分配與財富分配不均的省思(上)(下)
國度復興報社論:所得分配與財富分配不均的省思(上)
• 發佈者 krtnews3
• 2013-02-19, 週二 14:47
新內閣馬上上路,其中財經內閣令人耳目一新,多數人期望新內閣有所作為。
但不管怎麼努力,可以大膽的預測,還是很多人將會不滿意,仍然覺得無感,因為這已是經濟先進國家的普遍現象。
從各種指標看來,例如人均所得,全球競爭力,投資及經商環境,繁榮指數等,台灣的表現已經步入先進國家之林。長期來看,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將與其他先進國家 一樣相對遲緩。歐美先進國家所發生的諸多現象,台灣也正在發生:例如人口老化及少子化,經濟成長遲緩,失業率偏高,國債增加,經濟成長果實大部份由少數富 人享有,薪資階級的薪水增加緩慢以致所得及財富分配不均程度日益惡化等。
1970-1990年代,台灣由於經濟快速成長,一般的勞動薪資也相對 地快速成長。但過去二十年來,雖然經濟成長不如以前,人均所得仍然年年增加,但國人總覺得薪水沒有增加多少。根據國際比較資料(這裡用美國中央情報局 CIA),以購買力平價方式估計的2011年人均所得(GDP),台灣高達38,200美元,在全世界226個國家中排名第29,比許多先進國家還要高, 已經超過英國、法國,甚至日本!
根據主計處統計,以官方匯率換算,2011年台灣人均所得為20,047美元,在全世界排名39,也是在先進 國家水準。按照台幣計價,人均國民所得(GDP)每年平均成長率,1991-2001為6.28%,2001-2011為2.87%,二十年平均 4.56%,反應平均所得後十年成長率較前十年緩慢很多。
但與薪資收入較高的工業與服務業平均每月台幣薪資相比較,1991年為26,881 元,2001年為41,530元,2011年為45,749元。每年平均成長率1991-2001為4.45%,2001-2011為 0.97%,1991-2001平均為2.69%,比人均國民所得成長率要低,特別是近10年,薪資幾乎沒有成長。其他行業的薪資及成長率可能更低。這也 說明為什麽大學畢業生的薪資最近十年一直在台幣兩萬左右徘徊。
政府有徵稅及移轉財富的權力,可以採用合宜的財稅政策來減少貧窮及貧富差距。但政府力量有限,社會福利支出過多也會造成國庫缺乏,國債增加。從經濟發展史看來,要消滅貧窮是不可能的,但可以藉著愛心資助來減少貧窮,傳揚福音來使人得救、心得平安。主耶穌說,「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太廿六11)聖經在多處也鼓勵我們去照顧窮人(例如太十一5及十九21,加二 10)。因此減少貧窮也需要匯集民間的力量,特別是宗教團體,來支持弱勢族群,因為這也是蒙福之道,就如聖經所提:「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 行,耶和華必償還。」(箴十九17)。(未完待續)
http://krtnews.com.tw/editorial/item/4658-社論:所得分配與財富分配不均的省思(上)
國度復興報社論:所得分配與財富分配不均的省思(下)
• 發佈者 krtnews3
• 2013-02-26, 週二 14:35
最近美國許多研究指出所得分配不均可能影響經濟成長。美國的所得分配不均已經升高到大蕭條以來最高水準。一整年經濟成長果實中的93%由1%最富有的人獲得,也因此造成許多人對華爾街的不滿,引發佔據華爾街運動。如果情況沒有改善,可能造成再度不景氣及失業率的增加。
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曼(Paul Krugman)在去年12月9日紐約時報的專欄有類似的看法。他說,美國的經濟沒有起色,但企業利潤增幅卻破記錄,而工資及其他報酬反而下降(美國總統 歐巴馬在今年2月12日國會聯席會議國情咨文,也提到美國企業利潤破紀錄,一般工資卻未增加的問題)。在整個經濟大餅中,資本的報酬比例增加,勞動報酬減 少。原因之一是技術進步,減少勞工的需要,其次是獨佔力量的增加。克魯曼以機器人與搶劫資本家(robots and robber baron)來作比喻,說明以上現象。美國本來有反托拉斯(獨佔)的法律,但在雷根時代提倡自由化之後就崩潰了。企業的兼併集中是造成勞工需求遲緩增加的 原因之一。勞工的薪資移轉成資本家的利潤,這種移轉正在發生。還有就是大企業的遊說團在倡議減少公司稅,有錢人在遊說減少遺產稅。這些原因都會使所得分配 惡化。
從近年台灣的統計數據說明,台灣與美國已經類似。1991-2011年間,受雇人員報酬成長9.5%,但企業利潤增長則為12.1%,比較快速。經濟成長的果實比較大的部份為企業利潤,或是較富有的人所獲得(經過技術進步與企業兼併)。所得分配不均本來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常態,但所得分配 不均持續惡化,就需要注意了。台灣在經濟發展過程早期,曾有經濟越發展、所得分配越平均的現象,曾引起發展經濟學家的注意,但近年來已經步入先進國家所得 分配惡化的路程。其實所得分配惡化的程度在台灣還是比較輕微,甚至呈現短期改善的趨勢,其中一個原因是政府對低收入戶的補助及其他政府移轉。在政府進行補助之前,最高所得20%家庭對最低所得20%家庭的差距倍數在1991年為5.31倍,2001年為7.67倍,2011年7.75倍,表示所得分配有惡化趨勢。在進行社會補助的移轉支出後,差距分別縮小到4.97,6.39及6.17倍。
但是比較關鍵的是財富分配的不均,比所得分配不均更加嚴重。所得是一年內的總收入,而財富則是一個時間點的總財富,包括不動產及動產(金融資產)。根據統計,美國最富有的1%擁有三分之一的財富。台灣歷年來開 始國家財富的調查,可惜還沒有進行財富分配的計算。希望將來能有如家庭收支調查類似的財富分配統計,以供政府施政參考。
政府的經濟政策要轉回照 顧全民的政策,也就是用公權力將部份所得及財富從較富有者移轉到較弱勢者。最好的結果是最低所得人口的所得成長最高,其次是中收入人口,而最高所得人口成 長率最低,不然所得分配將更加惡化。但所得分配政策有如雙面刃—對富人課稅太重,會引起資本外流,對窮人補貼太多,會造成依賴心理,引起許多人設法靠政府救濟,加重國庫負擔(美國的社會救濟已經出現這種現象)。
改善所得分配及財富分配需要政府與民間一起努力。教會在這方面可以教導信徒如何與比較弱勢者分享以及投資在他們身上,讓他們有謀生技能,得到基督福音的好處,以及依照聖經的教導來理財,如聖經所說,「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前六 8),過著足以溫飽又知足常樂的生活。企業家不要將獲利視為最高目標,應該擔負社會責任,讓受雇者有合理的報酬及福利,勞資雙方有共同的目標及願景,造就 和諧共生共榮的社會。
(全文完)
http://krtnews.com.tw/editorial/item/4712-社論:所得分配與財富分配不均的省思(下)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