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親友之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親友之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

防止親人財務衝突五問

      
防止親人財務衝突五問

溫英幹

財務衝突,親情殺手

        中文成語及英文成語都用「血濃於水」(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來形容親情;但一遇見錢,往往變成「錢濃於血」(Money is thicker than blood)。家庭中頻頻發生財務糾紛的情況,古今中外皆然,而且可以斷定未來一定繼續發生。歸根結柢,皆因貪財之故。聖經提摩太前書六章10節一語道破:「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根據調查,過半數夫妻離婚是為錢財問題爭吵所致,因此夫妻同心理財對婚姻的穩固非常重要。同樣地,家庭內同胞手足之間也可能發生財務上的衝突,特別是各自成家之後。
        本文擬應用聖經原則來說明應該如何處理四種最常見的家人間財務衝突:親人間的借貸、為親人作保、與親人合夥做生意,以及遺產規劃與繼承。其中尤以遺產繼承所引發的衝突及紛爭最多。

兩大基本理財原則

        談到如何防止同胞手足間財務衝突,首先要提出兩個基督徒的基本理財原則:

1.好管家原則。首先要體認到我們的錢財都是屬上帝的,因此,祂對我們的錢財有「擁有權」,我們只是祂託付給我們那份錢財的管家。好管家的條件是忠心、良善及有見識(有聰明智慧及有計畫)地經營管理錢財(參見馬太福音24:45及路加福音12:42)。因此錢財的使用及往來都要從管家的角度出發,使我們不但能免於受其捆綁,且能將錢財用在榮耀上帝及討上帝喜悅的地方,並因此蒙福。

2.同理心原則。這原則也是為人處世及企業經營的「黃金律」,就是「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路加福音6:31及馬太福音7:12)要經常秉持同理心為人著想。

Q 由以上基督徒的基本理財原則延伸,家庭成員間應當建立的核心理財原則是甚麼呢?

A: 家庭成員之間的核心理財原則:

1. 信仰相同,共負一軛。如果有尚未信主的家人,信仰價值觀不同,就難以「共負一軛」,在處理錢財問題上一般而言較為困難。不過即使全家都是基督徒,也可能因靈命程度不同,看法有所分歧。因此,身為基督徒的手足在處理錢財時要有見證。

2. 和睦同居,彼此相愛。詩篇一三三篇1節,「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說明一家和睦同居是多麼美好,也就是華人常說的「家和萬事興」。而彼此相愛是耶穌教導門徒的新命令(參考約翰福音15:12)。家庭幸福與否與財富多寡沒有直接關係,敬畏上帝及彼此相愛更加重要。(參考箴言15:16-17)此外,要特別體認到,在家中,每個成員都有不同恩賜及賺錢能力,但這些「得貨財的力量」都是上帝賜給的,沒有值得自誇及驕傲的地方(參考申命記8:18)。因此手足之間不可生爭競或嫉妒的心,倒要彼此祝福、分享及協助;較為富有的要幫補較為貧困的,特別是手足之中家庭遭難或破裂,生活遇困境的,其他手足要盡力加以支援。

3. 心知不配,忍讓犧牲。如果是父母或其他親人贈與的錢財,自己並沒有參與獲取財富的過程,則得到這些錢財都是恩典,都是自己不配得的,要懷著感恩的心態來領受,而非去爭奪。因此在分配財產時,要能犧牲忍讓,不斤斤計較得失;也不要以為分配不公而去爭競。特別是和不信主的家人在處理遺產時要發揮更多的愛心。

Q家人間可以彼此借貸嗎?

A聖經不鼓勵借貸,因為在借貸行為發生後,借方(借款者)就成為貸方(放款者)的奴僕,改變兩者之間的關係(參考箴言22:7)。然而,由於每一位家人的經濟情況不同,有時難免遇見急難或臨時缺錢需要周轉的情況。這時彼此有義務支援,而最好的方式是贈與,而非借貸,以免落入債主與奴僕的關係中。

若自己財務本來不很充裕,僅能以暫借方式幫補,仍要做好不期望償還的心理準備,甚至包括利息。但借款的受益者有能力的話,還是要儘快償還,不當認為是自家人而賴債不還,變成上帝眼中的惡人(參考詩篇37:21)。借貸時也要看對方人品。有些家庭成員深陷賭博或不良嗜好,則不宜長期給錢或貸款,否則對方食髓知味、需索無度,反而助長惡習。

若是商業借貸,就與急難救助或生活上臨時有需要不同,最好「親兄弟明算帳」,留下書面記錄,或採匯款方式,以免未來口說無憑撕破臉。親人間的借貸和朋友間的借貸類似,都出於情感因素,只是親人間的借貸帶有彼此關愛的性質,也因此若借方無法償還(例如破產),貸方如果有能力也常常就寬免了。

附帶一提,父母幫補子女的經濟需要,例如購房、購車等,如果有能力,也要避免以借貸方式,特別是頭期款,以贈與的方式為宜。在美國,孩子幼小時,就需為他們開始儲存教育基金,免得到孩子要進大學時要現湊,或者去借學生貸款。

無論是哪種借貸都需和配偶商量,因為照顧自己的小家庭是首要的義務,而財務壓力也是夫妻彼此爭吵或離異的主要原因。

Q可以為家人作保嗎?

A聖經不鼓勵為人作保(有許多相關經文可以參考,都在箴言,如11:1517:1822:2627:13)。如果親人之間要求作保,則要看情況:首先考量自己是否有能力挑起被保人的財務負擔,其次是作保的目的。如果是商業行為,則是等於幫親人還債,需要三思,避免用自己的財產作抵押。為子女的學生貸款作保,如果父母有能力代為償還,則可以考慮。至於同胞手足間或其他親人間,和借貸一樣,作保還需配偶的同意。

Q可以與家人合夥做生意嗎?

A家人之間的合夥比和朋友一起合夥可能衍生更多問題,特別是信仰和經營理念不同時;家人之間的合夥關係也可能呈現兩極化情況,可能很好,亦可能很糟,風險也比較大,因為家人之間存在著親情與面子的考量。

此外,家人間的合夥關係也是商業行為,有法律意涵,因此宜避免抱著「都是自己人,不好意思」的心態,反而需「先小人,後君子」,立下書面合夥的法律檔,規範經營方式及報酬分配規則,以避免未來的紛爭。

合夥的家人都是基督徒時,要以合上帝心意的方式來經營,將企業視為屬於上帝的,目的在榮耀祂,並將利潤一部分奉獻到教會、福音機構或捐贈給慈善機構。

如果是家族企業,且是以父母為首的家長型領導,則可能面臨各種挑戰,例如父母的遺囑不很清楚,或將財產平分,卻沒有指定領頭人,致使群龍無首,接手的子女較易起紛爭。

如果合夥人是自己未信主的父母親,則要謹守聖經中「當孝敬父母」的教訓。(參考出埃及記20:12,馬太福音15:419:19等十節提到孝敬父母的經文)除非父母親強迫基督徒子女做出違反道德倫理或違法的事,子女要尊榮孝敬父母,最好是用自己的見證來影響父母及手足成為基督徒。

Q如何在遺產規劃與繼承上防止手足紛爭?

A遺產的贈與是一個有爭議性的議題。基督徒是否應該將財產留給子女或孫輩?將財產留給所愛的後代並沒有錯(參考箴言13:22),不過對承受者不見得有好處。關鍵在於承受方屬靈及心態的成熟度。

所有財產都是屬於上帝的,需要有好管家來經營。如果承受遺產的子孫沒有跟隨基督,也沒有以好管家的心態來經營「屬於上帝的財產」,則遺留一大筆遺產給這樣的子孫,可能讓他們成了「敗家子」,愛之適足以害之。難怪聖經說留下勞碌所得的財產給未曾勞碌者是一種虛空(參考傳道書2:18-21)。

遺產繼承是家人財務衝突最多的領域。基督徒若未準備好,也可能掉入陷阱中,特別是和非基督徒的親人在分財產時。

如果父母親沒有留下許多財產,家庭手足之間大概都能和睦相處。當有大筆遺產留下,子女在分配財產時,如果沒有依靠上帝、彼此相愛,往往貪財之心及紛爭行為就出現了。

其實遺產如果都是父母或祖輩留下來的,自己在積財過程中並沒與貢獻,子孫何德何能「配得」這些產業?能分到家產完全是恩典。可惜太多人在爭奪財產時都忘記這一點,最後從「不配得」變成自認「應該得」,紛爭就出來了。

如果有累積產業,父母親在生前最好有遺產規劃(estate planning)。除了預備本身有足夠的退休金而不依靠子女來奉養,也要有計劃地把財產留給後代或社會。

如果決定將產業全部或一部分傳給子孫,則需在孩子小時就開始教導他們根據聖經原則來理財,包括以身作則,慷慨奉獻在聖工及善工上面,使孩子預備好承受(屬於上帝的)產業,當一個合上帝心意的好管家。

因此我們可以說,留遺產給子孫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準備好來承受遺產。而留下豐厚的物質財產遠不如留下豐盛的屬靈財產,可能使後代蒙福。

從承受方的子女角度來說,如果能分配到先人或家族的產業,是個不配得的恩典,絕不可有貪念,想要多得。我們從耶穌對分配家業的態度就更明白,最重要的是在上帝面前是否生命豐盛。耶穌利用分家業這個問題,來做機會教育,教訓眾人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參考馬太福音6:19及路加福音12:13-15)只有耶穌能帶來「更豐盛」的生命。因此耶穌的教訓是要我們積財在天,不要太看重累積世上的財富,而是要累積天國裡的存款。(參可路加福音12:33-34

如果父母沒有甚麼財產及退休金,要依靠子女來奉養天年,或是父母年老,起居不便,需要長期照顧,或到養老院,子女也需盡奉養義務,並以公平的方式,分擔時間與費用,因為孝敬父母及照顧家屬是聖經的教訓,也是蒙福的方式。

現代各國都立法規範遺產的繼承或分配方式,因此需要釐清各地的繼承法律。大國如美國,每一州都有各別的規範。即使有遺囑,有些地方仍然有配套的法律規範,以達到公平正義原則;如有再婚情況,也需注意遺產分配的公平性。

如果生前有房地產及其他財產,為了避免死後家人為遺產起紛爭,最好生前要立下合理的遺囑,並指定執行者。在美國則建議有財產者設定例如生前信託(living trust),裡面包括遺囑及醫療指示(medical directives,例如逢需急救無意識時,放棄人工呼吸)。調查指出,60-70%的美國人去世前未留下遺囑,使幫助善後的親人增加許多法定手續、時間及費用,也產生不少爭產糾紛。如果有遺囑,死後即由指定的執行者執行遺產分配,問題較少。如果沒有遺囑,則經過法院認證(probate)後,根據當地相關法律來分配遺產,這時就可能引起很多紛爭,要在法庭上解決,應了一句俗話:「人在靈堂,錢在銀行,兒女對簿公堂」。

結語:未雨綢繆 以愛相繫

        欲避免親人之間有財務衝突的情況出現,需要未雨綢繆,預先做妥善的安排。同胞手足之間若能有相同信仰,承認錢財屬於上帝,並作錢財的好管家,秉持「依靠上帝供應過於看重財富累積」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能家族和樂、減少衝突。

        其實,將屬靈財產遺留給後代子孫,比將世上的財富遺留給後代更為重要。家人和睦同居、彼此相愛、彼此幫助,包括財務的幫助,不斤斤計較,並忠心事奉上帝,才是合祂心意的「義人」,自己及後代也將蒙上帝賜福。大衛以一生的經驗做見證說:「我從前年幼,現在年老,卻未見過義人被棄,也未見過他的後裔討飯。」(詩篇37:25)誠哉斯言!

作者溫英幹博士為臺灣東華大學榮譽教授、美國冠冕財務事工北美華人外展事工主任,基督使者協會董事,並擔任神國資源為基督協會董事及神國雜誌人才單元企編,常應邀在企業界、學術界及教會界做與財經相關的演講或教學。

延伸閱讀
1. 溫英幹:「合神心意的理財與奉獻」,《使者雜誌》201411-12月號。網址www.ambassadorsmagazine.org/分類文章/理論與探討/合神心意的理財與奉獻-溫英幹/
2. 溫英幹:「捨與得之間: 錢財管家與慷慨奉獻」,《神國雜誌》第39期,20153月號網址www.shen-guo.org/between-giving-and-receiving.html
3. 溫英幹:「同心理財,婚姻蒙福」 , 《 真愛家庭 雜 誌 》 第8720162月號網址www.familykeepers.org/magazine/Archive/FK087/FK087.
htm
4. 溫英幹:「避免教會肢體間財務衝突六問」,《神國雜誌》44期,2016年夏季號。網址:www.shen-guo.org/preventing-church-money-conflict.html


原載《真愛家庭雜誌》 第92 (201612)網址 www.familykeepers.org/magazine/Archive/FK092/p03.htm

2015年5月14日 星期四

祖孫情相繫,代代福满堂 (溫絢美)



祖孫情相繫,代代福满堂
--用愛心及耐心與孫子們相處

溫絢美

大多數人都認同祖孫相處最為困難,此乃必然,因相隔三代 而中間又隔著子與媳或女與婿之輩。而我們ㄧ家秉承先父為小學校長,自幼敦敦 教誨,養成對待長幼小均以愛心取代責罵,耐心取代抱怨的習慣,因此 父母與子女之間,以及祖孫之間均以愛心及耐心相處,導致ㄧ家幸福美滿,和樂融 融。

長子一家孝順和樂

由於長子就職於桃園縣南崁一家包裝機械公司目前擔任技術處 處長一職,婚後就在桃園市購屋定居,先後生二女,可愛又乖巧。他因 工作性質關係要經常出差國外安裝機器,多年下來出國次數己超 過100次了,幸好媳婦無怨無悔地照顧家庭及兩位女兒,如今老 大已上高二,老么也國二了。 在學業考試的壓力下,也要補習以助學業進步。
每次兒子出差返國 必會打電話問安,並安排週六或週日回永和看望我們,一起吃午餐, 我們很欣慰他們都還能夠想著父母的存在而常常抽空回來。眼看兩孫 女日漸長大,懂事又聰明。她們每次回永和一進門就面帶笑容大喊著:「阿公 阿嬤我們回來了!」並拿著她們外公林口鄉下種的青菜及香蕉,每逢過年 還帶自養的雞呢!

兩位孫女跟爸媽回永和相聚時,媳婦馬上幫忙準備午餐,孫女會自動 擺碗筷,還會幫忙端菜,盛飯給家人,非常溫馨。小時候看見我飯後 刷牙,她們也要刷,於是就準備兩份牙刷,用好洗淨後要放回抽屜下 次回來再用,指導她們要養成飯後刷牙或嗽口的習慣,可預防蛀牙 並保持口腔清爽。

次女一家遠來探親

住在花蓮的次女和女婿一 家四口認真地過生活。次女在一所小學幼教班英文,目前在安親班就職;女婿任職於花蓮美崙飯店電腦中心經理。他們育有兩個可愛到女兒。

大孫女今年高三,秋天就要讀大學了,文靜 ,好學,曾在校參加英文朗誦比賽得獎。老二國ㄧ,也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小六畢業時得到縣長獎,曾參加古箏表演,在班上又選為校市長,熱心服 務,獲得同學們的喜愛,目前在國中也當班長。希望兩位可愛的外孫女勝不驕 敗不餒,在學業上能ㄧ帆風順。

每次寒暑假外孫女一定要來台北永和外公外婆家住5~7天。當暑假來臨 時,我就在電話中問及要來外婆家嗎? 外孫女就答:「當然!」於是安排北上。小時候 女兒會送她們來,長大ㄧ點就敢自己搭自強號火車從花蓮到台北。每次來到我們家她們會高 興地跳躍起來,因為可以吃到外婆煮好吃的菜,可放鬆幾天盡情地看喜 歡的電視(她們家沒裝第四台);但女兒交代每天看電視不可超過兩小時,還要記 得寫作業,要幫忙外婆抹地,洗碗等工作。看見外公每天晚上都在看 棒球轉播,於是外孫女就會說:「外公那麼愛看棒球賽,為什麼自已不 去打呢? 」天真的呼喚,每次均令人會心一笑!


這兩年外子和我年事已高,体力也不如當年,又加上我幾次不慎 摔傷,次女為了減輕老媽的辛勞,面臨將近春節之季的大掃除,連續兩年 親自率領兩位寶貝女兒回永和幫忙,由洗沙窗,擦房門, 洗浴室,到整理客廳及陽台等分2~3天清洗,使屋裏內外煥然一新。外孫女用心地體驗打掃 的樂趣,體會學習做家事也是ㄧ項獨到的課程,可增進日後對家的喜愛, 何嘗不是ㄧ種考驗呢!

外孫女的自動自發精神,感動了外公,之後還有獎賞(零用錢),讓她 們可以去五分埔,饒河街等地方逛夜市,購買喜歡的衣服。我也跟著去參觀, 感覺不虛此行,和孫女們有說有笑的,也感染了年輕的氣息,更感謝 女兒的孝心及外孫女們的熱心,讓我解除了春節來臨前的ㄧ大煩惱,可以輕鬆地迎接 新的ㄧ年。

長女異國親情

長女遠嫁德國慕尼黑, 他們有一個寶貝兒子。女婿是一個著名電腦雜誌的總編輯,每年外貿協會 都會邀請他到台北參加電子或電腦相關國際大展,因此可以不時回到台灣探訪我們。前兩年來台時他還特地 專程去拜訪台積電的張忠謀董事長,受益良多。

每兩年長女,女婿,長男一家三口,均在八月份暑期會安排返台渡假 15~20天。有時先到別處,例如北京,旅遊後再回台;有時馬上安排外孫到花蓮,在次女 服務的小學上ㄧ星 期中文課。在那裏體會與當地小朋友互動,玩遊戲,及表演拿手的呼拉圈運動 是件很有意義的語言課,又吃了不同的營養餐,然後再回到我們家。外孫每次都 直呼明年還要再上台灣的小學,很好玩。

兩年前返台,女兒安排外孫參加暑期夏令營(台東教育大學主辦)活 動,是嫁到德國的台灣人帶著寶貝孩子組隊參加,內容豐富,體驗與台 灣朋友的互動,也是ㄧ項很有意義的活動。

在國外長大的小孩,在不同的環境成長,學習的能力有所不同。外孫 跟著爸媽回外婆家,外出時總是要牽著外婆的手,用生澀的國語問東 問西。他在德國有上中華學校,因此每兩年返台他的國語就進步很多, 過馬路等紅綠燈時,看見紅綠燈下有小人走動標誌,就好奇地一直說 : "外婆,那裡面有人ㄧ直走ㄧ直 走,好好玩,我回去時要告訴同學,我們德國沒有這種,好棒。」又有ㄧ次到桃園國際機場等機返德國時,(那年外孫四歲吧!)在候機室和一位小朋友跑來跑去玩得很高興,忽然停下來用國語慢慢的 自我介紹,「我叫史傑安,你叫什麼名字?」而對方是泰國人,聽不懂國 語,笑ㄧ笑,然後又玩在ㄧ起了;天真無邪的小朋友,好可愛。

外子最喜歡孫子們回來玩,每次見面就說:「又長高了,功課還好吧?」 當外公的經常出差到國外接洽生意,回國時必會帶禮物給孫子女們, 通通都有準備。 唯住在德國的外孫回來,外子馬上購買統一超商的「大亨堡」給外孫, 那是他的最愛,ㄧ次可吃兩個。外公ㄧ見面就對他說:「大亨堡,傑安快來吃!」,於是 他就高興地大吃特吃起來,時還會溜出一句:「外公,您很有辦法」。哈哈~~

今年(2015)長女一家三口預定八月初旬返台渡假,先到東京旅遊然後再 返台相聚。我們已預約宜蘭礁溪的民宿,全家十幾個人相聚一堂,是多麼溫 馨的時刻,頭一天可與兒女,孫子,孫女們共處聊天,話家常,次日再到宜 蘭等地遊玩。

兒孫孝心與祖孫互動

兒女們的孝心而影響了孫子輩的貼心,當然我們的愛心與耐心和 他們相處,也拉近了二代,三代間彼此的距離。我們是非常幸福可愛的 家庭,充滿著喜悅,美滿又健康,珍惜每一天帶給我們歡樂。

原載於新北市永和區網溪國小輔導季刋《代間敎育》:「祖孫情相繫,代代福满堂」專題。作者為該校樂齡弦樂進階班學員 。

[附註:作者為溫英幹的大姐,本文敘述大姐及姐夫子孫三代和樂相處之情,為當祖父母輩的模範]


2013年3月24日 星期日

校長爸爸的招牌歌曲




我的鄧麗君年代/校長爸爸的招牌歌曲
【聯合報╱溫淑影】


2013.02.26 04:44 am


先父於日治時代自台北第二師範畢業後便在小學任教,擔任國小校長數十年。他非常強調五育並重,極力推動音樂教學,在他殷殷督導下成立的合唱團經常比賽得名。

在那純樸年代,我們除了上學打打球外,沒什麼休閒活動,晚飯後,爸爸會即興教唱些簡單的歌曲與子女同樂,於是我們八兄妹也喜歡唱歌。

爸爸好客,常邀請幾位好友來家裡用餐,興之所至,以歌助興。有次經大家慫恿,爸爸清唱他的拿手歌〈夜來香〉,大夥兒一起打拍子應和著,氣氛high到不行!而這首歌從此成為他的招牌,「走紅」於大大小小的親友聚會。

爸爸退休後喜歡到處訪友,有一次,爸爸邀請好友們到家裡相聚敘舊。起初,大家客氣寒暄,待酒酣耳熱,便互相調侃起來,揭開對方不為人知的八卦。一位朋友說,溫校長是生活品味家,喜愛美的人事物……接著就透露老爸著迷於鄧麗君清亮溫婉的歌聲,還在記事本上抄錄一首首她唱過的歌詞、簡譜,收集報載的照片。真是不可思議,老爸居然也是個瘋狂粉絲哩!

巧合的是,1995年,慈愛的爸爸與鄧麗君竟先後告別人間,之後我們兄弟姊妹在聚會中常點唱鄧麗君的歌,每當旋律響起,在淚眼中,彷彿見到爸爸引吭高歌的身影。

【2013/02/26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我的鄧麗君年代/校長爸爸的招牌歌曲 | 繽紛‧心情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X4/7720045.shtml#ixzz2OScp3Gol
Power By udn.com

附註:上文是大妹淑影的精緻作品,獲選刊登聯合報的徵文特刊,該文敘述念先父生活情景,尤其是唱歌之態,使我們兄弟姐妹讀後都懷念感動不已。

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慶祝老友莫國平黃允馨伉儷金婚之喜



慶祝國平與允馨賢伉儷金婚大喜

莫國平與黃允馨伉儷(Perry and Deanna Mok)是馬利蘭中華聖經教會會友,也是比我們夫婦年長的“老朋友”,最近歡度結婚50周年慶。2011年6月18日,他們的子女特地從外州趕回來在馬利蘭州Gaithersburg的新財神餐廳舉辦一場慶祝午宴,席開20桌,都是他們的親朋好友或教會會友。大家品嘗佳餚,有些上台講話,場面熱鬧溫馨。

教會詩班事先特別準備一大本簿子,邀請大家留言或留相片,作為呈給他們歡度金婚的紀念冊。我們就作了一首打油詩給他們,放在紀念冊內。紀念冊也有許多親友所留祝福話語或詩歌,內容豐富。國平允馨兄嫂事後經常帶出來給朋友觀賞,的確是很好的紀念品。

我們這首詩押韻平仄不分,也沒什麽“格調”,實在不登大雅之堂,但只求記念之意。詩裏面包含一些聖經金句,例如,“喜悅幼年所娶妻,妻如可愛之麀(讀音優)鹿, 胸懷令夫常依依”,出自箴言5章18-19節; “得著賢妻得好處,全是上帝所賜福”出自箴言18章22節;“信靠上帝都亨通”,出自約書亞記1章8節;“結髮夫妻愛不息”的愛不息出自哥林多前書13章8節。

刊登在本部落格的主要原因是,國平允馨兄嫂結婚這麼久,仍然伉儷情深,恩愛有加,真正活出基督徒根據聖經原則實踐出美好婚姻的榜樣,值得年輕人學習效法。同時他們精力旺盛,一直在從事服事教會、服務他人的工作,令人敬佩。

慶祝國平與允馨賢伉儷金婚大喜
溫英幹、吳桂英敬賀

寶石紅婚似剛過 金婚之約悄到期
數算日子恩典多 佳偶天成半世紀
一九六一六一七 華府攜手行婚禮
一對新人正青春 上帝面前同獻祭
不論貧富或禍福 雖然路途有高低
同奔天路同事奉 同心同行誓一起
一路走來皆如是 信靠上帝都亨通
夫妻愛火仍炙熱 子孫滿堂笑繞膝
熱心待人榮耀主 國平允馨見證多
今逢金婚之大喜 泉源蒙福有秘密
遵照聖經愛配偶 喜悅幼年所娶妻
妻如可愛之麀鹿 胸懷令夫常依依
得著賢妻得好處 全是上帝所賜福
老伴老友老情人 結髮夫妻愛不息
蒙福花園彩繽紛 親友齊賀賢伉儷
溶溶如水二合一 心心相印佳美地

2010年6月22日 星期二

追念蔣海瓊博士



追念蔣海瓊博士(1951-2010) [修正版】
溪水旁關懷單親協會創辦人及前基督使者協會同工

溫英幹

認識海瓊是二〇〇二年八月,第一次參加楊高俐理 【1】 在美國賓州使者協會(AFC--Ambassadors For Christ, Inc)舉辦的「使者文字實務營」,由寫作編輯經驗豐富的蘇文安牧師擔任主要講師。當時海瓊帶我們這批學生寫遊記,批改同學們的作業,以及安排採訪課程實習。內子桂英和我,因為上了這門課才開始知道她,但當時對她並不十分瞭解。我們和海瓊開始熟悉起來,是由於後來的一些合作關係。

那時她仍在使者協會工作,也在神學院教書。由於在美國她一個人撫養女兒長大,親身的經歷使她對關懷單親家庭一直很有負擔。二〇〇四年她回應神的呼召,辭去使者協會資源部主任的工作,在美國創辦溪水旁關懷單親家庭協會(By Streams of Water, Inc.),憑信心全職從事關懷單親家庭的事工,主要對象是華人單親家庭基督徒。她開始舉辦單親家庭成長營會,反應熱烈,印證了這方面的需要。看到這方面的禾場廣大,因而她在二〇〇七年初回臺灣成立「中華民國溪水旁關懷單親家庭協會」,經過臺灣許多同工的協助、經過繁瑣的法定程序,順利在內政部通過登記成為免稅的社團法人。

在臺灣她也開始舉辦單親成長營,使許多單親家庭得到很大的幫助。當時我在臺灣國立東華大學任教,她特別邀請我擔任二〇〇七年六月在淡水舉辦的第二屆溪水旁單親成長營的講員,分享「聖經理財之道」的專題。回美國後,她也幾次邀請我在美國的單親營擔任講員。每次我們夫婦都一起參加,成為該協會的忠實義工。
與海瓊接觸多了之後,發現她恩賜很多,能講、能寫、能輔導、能造就人、也善於組織與領導。除了發表文章、專論、寫書外,所有單親成長營會從聘請講員到租借場地都由她一手包辦。她為人親切和睦,輕聲笑語,因此也招募許多受感動的同工一起服事。因為和她同工,我接受她邀請,分別成為美國溪水旁協會及臺灣溪水旁協會的理事,參與兩地關懷單親的事工。慚愧的是,我並沒有輔導關懷的專長,只因加入這事工才開始學習。

在美國的「神國資源為基督協會」(Kingdom Resources For Christ, Inc., 簡稱KRC,由楊高俐理創辦),每年暑假都在賓州舉辦為期三周的「神國文化實務營」,我是KRC同工,負責安排課程。我們邀請海瓊在該營會講授關懷事工的課程,很受學員歡迎。二○○八年的營會她還能勉強坐輪椅上課,可惜二○○九年她因病重就無法前來上課。

二○○七年一月中,經我介紹,海瓊回臺灣後,即應花蓮志學福音中心負責人吳炳中醫師的邀請,到花蓮舉辦週末講座,暫住我在東華大學宿舍的三樓。她發現從一樓走樓梯上三樓時,所穿的拖鞋一直脫落。最初以為是旅途勞累所致,後來在台北經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宋秉文教授,及返美後經過幾個醫院的檢測,在當年十月證實罹患漸凍人疾病(脊髓側索硬化症,學名簡稱ALS,英文俗稱 Lou Gehrig’s Disease)。
這三年來,同工們都親眼看見她因肌肉逐漸萎縮、肉身逐漸被摧殘的過程,心裡非常難過不捨。她從可以緩慢走動、需要拐杖、到坐輪椅;從口齒清晰、說話遲緩、到無法發聲,探望她或一起開理事會時,我們經常內心含淚。但海瓊卻表現積極,以微笑面對苦難。她一直堅強的活著,還繼續在病床上和輪椅上安慰、關懷、輔導身體健康、卻心靈軟弱的人。她沒有怨神尤人,在得知罹患這罕見的疾病時,不像許多人會問神:「為什麼是我?」反而說:「為什麼不是我?」並積極參與美國漸凍人協會為爭取更多研究經費的聽證會。

在最後的時光中,她還堅持拼命完成兩本著作,可謂油盡燈枯,才安息主懷。【2】 在臨走前半年,她也安排了後事。首先堅持推薦並「勉強」我擔任美國溪水旁協會的理事長,主要理由是我可以作美國協會與台灣協會之間的溝通管道。她並建議請美國人露絲鮑爾女士(Ruth Powers)擔任副理事長。她寫信辭去臺灣溪水旁協會的理事長職位,並安排台北天恩出版社的丁遠屏社長接任理事長,使美臺兩地溪水旁協會的事工得以持續進行。她一直強調,溪水旁雖然是她回應神的呼召出來創辦,但這不是她的事工,而是神的事工。受到她的激勵,美國協會及台灣協會的同工們都決定繼續她的遺志,從事關懷單親的事工。

最後一次見到海瓊是二○一○年一月十四日。我與桂英特別從馬利蘭州開車到她在賓州蘭開斯特(Lancaster, PA) 的住處與她見面,商討溪水旁未來事工。那時她還拼命在寫第二本書。雖然見到她身體情況更糟,但她看到我們進她房間時,仍然露出燦爛的笑容;再加上頭髮剪短,身體由於需經胃管進食而變得清瘦,看起來反而顯得年輕。那時她已經說話困難,無法吞咽口水,表達意思都要用字母板,由看護人員猜字。我們在互相猜字過程中理出她的意思,第二天我就把談話內容整理好,寄給她及其他理事會成員參考。那是她最後一次參與單親事工的規劃及給予指示。

二月十六日中午一點十五分,露絲來電話通知,說海瓊已於幾分鐘前在安寧病房非常平靜安詳地走了。雖然我們都已預料到這時刻,但對這消息仍然覺得震驚及不捨。

從海瓊的一生,我們看到人生在世,生命不在乎長短,而是在乎對天國與地上的社會貢獻多少。海瓊從詩篇第一篇第三節得到啓發,創辦了溪水旁協會(「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從海瓊身上我們得到很好的啓發。海瓊在世的生命是豐盛的生命,是照亮別人生命的生命。她雖然被主接去了,但藉著溪水旁的事工及她所寫的文章與書籍仍然發光發熱。相信溪水旁的異象,將一直不斷地結出美好的果子。

溫英幹:台灣國立東華大學榮譽教授及元智大學特聘教授。

附:蔣海瓊博士小傳(Pauline Chiang, 9/15/1951-2/16/2010)
蔣海瓊生長於台灣,淡江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記者、編輯、台北「拿撒勒人會」神學院講師、「主臨萬邦」福音廣播節目製作人。一九八九年獨自帶女兒迦迦到美國,在Ohio州的Ashland神學院先後取得教牧輔導碩士及基督教教育碩士,並於二〇〇五年在該校取得教牧博士,主修單親家庭的牧養事工。在美國期間,曾先後在新澤西州神學院任教六年,賓州基督使者協會服事六年,及蘭開斯特聖經學院兼課。她身為單親,深深了解單親的需要,教書講道之餘,抽空撰寫有關單親輔導的文章,作品散見各報章雜誌;並主領單親講座、單親退修會和電話輔導。於二〇〇四年回應神的呼召,成立「溪水旁」(By Streams of Water)非營利機構,從事關懷單親家庭事工。之後於二〇〇七年初又在臺灣成立分會。該年十月證實罹患漸凍人症,於二〇一〇年二月十六日病逝於美國賓州蘭開斯特,享年五十九歲。喪禮於三月十二日在該市Calvary教會舉行。

註釋:
【1】 楊高俐理時任「使者雜誌」總編輯。
【2】 蔣海瓊最後兩本書:(1)單親不孤單(有聲書),天恩出版社,台北,(二〇〇九年十一月);美國使者書房有售。 (2)我的心不凍,時報出版社, 台北(二〇一〇年五月)

2008年5月11日 星期日

祝老友呂崇基兄七十大壽感言及打油詩

祝老友呂崇基兄七十大壽感言及打油詩
溫英幹
於2006年3月
老友呂崇基兄是我們國建聯誼會資深會員,擔任過本會會長及顧問,也是本屆會長林朋美女士的夫婿。崇基兄早年自台北中興大學畢業後,留學日本,在美國愛荷華大學得農經博士。我們在1970年代中葉同時在華府工作時認識,又成為鄰居及世界銀行同事好多年,兩家孩子年紀相若,一起長大,成為通家之好。離開世界銀行後,崇基兄先後就職於在羅馬的聯合國糧農組織(IFO)及美國國務院美援公署(USAID)擔任農業經濟專家,並被USAID外派到孟加拉國數年,協助該國之農業發展,在國際之農經領域貢獻良多。崇基兄為人豪爽,妙語如珠,朋友相聚,有他就樂。夫人朋美相夫教子,熱心助人,兩小都事業有成。2006年三月適逢他七十大壽,我在台灣花蓮作一首打油詩寄給給他留念。這裡轉錄,供國建會會友們參考。

慶祝崇基兄長七十大壽

認識崇基過卅載, 三代交情憶仍鮮。
少時遊學台日美, 農經領域學有專。
職場經驗多豐富, 國際之功不唐捐。
台才美用孟加拉, 華人史上第一先。
為人爽朗重情意, 真誠待人友誼堅。
聚餐笑語樂聽眾, 一手好菜人垂涎。
德配朋美賢良婦, 家庭事業放雙肩。
夫婦同心育子女, 果然有成賺大錢。
忽聞將過七十歲, 英姿仍不減當年。
隔海賦詩敬祝兄, 今後天天快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