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本人之政經評論、家庭與婚姻、聖經與宗教、生活與生命等各方面的文章與讀者分享及交換意見。 座右銘:「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聖經箴言三章5-6節)
2012年8月4日 星期六
高信全、吳蘿以訂婚典禮--陳錦時醫師祝福講道
我的好朋友,也是在主裡忠心事奉的同工吳柄中醫師(花蓮信望愛牙醫診所)及夫人王嘉寧女士的女兒蘿以,於今年7月1日與高信全弟兄結成連理,6月28日在吳醫師負責帶領的花蓮志學福音中心舉行訂婚典禮,由高雄高雄榮民總醫院美容中心主任陳錦時醫師,也是高雄錫安堂教會弟兄,作精彩的訂婚祝福講道。今得吳柄中弟兄同意,轉載其證道逐字稿於此。
2012.6.28高信全、吳蘿以訂婚典禮 於花蓮志學福音中心
陳錦時弟兄祝福講道--- 何西阿書2:19-23
王牧師、師母【註:王德蔭牧師,嘉寧尊翁】還有雙方的家長、新郎新娘各位貴賓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安,今天很高興能夠出席這個訂婚的禮拜,蘿以我從小看她長大沒想到今天變成這個樣子(會眾笑)。我們這個信全他確實得到了這個我睜開眼睛到現在看過最棒的ㄧ個女孩,真的,我時常在我的太太面前誇讚蘿以,這真的是我看過最棒的一個女孩子,真的是為著我們信全覺得非常的恭喜他,非常的恭喜他,這比考上醫科還要棒很多。
今天我要透過何西阿書的這段經文,這個經文呢其實我早已知道我們炳中希望我們能夠提供經文可是我都一直沒有經文,昨天來到花蓮我們炳中就給我ㄧ個見面禮,都沒有跟我講甚麼,ㄧ到了診所就叫我進去照相,坐在那裡開始用鑽子阿阿阿…,這是第一個見面禮,第二個見面禮就是他跟我講說你可以去跑七星潭,所以我昨天就從花蓮港跑去七星潭再回來21公里,這是見面禮。
我們知道我們要送ㄧ個禮其實他帶著一個很重要的意義,以前我做實驗,我在台北榮總做實驗的時候,因為那個家畜防治中心幫我很多忙,因為我需要ㄧ百多條狗做實驗,我在陽明醫學院做實驗,我就用一百多條狗,我的經費有限,所以就只好去家畜防治中心取得我實驗的材料。家畜防治中心因為他很多狗需要撲殺的,因為無主人,為了這個防治問題那就把這些狗抓起來,那些狗既然要把他撲殺掉,他就提供給我做實驗,所以我就很感激他,結果我們老闆就叫我過節的時候送他一個禮,結果我去買了一盒餅乾送他,我們老闆看到我們買一盒餅乾送他,他就有點生氣,他就說你乾脆寫一張卡片說我永遠感謝你就好了。
送禮是有講究的,今天早上就要跟大家分享這個禮呀,是怎麼個禮法,今天是個訂婚我們就要曉得…不曉得信全今天是用什麼聘禮、聘金來聘吳蘿以(會眾笑),等一下你要跟大家稍微溝通一下(會眾笑),因為依我看這個蘿以,我傾家蕩產可能都沒辦法,那麼我就不曉得這個聘金到底是怎麼樣?
我們先看這個何西阿書2:19-23,我麻煩各位要跟我一起來讀一遍:
2:19 我必聘你永遠歸我為妻,以仁義、公平、慈愛、憐憫聘你歸我;
2:20 也以誠實聘你歸我,你就必認識我─耶和華。
2:21 耶和華說:那日我必應允,我必應允天,天必應允地;
2:22 地必應允五穀、新酒,和油,這些必應允耶斯列民(耶斯列就是 神栽種的意思)。
2:23 我必將她種在這地。素不蒙憐憫的,我必憐憫;本非我民的,我必對他說:你是我的民;他必說:你是我的 神。」
這段聖經他是有結構的,那這個結構分成三個部份,第一個部份在19-20節,第二個部份在21-22節,最後一個部份在23節。那麼第一個部份19-20節他是一個重要的呈現,就在於到底神是如何來聘,他用什麼來聘,這是第一段。那這一段他的對應性的結構在23節,那這個聘達要到什麼目標呢?又造成什麼結果呢?那就是23節,因此如果了解23節,也就是這個訂婚最後要進入什麼結果,那你就曉得這個聘要拿什麼來聘,因為如果拿來聘的東西,他沒有辦法等同份量那就呈現不了23節的結果,於是我們就要曉得所有的東西都有結構的,我們人體是有結構的,房子是有結構的,你知道大象為什麼能夠撐起那麼重的一個身體,因為牠的骨骼是有特定性的結構。
如果我們內在沒有這個重要的結構,我們即將沒有辦法支撐在這整個婚姻的過程中所能夠承受的那個必要性的一個承擔,那個承擔怎麼呈現的呢?重要的就是19、20節,中間的21-22節,這個中心的部分講到非常重要的效用,許多人信耶穌基督,他渴望的就是21-22節,但他從來不去管19-20節,他關係怎麼建立的?訂婚進入結婚他的關係如何來建立?19-20節,那他的目標在23節,但是必須要怎麼撐起這個的就是21-22節,當我們有了這個結構關係的概念以後,我們就細細地來看。
聘的目的是什麼呢?今天訂婚那訂婚他整個的目的是什麼呢?聖經很清楚的教導我們,就是「永遠歸我為妻」。那當這個出現的時候,你一個字不能少,你不能說「歸我為妻」,「歸我為妻」的解讀被「永遠」這兩個字給卡住,所以我們知道進入這個情況他要曉得就是「永遠」,所以這兩個字是非常重要的字,那為什麼祂說我必聘你永遠歸我為妻,所以祂先把聘最後那個真實的一個關係的建立是一個永遠為妻的關係,永遠歸神為妻,所以在聘的過程中神祂是怎麼樣面對人呢?祂對人有怎麼樣的一個面對呢?祂並不是高高在上的做神,所以一個做丈夫的,不是高高在上做丈夫。所以剛剛我們領會的弟兄,他告訴我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前面的讀經為什麼告訴我們姊妹是比弟兄來的軟弱,但是聖經卻告訴我們要敬重她。如果你敬重你的主任,你敬重教會的負責弟兄,你敬重比你年長的,你敬重比你地位高的容易很多,你敬重一個比你軟弱的,你怎麼敬重法?前面就講妻子就是比你軟弱,聖經就教導我們要敬重她,這個敬重她裡面帶著永恆生命的蘊含,他才可能達到,這裡告訴我們的就是,用什麼來聘呢? 這裡告訴我們就是「永遠歸我為妻」,是什麼來聘可以永遠歸我為妻呢?我們如何能夠永遠歸給神呢?而且我們不只是稱呼我們的神為主,聖經特別教導我們要稱呼我們的神成為我的夫,就是我們的丈夫,所以神與人之間的關係的建立是用什麼來聘呢?以仁義、公平、慈愛、憐憫、聘你歸我;以誠實聘你歸我,你就必認識我-耶和華。
所以第一個聘的目的要先清楚知道是什麼?永遠歸我妻。我跟我兩個孩子講你找誰結婚都沒關係,但是你不能來跟我說你要離婚,那你就得想清楚,因為聖經講得很清楚,就是永遠,你不要來跟我說你要離婚,你不能來跟我講這件事,但你找誰我沒有意見,這就是關鍵的所在,阿們嗎?(阿們)這是非常重要的起頭。
那聘金是什麼呢?聘金就是仁義、公平、慈愛、憐憫,所以今天一定要能夠呈現這個才能夠進入23節真正的結果。如果我們拿來聘的東西他不是永恆價值的仁義、公平、慈愛、憐憫,這每一項全部都是必備的,因為聘金是如此,他才能夠真正的…不蒙憐憫的最後蒙了憐憫,非稱為我名的最後稱為我名,這個是很大的一個扭轉的力量,而這個力量是怎麼呈現的呢?就是因為神用仁義、公平、慈愛、憐憫聘我們歸給神做祂的妻子。
所以如果一個基督徒不是這樣來接受這個聘金,即將活不出來這個真正的扭轉,你沒有辦法使一個不蒙憐憫的蒙了憐憫,你沒有辦法使一個非神的民變成神的民,而整個聘最後就是要進入23節真正的結果,那就是你可以讓神的國度能夠來到這個地上,真的能夠扭轉從非神的子民轉成神的子民,這是真正「聘」的意思,所以為什麼我們是為了教會的緣故,才離開父母二人結為一體。
婚姻真正的目的,沒有兩個人海枯石爛的道理,兩個人親愛的牽著手海枯石爛,海怎麼枯石怎麼爛,就是為了神的目而結合,如果當我們不明白永恆的時候,其實整個的婚姻就不能夠進入聖經的規格,永恆的國度裡面,而這件事他是在這整個聖經的呈現中非常重要的,因此聘金神拿什麼來聘我們。
我這麼多年三十幾年信耶穌,我就不明白這些,這兩年我醒過來,我醒過來就變了一個人,王牧師看到我不認得我了,我醒過來了,我醒過來所以我一到花蓮的一件事,先跑半馬拉松,為什麽?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我改變了,我改變了,因為我認識的一大段19節,神拿什麼來聘我,我以前不知道,我所渴望的是什麼?我所渴望的就是我的工作不錯,我有個不錯的家庭,我的渴望是這樣,整個跟神之間的關係最後只是要達到我渴望的目的而已。但是我沒有永恆的目的,我所有的格局全部是地上的格局。
所以當我的姊妹【妻子】離開這個世界之前的半年,我在她身上看見了永恆,我不知道一個人活在永恆是這個樣子,她活在永恆的光中,她是這個樣子,我沒有辦法想像,但是我真的眼睛給打開了。我太太在世上的日子,她教我很多,藉著她的離開,教我更多。我這兩年多以來我就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的經驗永恆的效用,所以我更深的體會為什麼19節神不是說,好,我答應你什麼什麼福氣,我用福氣來聘你沒有,祂說用什麼來聘我們?祂用仁義、公平、慈愛、憐憫,當我們在屬地的感覺底下我們去讀仁義、公平、慈愛、憐憫的時候,我們覺得這是什麼嘛?我要就五百萬美金嘛! 你拿仁義、公平、慈愛,你拿這個來聘我,你看,屬地的人不知道仁義、公平、慈愛、憐憫那是多厲害的事啊!
親愛的朋友我們要帶著一個極大的渴望認識永恆的聘金,神用永恆存在的實質來聘我們,當拿三棟房子來聘我們其實那三棟房子都是屬地的東西,沒有到永遠去,沒有價值,所以很多愚蠢的人因為自己房子多了錢多了他裡面就好高興,其實沒什麼好高興的,不論你名下登記多少不動產,我要說即將都不是你的。我打包票有一天一定換名子,如果沒有換名子你到永恆的天上你來找我(會眾笑),我保證你換名子,你所有地上的擁有全部都會不見,都是短暫的,你渴望什麼東西?神用仁義,而且是公平、慈愛、憐憫來聘我們。
到了20節聖經很奇妙的用一個字「也」,於是不只是仁義,不只是公平,不只是慈愛,不只是憐憫,他說什麼?以誠實聘你歸我而且祂沒有說歸我為妻,所以20節他奇妙就出在這裡,祂說,聘你歸我,歸我為妻還講到那個妻的角色,當歸我的時候你就知道不是在講角色,而是一個生命完全的融合,所以神是用誠實來聘我們歸祂,所以第二個重要的就是聘禮,聘禮已經不是聘金,聘金有一點在角色的需要上,仍然是永恆的特質,但是真正的關鍵在誠實。
整個聖經沒有一個字最靠近神本身的素質那個字叫誠實,誠實在原文就是真實,神的真實超過我們的鄰居,你的鄰居住誰你都很真實吧,你都知道你的鄰居住誰跟誰,我看鄰居對你沒有這麼真實。你有永恆的感受,你就知道鄰居沒有那麼真實,神比你的鄰居還要真實,祂對你的照顧,實際性遠遠超過,為什麼你可以愛看不見的神而那麼真實,人家覺得不可思議但是在神永恆的光線底下你認識那位眼睛看不到的神,祂何等的真實,這個就是用誠實,誠實就是神祂自己,神拿什麼來聘我們,所以信全今天是拿著你的命來當聘金,就是你。
你不要想說我來了我就是房子三棟,我多少金,沒有! 就是你自己,神是用誠實聘我們歸祂的,所以神用真實,神拿什麼來當真實,就是耶穌基督經過十字架道路整個救恩的的呈現,在十字架所贏得了所有的勝利,贏得了我們真正的進入神的裡面,這個叫做歸祂,歸祂不是歸祂為妻,是歸祂,所以歸耶和華才為聖。你什麼時候聖潔,是因為你進入神裡面才聖潔,而不是你可以去做怎麼樣做成為聖潔,不,你歸入神自己,因為祂用祂自己來聘我們,聘禮就是神祂自己,聘禮就是神祂自己,所以神用耶穌基督道成了肉身,這就是你就必認識我耶和華。所以我們怎麼樣認識神呢?就是透過這個過程,因此我們知道聘禮是什麼呢?聘禮就是真實,聘你歸我必認識耶和華,所以這兩個一個是聘金,一個是什麼?聘禮。所以關係的建立就是聘金加上聘禮,這兩個的結合就是第一個部分。
關係的效用是什麼?就是21-22節
2:21 耶和華說:那日我必應允,我必應允天,天必應允地;
2:22 地必應允五穀、新酒,和油,這些必應允耶斯列民(耶斯列就是 神栽種的意思)。
所以整個中心的結構的部分在講一個效用,所以如果拿來聘金進入這個婚姻的關係,那個進入,那個內涵不對的時候,整個過程就會產生問題,因為那個裡面的真正的目的不一樣的時候就會產生問題。所以關鍵就在這裡,因為他說那日我必應允,那日是哪日?就是祂聘金加上聘禮,耶和華說那日我必應允你,因為你真正收了祂的聘金,你收了祂的聘禮,那日,你藉著基督耶穌以真實來帶我們真正的歸給祂。
你是不是屬於神這件事是很重要的事,如果你屬於台灣,如果你屬於你的家,都還不夠真實你必須要是真正的屬於神,因為那個歸祂就是這個意思,而且你走在一個歸祂不斷認識祂的路上。所以認識永恆的神這件事,就是一個關鍵的所在,那日就是指19-20節整個收下聘金、聘禮的那日,我必應允。
所以很多人希望得到21-22節,為什麼? 21-22節是什麼?應允,你一禱告祂就應允,你看,這樣子的一個光景誰不要呀!所有的人想說如果21-22節那我也要信呀,你信看看,所以很多人渴望的是這樣,很多人看到我的家,蒙福的家,我許多的禱告神都垂聽,別人說如果我像錦時弟兄那樣,那我當然也要那樣服事主呀,那意思是說因為我這樣服事主是因為神這樣恩待我,我跟祂做了這個交換,完全不是,這關鍵就是那個應允!
祂說那日我必應允,我必應允天,所以在天之上有神,神應允天、天應允了地、地應允了什麼? 五穀、新酒和油,所以我相信這個婚姻在未來整個道路中,怎麼樣子呈現能夠神應允了五穀、新酒和油,因為那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真正的需要,我相信所有在這個婚姻將來日常生活中所有的需要裡頭神都應允,因為如果你們進入了這個19-20節與23節之間的對應關係你就活在這個中心的裡頭,就是活在神應允的日子裡。而且這個應允,是神應允天,天應允地,地應允五穀、新酒和油。祂說這些必應允耶斯列民,所以我們要知道中間的關鍵是什麼呢?就是神栽種的關鍵,耶斯列民就是神栽種的民。所以其實關係的效用是什麼呢?如果你是用神的這個聘金跟聘禮所進入的關係,這關係會進入什麼效用呢?就是進入這些必應允神栽種的民。所以整個婚姻的過程是神栽種的過程。
你知道嗎,「神栽種」多麼偉大的信息! 神栽種! 我真的覺得這兩年多以來,是我真正的觸碰到神栽種的這個感受的日子,非常非常的棒,神栽種!神做了奇妙的事,神四面環繞你,這樣子的意念誰能夠明白呢。
今天我進入這裡聚會,剛剛我們弟兄帶詩歌,神的同在非常豐盛在我們中間,神就是要栽種這一對婚姻,神栽種就是這一對婚姻未來道路中最棒的一個關鍵的內涵,神栽種,其實人的栽種有限,人拚死拚活所得還是有限,真的,當神祝福,神栽種,神真正在其中祂運行,那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就是很重要的一個關鍵的中心。就是這些必應允耶斯列民,所以必須要是耶斯列的婚姻,就是能夠獲得神應允的實際,進入這個實際要神栽種。所以耶斯列婚姻就是指這個意思,耶斯列民就是進入了神栽種的關係的互動裡面,這個關鍵就是中心的關鍵,是關係的效用,所以我們要感謝神。
關係的結果(1)-種在這地。23節是很重要的:
2:23 我必將她種在這地。素不蒙憐憫的,我必憐憫;本非我民的,我必對他說:你是我的民;他必說:你是我的 神。」
所以信全跟蘿以要留意在23節裡面所告訴我們的關係的結果,因為關係是用神,用祂自己用永恆的質素,祂的仁義、公平、慈愛、憐憫並且以神祂自己來聘我們,進入這樣的關係。所以這個關係非比尋常,因此就必須要「種在這地」。你不能夠說我獲得了這個,我不種在這地,我拿去別的地方種。
最近我有一個弟兄他在上海種桂花,他有三萬八千多株的桂花,而且這個桂花是金桂,不是銀桂是金桂。桂花有五種,最棒的就是金桂。他希望把桂花移植到台灣來,他不想種在這地,他想種在別的地。種在這地是很重要的事,到底是哪一塊地,用仁義、公平、慈愛、憐憫,用神自己來建立了這個婚約的關係,到底要種在什麼地?這個地是什麼呢?後面就做了這個解釋,素不蒙憐憫的,我必憐憫;本非我民的,我必對他說:你是我的民。
整個這樣一個婚約,經歷了神應允的豐盛,五穀、新酒和油,天,地,地都應允。神應允天,天應允地,地應允五穀、新酒和油,這個應允的關係真正的關鍵就是種在這地。所以栽種到底種在什麼地方?婚姻唯一的立場在哪裡?這就是種的意思。婚姻唯一的立場就是使不蒙憐憫的,必蒙憐憫,婚姻的唯一立場就是本非神的民的,神可以對他說,你是我的民。那些人都說祢是我的神,婚姻唯一的立場就是改變人國度,真正的把人帶到耶穌基督永恆的國度裡面,這是唯一婚姻真正的意義。
當我們脫離不了這個的時候,我們所有的婚姻都落到自己家庭裡頭去,守在那個地方以為在那個地方要幹嘛?沒有! 婚姻是為了永恆而存在的,婚姻如果不是為了這個,在以弗所書他就不會講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二人結為一體,因為我們是他身上的肢體,只為了這個緣故,所以我們要留意一件事,一定要進入一個真實永恆質素的追求,要建構永恆的質素在家庭當中,如果這個家庭沒有永恆的質素,落到那個屬地的層面去,其實與那不信主的人沒有兩樣,跟拜拜的人一樣,禮拜天在教會裡拜一拜而已,其他的時間都走自己的路,事實上你得不到神應允的真正生活的那個跳躍,你不可能走一條路是得生命而且得的更豐盛,你裡面沒有那個興奮的感覺,你沒有那種振奮的感覺,興奮的感覺,覺得我真的信了耶穌太好了,你裡面做不出這個見證,你裡面其實就跟拜拜沒有兩樣,這就是23節告訴我們其實關係的結果就是要種在這地,關鍵的立場。
關係的結果(2)-國度的轉換。
你要成為整個神的國度降臨,願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唯一的應允,當我們活著不是為永恆的時候,其實可以到主那裡去了,在地上的日子意義不太大,活著要幹甚麼? 我請問你。幾十年的光陰過去了,你活著做什麼?我自己的老師在美國,他是全世界知名的整型外科醫生,台灣的整型外科醫生做到最頂好了,也輸給他,錢也賺得沒他多,名氣也沒他大,什麼都沒有。在地上有什麼?我很驚訝的是我在美國的那個老師,他拿槍頂自己的太陽穴開槍離開這個世界,不是別人開槍他自己開槍,屬地的東西你看他家富有到什麼樣的地步。那些東西根本阻擋不了他的子彈,生命不需要存在,只有永恆真正有生命的價值。 如果我們活著不是為了永恆認識這跳動,其實真的意義不大,當真正神用他的仁義、公平、慈愛聘我捫歸祂的時候,神用祂的誠實,祂自己來聘我們歸祂的時候,那個真正的結合,就教我們整個活過來。
王牧師大概記得我以前的樣子,我瘦將近二十公斤,我覺悟了,為什麼我覺悟,我醒過來了,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帶給你真正的意義。所以我們要感謝神這個國度的轉換,種在這地進行國度的轉換,我相信我們信全跟蘿以,開始為你們禱告,讓走在未來的日子中使用你們,真正復興這地,成為台灣福音化非常重要的關鍵人物,一定要期許自己,能夠更多的建構永恆,在這整個的婚姻裡面。我坐在這裡我深深的感受神的同在,非常的豐盛,我相信祂在這對婚姻裡面的心意超乎我們的想像,不管別人怎麼感覺,我們要仰望在祂的手中,相信義人的後裔一定是蒙福的,而且像王牧師,像炳中他們的家庭,就是義人他們的後裔是神所祝福的,而且他們的後裔的蒙福一定照著聖經所說直到千代,我想到我的父母親,他能祝福我們家的,在他的能耐底下頂多第三代,可是神給我們的應允竟然是到千代,我們真的要來認識這位永恆的神,祂截然的不同。
我們低頭禱告,恩主我們謝謝祢,祢真是奇妙的主,祢在這對新人身上做了奇妙的工作,我相信要更多的把永恆製作在這對新人的裡面,讓他們一生的年日不再被縮小,而是不斷在耶穌基督裡面被擴大,讓他們可以種在這地,使你的旨意能夠成就在他們的身上,恩主我也求你祝福今天來到這邊的每一位貴賓,主我們讚美你,謝謝你,我們把一切的榮耀都來歸給你,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2012年7月29日 星期日
埃及政經局勢與基督教發展
埃及政經局勢與基督教發展
溫英幹
原載神國雜誌第二十八期 * 2012年6月 頁14-20,因篇幅限制,未刊登所有15個註釋,現一起附上。
當那日,必有從埃及通亞述去的大道。亞述人要進入埃及,埃及人也進入亞述;埃及人要與亞述人一同敬拜耶和華。當那日,以色列必與埃及、亞述三國一律,使地上的人得福;因為萬軍之耶和華賜福給他們,說:埃及—我的百姓,亞述—我手的工作,以色列—我的產業,都有福了! (以賽亞書19:23-25)
一、聖經預言末世神必顧念埃及
和合本聖經提到埃及一共695次,從創世記十二章10節開始記載迦南地遭遇大饑荒,迫使亞伯蘭和妻子下到埃及,在那裡暫居,到最後一次出現在啟示錄十一章8節:「他們的屍首就倒在大城裡的街上;這城按著靈意叫所多瑪,又叫埃及,就是他們的主釘十字架之處。」可以說,聖經從開始到結束的書卷都提到埃及—舊約卅九卷書,有卅一卷提到,而新約廿七卷書,有五卷提到。
1948年以色列復國以來,埃及與以色列發生多次戰爭,直到1979年兩國簽訂和平條約,才暫時維持兩國間的平靜,埃及也成了以色列在中東地區的重要戰略夥伴。1
埃及雖是文明古國,但至今仍屬中度開發、相對貧窮的國家;多數人信仰伊斯蘭教,與位居少數的基督徒經常處於緊張狀態,特別是最近幾年。但聖經預言末後的日子,神仍會眷顧埃及,宣稱埃及人與亞述人要一同敬拜神,而且神將賜福以色列、埃及及亞述,甚至稱呼埃及為神的百姓(以賽亞書19:19-25)。
由於埃及文明影響全世界,在中東地區又是人口眾多的國家,在外交、內政、社會、經濟與軍事方面歷來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011年初,執政卅年的總統穆巴拉克被迫下臺,政權易手,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的政治勢力大增,埃及今後的政治走向,以及只佔13%左右的基督徒未來處境,都值得我們深度了解與關心。
本文嘗試用很短的篇幅對埃及的過去與未來趨勢作簡短的介紹,希望藉此呼籲基督徒讀者多為埃及的前途守望禱告。
二、歷史淵源可追溯到史前
埃及曾產生世界最為古老的文明之一,其歷史可以上朔史前,追到主前六千至一萬年,比中國的遠古傳說還要早。主前卅一至廿七世紀,埃及即出現統一的奴隸制國家。主前廿七至廿二世紀,埃及古王國建立了許多金字塔。
主前廿二至十七世紀,經歷第一中間時期、中王國及第二中間時期(聖經亞伯拉罕及雅各時期);主前1570至1070為新王國時期(在此期間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主前1070至664年為第三中間時期。2
主前十一至七世紀,埃及曾經被亞述、波斯、馬其頓與羅馬帝國統治。主後四至七世紀被併入東羅馬帝國。之後阿拉伯人入侵,建立阿拉伯帝國;十三世紀末至十六世紀初,將近三百年期間,受到馬木留克(Mamluk)軍事集團所統治。1517年土耳其人征服埃及,成為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 1299-1923)的一個行省。
英國在1844年打敗埃及軍隊,開始控制埃及,直到1952年埃及發生革命,驅逐英國顧問,1953年法魯克王朝被推翻,成立埃及共和國。1971年改國名為目前使用的「埃及阿拉伯共和國」(Arab Republic of Egypt)。1981年穆巴拉克成為埃及1953年獨立以來第四任總統,任期長達三十年。
三、橫跨亞非兩洲的關鍵地位
埃及在阿拉伯語中意為遼闊的國家,地理橫跨非洲及亞洲,面積一百萬多平方公里(在全世界排行第30名),也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八千一百萬(世界排行第16名)。
人均所得(用國內總生產GDP衡量)2,922美元,屬於中等所得後段班的國家,在184個國家中排名第123(中國人均所得為5,184元,臺灣為21,592元)。以「購買力平價方法」計算,人均所得為6,504美元,在181個國家中排名第103(中國8 , 3 9 4 元, 臺灣37,931元)。以上均為2011年資料。3
埃及土地面積雖然遼闊,但境內絕大部分為沙漠,只有寬度僅為16公里的尼羅河谷及首都開羅以下的三角洲才是適合居住的綠洲,面積只及總面積的三十分之一(33,700平方公里,比臺灣的總面積還小一點),因此埃及90%的人口都集中在這狹窄的綠洲上以及蘇伊士運河旁(見埃及簡圖)。
四、「阿拉伯之春」示威及政黨輪替
2010年12月起,阿拉伯世界多國發生社會動蕩,「爭民主、反獨裁、反腐敗」的「阿拉伯之春」示威風起雲湧。首先從突尼西亞開始,不久埃及、利比亞及葉門等國也捲入這場運動中。埃及的示威遊行於2011年1月24日開始,只持續十八天就導致執政卅年的穆巴拉克總統於2月11日黯然下臺,並接受審判。
穆巴拉克下臺後,由軍方(Supreme Councilof Armed Forces)暫時接管政權。軍方解散國會,暫停憲法,組織委員會修改憲法以便經由民主方式進行政治變革。
臨時憲法於2011年3月通過,但軍方改革步調緩慢,經過人民持續不斷示威抗議之後,軍方終於表示要將政權和平移轉給文人政府,但截至2012年4月,軍方仍然統治埃及。
2011年11月28日至2012年1月11日期間,埃及分成三個階段進行人民議會的選舉工作,結果自由與正義黨(Freedom and Justice Party)領導的埃及民主聯盟(Democratic Alliance forEgypt)獲得498席中的235席,成為議會的第一大黨派,極端保守的光明黨(Al-Nour Party)獲得107席,為第二大黨,獲得38席的憲政黨(Wafd Party)是第三大黨;預定2012年5月進行總統大選。
自由與正義黨是新興政黨,由穆斯林弟兄會(Muslim Brotherhood)成員所組成。該會是一個以伊斯蘭遜尼派傳統為主的政治團體,也是伊斯蘭主義基要派團體,其目標為推動讓可蘭經與「聖行」(聖戰及為阿拉而死)成為伊斯蘭家庭與國家最主要的核心價值,並積極推動實施以伊斯蘭教義為主的沙利亞法律。
穆斯林弟兄會於1928年在埃及成立,所推動的政治運動形成一股風潮,擴散到許多伊斯蘭國家,成為許多國家中最大的反對團體。埃及憲法規定以宗教為主的團體不得以黨派方式進入國會中,但穆巴拉克下臺後,穆斯林弟兄會已經成為合法黨派。
2011年4月,該會成立自由與正義黨,政綱包括反對婦女與科普特基督徒成為總統(但可以擔任內閣部長)。11月大選,該黨所領導的民主聯盟大勝,可以預見該會未來在埃及新政府將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其長久以來敵視猶太人及支持其他機構反對猶太人的錫安主義,將會影響未來與以色列的關係以及對基督教產生不利的影響。4
五、經濟成長有待政局穩定
經濟方面,埃及處在革命後調整時期,2011年經濟成長率只有1.1%,失業率高達12.2%,約20%人口低於國際貧窮人口的定義線(每天每人生活費用為一美元)。由於國際機構如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以及援助埃及最多的美國,持續關注埃及的經濟、社會及政治發展,短期內尚不致有經濟危機出現。
埃及中央政府的外債在革命後有些增加,但總外債餘額只佔國內生產總額(GDP)的17%,在國際間屬於非常低的比率。中央政府國債則佔GDP的86%,財政赤字約在GDP的10%左右,屬於中高水準。雖然短期間經濟成長率受到革命的干擾及政府的移轉,但預期經濟成長在政治局勢穩定後將有進步。5
六、埃及的基督徒備受挑戰
埃及約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以遜尼派為主),是埃及國教;其次約有13%的人口信仰基督教,其中尤以科普特正教(CopticOrthodox Church)佔多數(見表1,但總人口數比其他資料來源為高)。
如表1所示,過去幾年穆斯林人數增長率比基督徒高,因此預測基督徒人口比率將不會增加。如表2所示,在2025年,基督徒人口比率與2010年相同的話,也只達13%。穆巴拉克政權崩潰之後,如果新的埃及政體向伊斯蘭教更加靠攏,則基督徒將面臨艱難的挑戰。[表1 埃及宗教人口及成長率(2010); 表2 埃及總人口與宗教人口]
七、埃及的基督教史6
埃及基督教的歷史淵遠流長,可以回溯到羅馬時代。亞歷山大城是基督教早期的中心之一,而且從主後四世紀到主後640年伊斯蘭教徒征服埃及之前,埃及人主要是基督徒。埃及基督徒相信亞歷山大總主教(Patriarchate of Alexandria)是聖馬可於主後33年所設立的,但基督教如何進入埃及已不可考。
主後200年,亞歷山大已經成為基督教重鎮之一。著名教父亞歷山大革利勉(Clement ofAlexandria)及俄利根(Origen)曾經在亞歷山大住過。主後四世紀,亞歷山大成為基督教會第一次大分裂的地區—亞歷山大主教亞流(Arius)及該教會執事亞他那修(Athanasius,298-373,後於328年任亞歷山大主教)兩者的信仰爭執在325年尼西亞會議中落幕,確認基督教三位一體的教義。
埃及的基督徒大多數屬於「亞歷山大科普特正教會」(Coptic Orthodox Church ofAlexandria),俗稱科普特(Copts),佔總人口約11至12%,也是中東最大的基督教團體。埃及科普特正教在埃及海外也有姊妹教會團體分佈在中東及非洲。
其他本土基督教會均以科普特相稱,有科普特天主教會、科普特福音教會及各種科普特更正教會。非本土基督教會通常在亞歷山大及開羅都‧會地區,包括希臘東正教、羅馬天主教等。
在埃及國內,基督徒雖然是少數,但在伊斯蘭教盛行的中東及北非地區,埃及的基督徒人數仍然算是眾多(一千多萬人)。美國國務院估計,科普特基督徒人口佔總人口約9%,但也有可能如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所估計的只佔5%。因為人數相對太少,以致經常受到伊斯蘭教徒攻擊而無反手之力。7
科普特正教會的現任領袖是亞歷山大教皇,前任教皇、八十八歲的申諾達三世(PopeShenouda III, 1923-2012)甫於2012年3月17日過世,他在位四十年,廣受尊敬,包括更正教徒及穆斯林在內。但他過世之後,基督徒與穆斯林之間的關係呈現更多變數。
八、後穆巴拉克的基督教逼迫更甚8
穆巴拉克的下臺可能會升高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之間深度的緊張關係。在示威期間,基督徒與伊斯蘭教徒一起出現,要求穆巴拉克下臺。許多加入示威遊行的科普特基督徒,甚至保護正在禱告的穆斯林,因而的確拉近穆斯林與基督徒之間的距離。
可惜這種情況並未持久。埃及人開始在開羅解放廣場(Tahrir Square)示威時就有教會受到攻擊。2011年1月,一顆自殺炸彈造成亞歷山大教會23人死亡。2011年2月至今,暴力事件一直上演,即使是基督徒與穆斯林結婚都會引起暴亂,而肇事者卻未受到處罰。9
2011年10月9日週日,一場基督徒領袖發起的和平抗議行動演變成為一場血腥暴動,導致25至35人死亡、300至500人受傷,亡者大都是基督徒,是埃及2011年革命以來最血腥暴力的一次。
錄像顯示武裝警察介入要求停止抗議活動,開槍及施放催淚瓦斯,用警棍擊打抗議群眾,用卡車碾過示威者。抗議者宣稱他們沒有攜帶武器,卻被警察和流氓攻擊。事後,埃及當時的總理沙拉夫(Essam Sharaf,2011年3月至12月在任)在臉書發表談話,認為此事與穆斯林和基督徒的衝突無關,而是有人蓄意挑起事故,引發宗教的煽動叛亂(sectarian sedition)。10
2012年3月,一位牧師被判刑入監六個月,罪名是違反建築法規。該牧師的教堂在2011年9月被穆斯林暴民縱火破壞,暴民卻未被繩之於法。牧師要求修建教堂,請求該省的軍方下令用政府公款修繕教堂,但政府遲遲不撥款,該教會只好自行修繕。
但牧師被控的罪名卻是建築許可與實際施工有差異,雖然律師認為錯誤在包商,而非教堂,法院仍然判決有罪。其實在對待穆斯林和基督徒時,埃及法院往往採取雙重標準,並百般刁難教堂的興建或修理。11
[雜誌插圖:基督徒與伊斯蘭教徒於2011年2月曾經一起示威遊行要求穆巴拉
克下臺,遊行中,科普特基督徒牽手環繞形成人牆,緊緊保護
著正在禱告的穆斯林。請上網搜尋
(取自http://3.bp.blogspot.com/-LFPMlovJUfE/TVa-VzgHj6I/
AAAAAAAAF-0/mq13QhJSg3E/s1600/egyptianprotectmuslimnew.
jpg)]
2012年4月初,埃及孩童法院將一名十七歲的科普特基督徒少年判處三年徒刑,罪名是該少年於2011年12月在臉書上用卡通嘲笑伊斯蘭教信條及其先知,是褻瀆阿拉的行為。
該名少年在臉書發表卡通後,雖然否認有譭謗意圖,仍被學校同學攻擊,而且在周圍三個村莊發生暴力與抗議活動,穆斯林在兩個鄰近村莊抗議兩天,並放火燃燒該少年的家及其親友的五間房子。有人宣稱,根據沙利亞法律,該少年應判死刑,只判處三年有期徒刑還算是輕的。12
以上嚴懲的案例顯示,在新政府由穆斯林弟兄會政治勢力佔上風之下,將使埃及落入伊斯蘭教的沙利亞法律中;非穆斯林的人民,包括基督徒在內,將受到比革命之前更不民主及人權受損的對待。
甚至有些伊斯蘭教徒主張在新政府之下,科普特基督徒的權利應當與伊斯蘭教徒不一樣。科普特基督徒對這些長久以來的攻擊沒有獲得正義的回應而遭受不平等待遇,顯得惱怒又無助。埃及科普特基督徒長久以來都感覺是埃及的二等公民,革命後這種感覺更加強烈。13
九、為埃及守望禱告重點14
埃及眾教會及海外關心埃及的基督徒一直在為埃及和當地的基督徒禱告。2011年11月11日在開羅一間教會一起進行大公教會禱告日(ecumenical Christian prayer day),有科普特正教、天主教及基督教的信徒共五萬多名參加。
最近一次為2012年3月22日,用以賽亞書十九章19至25節作為禱告詞。其中也有為政治進程禱告,其中一項是︰為美國有聰慧的外交政策禱告—希望美國出面與埃及政府商談保護基督徒不受歧視15,因為美國是埃及最大的經濟及軍事援助國。
另一項代禱則是求主幫助埃及基督徒以神的愛為榜樣,以愛心來為迫害他們的人禱告(參考馬太福音5︰43-48)。16這些都體現出神偉大的愛心及饒恕。
十、結論:基督徒還可以做什麼?
阿拉伯之春的革命固然將幾個信奉伊斯蘭教的專制政府推翻了,但這些國家不一定因而轉型為西方民主國家,使人民享有宗教自由。反而如埃及一樣,經過民主程序,選出主要以伊斯蘭教政治勢力所組成的政府,有權力來制定偏重伊斯蘭教的國家法律與政策,非穆斯林信徒,特別是基督徒的地位將更居弱勢,也更容易遭受宗教迫害。
基督徒在民主國家享有充分宗教自由,但在伊斯蘭教為主的國家,許多穆斯林受到教義影響,自以為富有正義感,要為阿拉施行公義,對基督徒或其他異教徒進行迫害,還以為是聖戰。
面對伊斯蘭教國家對處於少數的基督徒迫害日益高升,基督徒除了向天父迫切禱告之外,應當站出來聲援那些無辜受害的基督徒。我們也要小心自己的言行,尊重別人的信仰,千萬不可有意、無意地公開嘲笑或侮辱別的宗教。如上所述,既然埃及教會可為美國的外交政策禱告,美國的基督徒也可以向美國政府表達聲援埃及教會的意見。
我們特別需要求父神將埃及人民的心意調轉歸向真神及真理,聖經已經預言,將來埃及與亞述(目前都是伊斯蘭教國家)都要歸向真神。也為埃及的教會及正在受苦的基督徒禱告,相信目前在埃及(及其他主要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基督徒的難處在末後的日子神都會解決。
對極端伊斯蘭主義者迫害基督徒,我們也願意用耶穌基督的話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加福音23:34)阿們!
* 本文成稿於四月中,之後埃及局勢變化甚多,特別是五至六月間的總統大選將影響未來局勢,請讀者留心。不過本文對埃及局勢的大方向仍然維持原先看法。
後記7/29/2012:埃及總統大選,果然不出所料,穆斯林兄弟會所推出的總統候選人穆爾西獲勝,成為埃及民選總統,與仍然掌權的軍方開始進行爭權活動。最近報載,根據埃及總統令,上月被解散的埃及人民議會(議會下院)於7月10日「恢復工作」。但當天,埃及最高憲法法院又做出裁定,中止執行穆爾西頒佈的重啓人民議會的總統令。埃及多家媒體以「政治地震」描述穆爾西總統的決定,稱其為「早期對抗」,認為這可能終結穆爾西與軍方的「短暫蜜月」。後續發展仍待觀察。(http://dailynews.sina.com/bg/news/int/chinanews/20120711/18403557242.html)
註釋:
1 “Wars Between Egypt and Israel,” http://www.historyguy.com/ egypt-israel_wars.htm; “Egypt–Israel Peace Treaty,” http:// en.wikipedia.org/ wiki/ Egypt%E2%80%93Israel_Peace_Treaty.
2參見http://en.wikipedia.org/wiki/History_of_Egypt; http://en.wikipedia.org/wiki/Hyksos
3 參考維基百科,國際貨幣基金及世界銀行資料。參見http://en.wikipedia.org/ 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GDP_%28nominal%29_per_capita及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GDP_%28PPP%29_per_capita.
4http://en.wikipedia.org/wiki/Muslim_Brotherhood
5參見國際貨幣基金對埃及經濟前景之評估, http:// www.imf.org/ external/ pubs/ft/survey/so/2011/INT063011A.htm,及美國中央情報局資料,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eg.html.
6參見http://en.wikipedia.org/wiki/Christianity_in_Egypt
7 “Overcrowding at Coptic pope's viewing leads to 3 deaths, dozens of injuries,“ 參見http:// edition.cnn.com/ 2012/03/18/ world/africa/egypt-coptic-pope/ index.html?hpt=hp_t3.
8 參見http://www.christianitytoday.com/ct/2011/march/egyptaftermubarak.html
9 ” Post-revolution, Christians under siege in Egypt ,” http:// www.washingtontimes.com/news/2011/oct/11/post-revolution-christians-under-siege/?page=all
10 參見“Christians Killed, Injured in Arab Spring Fallout,”http://www.christianitytoday.com/ct/2011/octoberweb-only/egypt-christians-killed-arab-spring.html. 及“Overcrowding at Coptic pope's viewing leads to 3 deaths, dozens of injuries,“ http: // edition.cnn.com/ 2012/ 03/18/ world/ africa/ egypt-coptic-pope/index.html?hpt=hp_t3.
11 “Church leader sentenced to prison in Egypt,” http://vomcblog.blogspot.com/ 2012/04/church-leader-sentenced-to-prison-in.html.
12“Egypt: Christian Teenager Imprisoned for 'Blasphemy,' http:// www.americanthinker.com/ blog/2012/04/ egypt_christian_teenager_imprisoned_for_blasphemy.html. 以及” Gamal Abdou Massoud, Egyptian Christian Teen, Sentenced To Three Years For Insulting Islam; House Firebombed By Angered Muslims,” http:// www.huffingtonpost.com/ 2012/04/09/egyptian-christian-teen-gets-three-years_n_1412896.html.
13” Post-revolution, Christians under siege in Egypt ,” http:// www.washingtontimes.com/news/2011/oct/11/post-revolution-christians-under-siege/?page=all
14 “Prayer Requests for Egypt,” http://www.theoutreachfoundation.org/ 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357:prayer-requests-for-egypt&Itemid=212. 在”For the political process”項目下,列出“Pray for wise diplomacy on the part of the U.S.”
15 “Church leader sentenced to prison in Egypt,” http://vomcblog.blogspot.com/ 2012/04/church-leader-sentenced-to-prison-in.html.
基督信仰與經濟發展
基督信仰與經濟發展
請正視歐美先進國家信仰危機,基督教重心已經逐漸轉向
溫英幹
(原載神國雜誌第二十七期, 2012年3月,頁12-18,因篇幅所限,未刊登註釋,這裡補上原來的23個附註。)
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祂所揀選為自己產業的,那民是有福的!」(詩篇33:12)
自2008年金融海嘯率先席捲美國以來,全球經濟至今動盪不安,美國經濟仍受四高一低的影響,就是聯邦政府高預算赤字、高國債、高外貿赤字、高失業率及低經濟成長率。歐洲的經濟更是不遑多讓,除了景氣低迷之外,好幾個國家陷入政府債務破產危機之中,尤以希臘及義大利兩國情勢最是嚴峻。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經濟出現危機,政府債臺高築,都不是突發現象,本文繼拙作〈國債與財政赤字的危機〉之後(見《神國》雜誌22期,2010年12月號),1 嘗試探索背後的原因,其實與先進國家逐漸離開真神的信仰有關。因此本文的目的旨在探討︰(1)基督信仰傳統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影響;(2)目前的全球政治、經濟顯出「先進國家漸漸遠離神而遭禍」與「發展中國家因信仰真神人口增加而蒙福」的消長趨勢。
一、工業先進國家與基督信仰
1. 何謂工業先進國家︰介紹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
二次大戰之後,從1950年代開始至今,全球大致可分為兩大陣營︰發達(已開發)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其中有一段時間以共產黨為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成為另一個陣營,不過從他們經濟發展的落後程度來看,仍應算是發展中國家。
發達國家也被稱為先進國家或工業國家,也是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初始會員國。OECD創始於1961年,由18個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及美國、加拿大組成。之後加入其他先進國家,共有22個會員國,堪稱已開發國家的俱樂部。2
1994年後,OECD開始接受「新興」發展中國家(emerging countries,指快速發展的國家)加入,如波蘭、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墨西哥、南韓及土耳其等。目前OECD共有34會員國,涵蓋北美及南美洲、歐洲及亞太地區的國家,以及歐盟。
OECD加上金磚五國(BRICS,即巴西、俄國、印度、中國、南非的英文字母縮寫),其經濟實力主導著全球經濟,佔世界貿易總量的80%。3
此外,影響世界經濟最重要的國家群還有:先進國家七國集團(G7, Group 7)及新興國家七國集團(E7, Emerging 7)。七國集團指加拿大、德國、法國、義大利、日本、英國及美國,而新興七國則指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墨西哥、印尼與土耳其。七國集團目前國民總所得佔全世界70%,新興七國的國民總所得尚差七國集團一大截(見下述)。
2. 經濟發展與基督信仰成正比
一個國家是否列入先進國家之林,要看這個國家是否屬於OECD裡的發展援助委員會(DAC,Development Assistance Committee),4 過去都是22個工業國家參加,最近幾年已經包括南韓與歐洲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即歐盟),共24個會員。5 這23個工業國家中,除了日本與南韓,歷來都深受基督信仰的薰陶,但日本及南韓可說是間接深受影響。
明治維新時代(1868-1912),日本政府力精圖治,採用英國及西方政治經濟社會制度典章,促進技術與工業發展,在19世紀末葉成為軍事強國,也使日本成為工業化國家。6 而南韓基督徒人口已經佔總人口30%,各方面都在突飛猛進,還差派數以千計的宣教士到海外傳福音,成為蒙神賜福的國家。東南亞四小龍中的其他三個新興工業國家或經濟體如臺灣、新加坡、香港也是間接受到影響,可見基督信仰對經濟發展的確有很大關聯。
3.新教改革帶動工業革命及資本主義
德國社會學及經濟學家馬克思‧韋伯(Max Weber, 1864-1920)認為,約從1517年開始的基督新教改革是工業革命及資本主義興起的主因,也促使現代社會的形成。7 新教徒或稱更正教徒(Protestants),特別是加爾文(John Calvin, 1509-1564)的教導與當時天主教的教義大不相同。
新教強調自給自足、節儉,以及個人與神建立親密關係(有別於天主教教導信徒要藉由教士才能與神建立關係),影響後來經濟發展的思維與腳步。節儉(Frugality)是鼓勵儲蓄與投資的基本態度,造成資本主義興起及引發工業革命。8
韋伯認為,加爾文教派的信徒形成基督新教的倫理觀,影響許多人在俗世裡工作,職場就是信徒事奉神的地方,必須盡心盡力去做,因而激發信徒發展自己的企業、從事貿易、累積財富,終於促進資本主義的形成,以及十八世紀中葉及十九世紀初期的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首先開始於英國與西歐、德國與法國,蔓延到北美洲,後來延續到南歐的西班牙、葡萄牙與義大利。9 為神工作的信念兼顧公義與慈愛,也促使民主制度的發展,甚至降低了政府官員的貪腐,以及社會福利、慈善捐助的增加。10
強調遵守法律及秩序以達到公平正義,捐給慈善機構及減少貪腐,重視人權也成為普世價值。國際透明組織所發佈的貪污印象指數排行榜,國際間最清廉的國家大多數是有基督信仰傳統的工業國家,11 此外,捐助給慈善機構及援助國外最多的國家,也是這些工業國家。
筆者和王昱中根據1975至1997年的資料,利用迴歸方程式估計一個國家的主要宗教信仰與經濟發展(以國民所得為代表變數)的關係,發現之間成正向關係的前三名依序為基督新教、儒家文化、天主教國家,其他宗教則不明顯,而伊斯蘭教國家則是負相關。在這些樣本值內表現出基督信仰的倫理觀確實是影響經濟發展與進步的主要動力。12
二、 基督信仰在工業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興衰變化
從以上論述可知,歐美先進工業國家(北國)強盛的原因是以神立國,遵守聖經的教導,因而蒙神大大賜福,不但國富民強,民主政治和資本主義並存,還差派眾多宣教士到海外宣揚福音。但是近半世紀,我們看到工業先進國家逐漸離開神—過著浪費與追逐物質享受的生活,因而落入不信神、以自己為中心的悲慘境地。另一方面,基督教在發展中國家(南國)卻日漸興旺,國際政經情勢也隨之發生根本的變化。
歐洲與北美一向是基督信仰的重鎮,例如,大英帝國統治的140年(1801-1940),堪稱人類知識突飛猛進的時期。這段期間,英國人敬虔愛主,差派無數宣教士到海外,使萬國蒙福—中國及印度都受到福音廣傳的結果,直接、間接造成許多民主國家的建立。
尤其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期間長達64年(1837-1901),是有史以來對世界探險及發現最多的時代,也是基督教在英國最興旺的時代,禮拜天街上很少行人,都在教堂敬拜神。13
但最近半世紀以來,這些工業先進國家逐漸世俗化,信仰基督的人口逐漸減少。美國本是以神立國(In God We Trust)的國家,還將這句話印在美鈔上,但1948年最高法院判決「政教分離」原則以來,法院漸漸向世俗傾斜。14 歐洲許多國家也逐漸淪為福音沙漠。
過去全球四次屬靈大復興都發生於美國︰1734年、1792年、1858年,以及1904至1905年。第五次復興卻在美國之外的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中國基督徒人口也快速增加。根據最新調查,中國目前已有一億五百萬基督徒,其中更正教徒佔80%,天主教徒佔20%,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約七十五萬名基督徒的140倍。15
根據2007年調查,全世界平均每天有82,000人信主,其中32,000人在非洲,25,000人在亞洲,17,000人在拉丁美洲;伊斯蘭教徒信主人數也快速增加,而且蒙神賜下特別的恩典,許多是經由夢中見到主耶穌而信主。但在北美與歐洲合計新信主的人數平均每天只有6,000人。
同一調查發現,美國人自稱是基督徒的比例從1990年的86%,降到76%;沒有宗教信仰的佔15%(增加一倍);自稱無神論或不可知論者的成長四倍,是美國聖公會人數的兩倍。16 另外,對美國人信仰的調查發現:28%的美國人離開成長時期的信仰改信別的宗教或不信任何宗教;其次,18至29歲的受訪者有四分之一說他們不屬任何宗教。17
歐洲屬靈氣氛更糟:最近對主要幾個歐洲國家及美國所作的調查,相信「任何形式的神或最高主宰」的,美國有73%;義大利62%;西班牙48%;德國41%;英國35%;法國27%。
在英國參加週五敬拜的穆斯林人數是參加主日敬拜基督徒的4倍。比利時的布魯塞爾人口中25%是回教徒。在歐洲的回教徒有5千4百萬,並持續增加中。18
此外,2009年報導,英國已經有至少85個穆斯林沙利亞法庭(Sharia Courts),大都由清真寺主導,主要處理穆斯林教徒財務及家庭糾紛,其判決都不對外公開,有許多違反普世人權價值的案件。這些法庭中,只有分散於英國各大都市區的五個法庭根據1996年通過的仲裁法(ArbitrationAct)而受到英國法庭的監督執行,其他都不受英國司法當局管轄。19
歐美先進國家逐漸遠離真神、離棄聖經的後果就是:基督教的重心已經逐漸從北國(發達國家)轉向南國(發展中國家)。還好,美國人民還沒有公然背棄神,至少在美鈔上還印有以神立國的字眼,以及美國五十州的州憲法仍毫無例外都承認有至高神。懇求神特別憐憫、開恩,讓美國有機會復興。至於歐洲,情勢則非常險峻,歐洲人一定要回歸真神,以免咒詛速速來到。
三、先進國家遠離神的後果
先進國家逐漸離開基督信仰的結果有下述互相關聯趨勢:(1)先進國家負債大幅增加,引發2008年的金融危機與2010年開始的歐債危機;(2)隨著發展中國家基督徒人口的大幅增加,基督教重心已經逐漸南移;(3)世界政經重心也隨之南移。
1. 先進國家的負債增加
拙作〈國債與預算赤字的危機〉一文已經簡略描述美國與其他工業國家負債及中央政府財政赤字的危機,並且用申命記廿八章來闡述遵守神誡命的國家將蒙福,不會欠債,反而借錢給外邦;不遵守誡命的國家將遭到咒詛,並成為欠債國家。
特別是美國,聯邦政府國債2011年已經超過15兆,幾乎佔國內總生產(GDP)的100%,本來是淨債權國家,1986年已淪為淨債務國家,目前則是全世界最大淨債務國。20 表1列出OECD組織幾個先進國家中央政府的國債對國內總生產(GDP)的比率,可以看出許多歐美國家的國債都超過GDP,如果不妥善解決,發生經濟危機的機會仍然存在。 [表 1 OECD國家中央政府國債對GDP的比率(%)]
2. 基督教重心往南移動
隨著基督徒人口在先進國家逐漸減少,以及在發展中國家逐漸增加,基督教重心明顯南移。根據Lausanne World Pulse的研究,基督教重心從初代教會在耶路撒冷往歐洲移動,目前重心已到達非洲(圖1)。[圖1 基督教重心的移動]
而在1900至2050年間,基督教國家從1900年超過半數是先進國家,到2000年只剩下兩國(美國及德國),至2050年預估只剩下美國,其他都是現今的發展中國家(表2)。[表2 1900-2050年間10個最大基督教國家(百萬人)]
另外根據Operation World的估計,1900至2025年間,世界五大洲基督徒人口,特別是更正教佔總人口的比率也顯出「歐美下跌,亞洲、非
洲、拉丁美洲增加的趨勢」—請看表3,顯示基督教總人口,及表4,顯示更正教人口。[表3基督教總人口(包括更正教與天主教)對總人口的比率(%)
;表4 更正教人口對總人口的比率(%)]
3. 世界政經勢力正在轉向
由於歐美許多國家債臺高築,經濟成長緩慢,其國民總產值已經逐漸被成長較為快速、負債較少的新興發展中國家迎頭趕上,特別是像金磚五國的新興大國。
經濟勢力的膨脹也代表政治勢力的膨脹。以前七國集團可以主控世界經濟局勢的發展,但最近幾年已經演變成包括新興發展中國家的20國集團(G20,Group 20,1999年底正式成立),來決定全球經濟走向。
以國際貨幣基金(IMF)及世界銀行(World Bank)為龍頭的國際金融機構的決策權也由過去七國集團說了就算,成為20國集團共同角力之處,其中以美國與中國的勢力最大。
20國集團的國民總生產佔全球80%,外貿佔80%,佔全球三分之二人口。21最近幾次20國集團會議都要求先進國家進行金融改革,減少負債。加上美國公債史無前例被標準普爾信用評等機構從最高評級AAA降為次一級AA+(2011年8月5日),義大利公債被穆迪降級(從Aa2到A2,2011年10月4日),隨後法國及其他幾個歐元區國家也被降級,使先進國家的聲勢更加下滑。
秉於基督信仰傳統,先進國家對援助貧困國家一向非常慷慨,讓許多發展中國家快速脫貧,經濟成長。新興工業國家更不可小覷,特別是新興七國。據估計,1970年依照官方匯率計算的國民總生產,新興七國只佔先進七國的19%,2010年比率已達43%;2020年比率將上升到70%,並在2030年100%趕上。
而到了2050年,新興七國預估將是先進七國的1.64倍(見圖2)。如果用購買力評價方式(本國貨幣可以買到的商品用美國的商品價格計算),則2010年的比率已經高達77%(與43%相比),新興七國很快就會超過先進七國。22 甚至根據國際貨幣基金估計,中國的國民總生產以購買力評價方式計算,將在2016年超過美國。23 [圖2 先進七國(G7)與新興七國(E7)國民總生產之比較]
四、信仰危機
經由深層的反思,可以說,歐美負債問題及國勢下滑是根源於信仰的流失應不為過。以色列違背神的誡命遠離神而遭到咒詛,史有殷鑒。
反觀一向貧窮的發展中國家,經過半世紀的奮鬥,基督信仰在各大洲大大復興,基督教重心開始南移,成為蒙神賜福之地,連帶使政治、經濟勢力水漲船高,漸漸不必仰賴先進國家的鼻息。盛衰之間,隱隱見到神的手在掌握主權,如同詩篇三十三篇12節所說:「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祂所揀選為自己產業的,那民是有福的!」
面對這信仰危機, 歐美國家人民應該深切反省,回歸真神信仰,才能繼續蒙福。盼望華人教會也深深以此為鑒,努力傳福音,相信國家民族必大大蒙福。「你們要讚美耶和華!敬畏耶和華,甚喜愛祂命令的,這人便為有福!他的後裔在世必強盛;正直人的後代必要蒙福。他家中有貨物, 有錢財;他的公義存到永遠。」(詩篇112︰1-3)
註釋:
「國債與財政赤字的危機」,神國雜誌,第22期,2010年12月號,頁8-13。
2 本文所指先進國家、工業國家、已開發國家、或發達國家可以互通,或統稱為北國,而南國即指發展中國家。另外的分類法是以人均國民所得爲準,分為高所得國家、中所得國家及低所得國家。
3OECD website, http://www.oecd.org/pages/0,3417,en_36734052_36761863_1_1_1_1_1,00.html
4 “To become a DAC member, a country’s aid must exceed 0.2 percent of gross national income (GNI) or one billion U.S. dollars, and it must have appropriate aid organizations,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in place. “ See http://www.hani.co.kr/arti/english_edition/e_international/389918.html
5 先進國家有23個,以英文列舉如下:17 countries in Europe: Austria, Belgium, Denmark, Finland, France, Germany, Greece, Ireland, Italy, Luxembourg, Netherlands, Norway, Portugal, Spain, Sweden, Switzerland, United Kingdom , Plus European Commission; 2 countries in Asia: Japan, South Korea; 2 countries in North America: Canada, United States; 2 countries in Oceania: Australia, New Zealand.
6 The Meiji Restoration (明治維新 Meiji Ishin), 或稱Meiji Ishin, Revolution or Renewal, 從1868開始一連串的改革,將日本恢復到帝國統治時代,見 http://en.wikipedia.org/wiki/Meiji_Restoration. 明治時代指1868-1912期間,見http://en.wikipedia.org/wiki/Meiji_period. 日本工業化過程見http://en.wikipedia.org/wiki/Industrialisation
7 Max Weber, Phil Bartle, http://www.scn.org/cmp/modules/cla-webr.htm; based on Max Weber’s book, titled “Protestant Ethics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in German, translated by Talcott Parsons in 1930).
8 Max Weber, Phil Bartle, http://www.scn.org/cmp/modules/cla-webr.htm。即使經由文藝復興運動(Renaissance,14-17世紀)及啓蒙時期(The Enlightenment1650-1850),人們開始擺脫中世紀宗教對人的束縛,而用理智來思考神的存在,大多數歐洲人仍然敬虔愛神。
9 參考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Protestant_Ethic_and_the_Spirit_of_Capitalism.
10耶穌基督的黃金律(路加福音6章31節)也影響重視人權、平等及民主制度的發展,參見 Tod Lindberg, The Political Teachings of Jesus, Harper Collins, 2007, pp. 238-242. 強調遵守法律及秩序以達到公平正義,捐給慈善機構及減少貪腐,也成為普世價值。
11 貪污印象指數( Corruption Perception Index),見http://www.transparency.org/.
12溫英幹、王昱中 (2002)「宗教差異性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 發表於第三屆全國實證經濟學論文研討會,國立暨南大學,台灣,2002年4月20-21日。
13Cf. http://www.reformation.org/fourthempire.html
14 其原因及現象,見溫英幹前引文,國債與赤字預算危機。2006年美國參議院決議重新認定In God We Trust為美國的國家銘言(motto),並在2011年11月1日經眾議院絕大多數眾議員投票認定。
15 Paul Hattaway (2011), How many Christians Are there in China, Asia Harvest. http://www.asiaharvest.org/pages/Christians in China/christiansInChina2.html, or http://www.asiaharvest.org/pages/Christians in China/How many Christians are There in China.pdf
16 http://www.informedfaith.com/attachments/Spiritual_Awakening.pdf
17 http://religions.pewforum.org/reports, 轉引自 http://www.informedfaith.com/attachments/Spiritual_Awakening.pdf.
18 轉引自http://www.informedfaith.com/attachments/Spiritual_Awakening.pdf.
19 Steve Doughty, “Britain has 85 sharia courts: The astonishing spread of the Islamic justice behind closed doors, “ Mail Online, 6/29/2009.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196165/Britain-85-sharia-courts-The-astonishing-spread-Islamic-justice-closed-doors.html#ixzz1hPaT3KQ0
20 見神國網頁,神國雜誌22期pdf檔(2010年12月號), 「國債與財政赤字的危機」。http://www.e-krc.com/magazine.php?cde=MAG4dec1e1805461
21 G20國家請見http://en.wikipedia.org/wiki/G-20_major_economies,由20國的財政部長及中央銀行總裁所組成,內含19個國家加上歐盟。20國首長也經常與會舉行高峰會議。19個國家如下:加拿大、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先進七國集團G7);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墨西哥、印尼、土耳其(新興7國集團E7); 澳大利亞、沙烏地阿拉伯、南非、阿根廷、南韓。
22 歷史資料1970-2010參考世界銀行發表的統計,加上筆者的估計;2020-2050年預測根據Price Water House,見http://www.bloomberg.com/news/2011-01-07/g-7-economy-will-be-overtaken-by-emerging-markets-in-two-decades-pwc-says.html
23“IMF bombshell: Age of America nears end. Commentary: China’s economy will surpass the U.S. in 2016,”
基督信仰與反貪腐運動
基督信仰與反貪腐運動
溫英幹
自有人類以來,貪污就存在,從未根絕。史上西周已有記載:「國家之敗,由邪官也;官之失德,寵賄章也。」(《左傳桓公二年》)。歷朝政府用各種方式來防止貪污,不過效果不彰。宋朝李新說:「廉吏十一,貪吏十九。」王亞南在 《中國官僚政治研究》中說:「中國一部二十四史,其實是一部貪污史」。1 貪污和其他罪一樣,不但是法律上的罪,也是道德的罪。中文貪污、腐敗、貪腐是同義字,英文則為 corruption。
在經濟開放與政治民主的全球化浪潮下,蔓延普世的貪腐遭一般人民厭惡,故從1990年代開始,國際多種組織機構同時推動反貪腐運動。聯合國在2000年開 始制定《聯合國反腐敗公約》,於2003年開放各國簽署,2011年底已經有158個國家簽約,成為普世運動。
本文從學理、實務及聖經原則,對此重要議題作一簡論,並呼籲基督徒,在反貪腐一事上務要遵從聖經教導,不與罪人同謀,負起端正社會風氣的責任。
貪腐的定義
一般提到貪污或貪腐,是指政治上的腐敗,利用公權力或職務牟取不法利益。所有形式的政府都可能出現腐敗,程度深淺不一,從利用影響力作事牟利,到機構性行 賄和作假,甚至集體犯罪(例如警察和海關)。有時腐敗的官員甚至與犯罪集團連結,協助販毒、洗錢、販賣人口、強迫賣淫、誣告構陷等。
每個國家對腐敗的定義略有差別。例如政治募款行為,在一個國家可能合法,在另外一個國家算是非法。2 現代企業倫理除了重視企業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也強調辦公室倫理及反貪污措施。
以下簡列主要的貪腐形式:
1. 賄賂。指利用職務便利來收賄,收取回扣或勒索財物。這是最大的貪污來源,估計每年全球以賄賂方式支付的金錢,高 達八百億美金。賄賂是違法的行為,但它也可以是企業倫理議題,因在不同的情境及文化環境下,賄賂的界定會有所變化。賄賂的出現,許多時候是因為有機可乘, 特別在高度經濟管制的地區,及公務員薪資偏低的社會中。
2. 偷竊侵佔。包括(1)侵佔公款。將公共財物據為私有,如,將民眾繳納的稅金 或費用據為己有,或用公款修繕私人住宅。(2)移轉國家資產。在政府企業民營化過程中,企業家與官員連手,將政府企業的資產竊為私有,相互分贓。在社會主 義國家過渡到市場經濟時,這種情況最常出現。台灣金融業民營化的過程中,也曾發生這類個案。
3. 政治及官僚體系的腐敗。包括(1)圍標。政治人物利用職權,介入民間企業的 經營權爭奪或商業糾紛。(2)與黑道勾結或與犯罪集團勾結。政治人物可能與黑道勾結;倘若其本人從前即是黑道人物,藉選舉成為官員或立法議員,更容易形成 貪污集團。(3)系統性貪污。一個政府的官僚體系可能十分清廉,也可能貪污嚴重,關鍵是整個系統。環境清廉的國家比較不會有貪污現象或誘因,但貪腐嚴重的 國家,官員有如掉入醬缸,不貪污反而不能融入該體系。例如,華爾街日報1998年8月19日報導,印尼政府官員將世界銀行貸款私吞20%以上。
4. 私人部門的貪污。主要問題是民營企業領袖的操守。如果老闆慣於以行賄得到企 業績效,該企業就容易官商勾結。其次是辦公室倫理問題。輕微的如:偷取辦公用品、浮報出差費及加油費。美國2010年11月辦公用品偷竊的調查報告顯示, 最常被偷的是筆(60%)、紙張(42%)、隨身貼(34%)、電腦軟體(31%)及郵票(31%)。該結果與2006年3月的調查接近,可見是長期問 題。3
貪腐的誘因
組織不健全、政策扭曲的社會,是貪腐的溫床。國家清廉程度與人均所得(特別是公務員薪資的高低)成正比。低所得國家,公務員養家活口困難,加上工作表現與薪資並不掛鉤,因此容易發生貪污行為。
在出現系統性貪腐的國家,法律雖有規範,但鮮有執法,甚至高級官員(包括國家領導人)帶頭收賄,上行下效,以致貪污盛行。即使領導人不貪,各基層公務員系 統性貪污情況仍然嚴重,並且官官相護,司法不公。此外還有賣官行為:將轄下職位販售牟利,或因私利而雇用不適任官員。
引發貪腐的主要誘因,有下列政策或措施:4
1. 管制。對經濟活動有管制,例如限定價格、工時、進口限額、產品。凡有管制存在,官員就可以利用職權,圖利執勤好友、賄賂者、或企業。
2. 授權及許可證。許多政府有權核發准證,例如:酒類飲料許可證、建房至或廠房的建照、進口或出口貨物許可證等。由於相關法律模糊不清,官員可以藉機收賄。
3. 稅收制度。複雜的稅務會導致官員收賄,因納稅人都想少繳稅。在落後的發展中國家,稅務法律鬆散,讓主事的官員有上下其手的機會。
4. 政府支出及發送補貼。官員有權決定誰合乎補貼標準。有些人藉行賄造假,獲得補貼。政府的營造工程更是大量收取回扣的機會。發展中國家常不願維修公共設施,而要興建新工程,因為油水較多,政客也可藉之炫耀政績。
5. 公營事業民營化。這當中多有貪污機會。政策導致的貪污來源有:貿易限制(進出口管制)、政府補貼、價格管制、複式匯率(國家匯率視不同部門而不同)、公務員薪資低、自然資源的控制及社會制度。
6. 公共工程投標制度不完善。據報導,台灣的公共工程貪污極為嚴重,許多民意代表及縣市首長、官員涉入。某媒體宣稱,台灣的公共工程款項至少30%被層層剝削,落入貪官污吏及民代口袋。
7. 官僚機構行政效率緩慢。為了縮短作業時間,賄賂可以加速核准過程。這是最常見的作法。美國防止貪污法律甚至認可這種小額賄款的作法,稱之為方便費(Facilitation Payments)。
貪腐的影響
1. 政治方面
賄選及索賄等非法行為容易形成黑金政治。賄選使選賢與能的精神完全喪失。不道德的政治人物靠賄選上任後,自然需靠貪污來彌補賄選的成本。貪污也影響政府公權力的運作,賞善罰惡的公義性被破壞,司法公義及法紀蕩然無存,影響社會公理及公平正義原則。
2. 經濟方面
賄賂使不當得利者非法獲利,破壞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據實證研究,貪污將減少投資行為及經濟成長,阻礙外國人投資的意願。不過若賄賂有其「行情」,就會被企業家視作成本的一部分,只要勞工成本相對低廉,仍可獲利。
貪污對貧困國家的窮人最為不利,且限制了他們脫離貧困的能力。富人雖以巨款賄賂腐敗的政府官員,但數額占其收入比率不高;而窮人若要行賄或被勒索,其費用 占收入的比例就很高。因此貪污可以視如「累退稅率」,收入越高,所要付的賄賂就相對少。貪污也代表政府作賣家,出最高價的就得到。窮人得到政府的服務相對 少,包括教育及醫療,使窮人更難脫離貧困。
世界銀行曾研究發展中國家,賄賂占企業收入的比率:小企業最高,大企業最低;家計也一樣,所得低的家庭支付賄賂的比率,比所得高的來得高。5 在貪污盛行的國家,品德操守不佳,靠行賄籠絡上級的官員容易被提拔,而操守正直的反未獲重用,造成社會資源與個人才幹的錯置。
其他影響包括:稅收減少,影響政府預算;公共工程、公用事業及政府服務的品質低落;債務增加。由於政客傾向利用公共工程牟利,許多沒有經過審慎評估的建設,蓋後卻成為台灣所謂的「蚊子館」,西方所稱的「白象」工程,浪費社會資源。
3. 社會文化方面
貪腐積習很難消除。政治人物如入醬缸無法自拔;企業人士則必須和官方打交道;而東窗事發又可能被判刑。最重要的不良影響,是破壞自由競爭的機制:貪污得逞 的企業或個人獲取暴利,甚至不勞而獲。在發展中及經濟轉型國家,貪污增加小企業的經營成本,比大企業更難經營。
4. 環境影響
貪腐造成環境毀壞。貪腐嚴重的國家雖立法保護環境,但環保官員經常收賄,難以依法施政。國際人道援助的物資與款項也經常遭貪污,無法達到真正需要的窮人手中。
貪腐程度的估計
估計一個國家政府的清廉或貪腐程度相當困難。目前最廣為人知的,是總部設在德國柏林的「透明國際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它是目前反貪腐運動最活躍的非政府組織,6 每年公佈貪污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CPI),也可以譯成清廉指數。
其創辦者為德國人艾根(Peter Eigen),他本在世界銀行服務,負責非洲及拉丁美洲貸款及援助項目。由於受援國貪污盛行,他看到許多援助的貸款或贈款落入貪官污吏之手,人民未蒙其 惠,因此認為要落實減貧政策,必須先杜絕貪污。1993年,他在柏林創辦透明國際社,呼籲國際一起推動反貪。他與德國帕紹大學(University of Passau)的藍道夫教授(Johann G. Lambsdorff)合作,於1995年開始發佈「全球貪污年度報告」,整合各地企業界及民眾對貪污情況的觀感作出貪污印象指數,並加以排名。
由於貪污都在暗中進行,因此該指數並非為某國的實際腐敗情況,僅是人們對該國廉潔程度的個人認知或觀感。排名僅供參考,更重要的是得分。得分越高,代表該 國給人的印象越清廉。長期得分的高低則代表進步或退步。參與評估的有各國商人、學者與國情分析師。滿分10分代表最清廉,5分是分界點;低於5分表示貪腐 情況嚴重,低於3分則為貪污盛行。參與調查的國家,1995年有41國,2011年有183國,幾乎涵蓋所有人口超過一百萬的國家。
雖然CPI的編製遭受不少批評,不過至少是可比較的指標,對國際推動反貪腐運動,以及促使各國政府講求清廉,都有很大的助益。排行榜落後、貪腐嚴重的各國政府面對壓力,不得不採取改正措施,以修補國家形象。
以2011年的指數為例,它是根據十三個獨立機構7 所發佈的十七個調查數為基礎,計算出來的。在183個國家中,5分及以上的共49個國家,佔27%;不到5分的有134個國家,佔73%,表示全球將近四 分之三的國家貪污情況嚴重。而3分以下的國家有72個,佔總數近40%;表示這些國家百姓度日艱苦。清廉程度與所得高低大致呈正相關。少數所得較高的國 家,例如墨西哥、委內瑞拉、俄羅斯,指數仍在3分以下,表示貪污情況嚴重。台灣名列32(得分6.1),大陸名列75(3.6)。索馬利亞及北韓是全球最 貪腐的國家,各只有1分。
另一份報告顯示1995-2011年間清廉指數的趨勢。新加坡與紐西蘭是歷年來最清廉的國家。香港自設立廉政公署以來,清廉指數也在進步,不受大陸嚴重貪 腐的影響。中國大陸長期而言也有進步,但在全世界位列第75名。台灣1995-1996年在5分邊緣,2011年首度超過6分,表示政府在努力中。南韓在 1998左右貪污盛行,之後一直有進步,但最近四年又開始下滑。美國是少數清廉指數呈長期下滑的國家,最近幾年發生數起政府高官嚴重貪污案件,目前位列全 球第24名。
學界與國際社會的反貪腐努力
貪污經濟學(Economics of Corruption)是運用經濟理論和分析工具探討貪污問題的一門新學問。8 學界也與國際組織如世界銀行合作,以理論與實證來研究貪污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並發展出估算清廉指數的方法。9
學界的努力促使聯合國制定了反腐敗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Corruption, UNCAC),並定每年12月9日為「國際反貪日」。10 《聯合國反腐敗公約》是首個用於打擊國際腐敗犯罪的法律文件。2000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要求制訂有效的反腐敗國際法律文書,「聯合國反腐敗 公約特委會」隨即成立。反腐公約於2003年在墨西哥開始供各國簽署。截至到2011年底,已有158個國家批准了此公約。11
各國競相簽署反腐敗公約,也是因為民主政治的浪潮不能遏止。1970年代只有三十幾個國家是民主政體,現在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已經成為民主政體,通過媒體與社會運動,對各種改革較易推行。但反貪運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仍需全體的努力。
宗教信仰與清廉程度
按貪污印象指數看來,最清廉的前幾國大部份是先進工業國家,這些國家受到基督教信仰的影響很深,特別是更正教徒,受到加爾文教義熏陶,以世俗職場為榮耀上 帝的地方,因此竭力提倡為神工作,不敢得罪神,養成誠實正直及司法正義的傳統。保護人權、民主制度,都最先發生在更正教國家,後來影響天主教國家。基督新 教的倫理精神發揮之後,這些國家蒙神大大賜福。真正遵守聖經原則的國家都是民主國家,重視公平正義以及人權,也因人均所得高,法制健全,減少了貪污的誘 因。
一些非基督教國家,例如新加坡、香港、台灣、南韓,其政治社會及民主制度都仿效先進國家,雖以儒家文化為主,但漸漸受到基督教價值觀的影響,西化程度高,國民所得也較高,貪腐情況就減少。
2011年183個國家中,基督徒人口佔多數的國家有115個,佔63%,伊斯蘭教國家50個,佔27%。最清廉的二十個國家都是民主國家,其中基督教國 家有17個,佔85%;非基督教國家只有新加坡(第5名)、香港(12名)、日本(15名),都是東亞國家,也是受到基督教影響很深的民主國家。有一些基 督徒人口佔多數的天主教或希臘正教國家,清廉程度的排名卻不在前,如義大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及希臘,可見其中掛名的基督徒很多。
清廉程度排名最低的二十個國家,11個為伊斯蘭教國家,6個為基督教國家,兩個佛教國家(柬埔寨及緬甸),一個非宗教國家(北韓)。
以指數的平均分數而言,基督教國家平均4.40分,伊斯蘭教2.93分,佛教3.53分,華人宗教(儒釋道及民間信仰綜合)6.50分(包括中國大陸、澳門、台灣、香港及新加坡,由於香港與新加坡分數很高,連帶拉高指數)。
有些清廉程度偏低的基督教國家正在推動反貪腐運動,還與基督教團體聯手。肯亞是一個例子。其基督徒人口佔83%,福音派基督徒也佔將近50%,但貪污指數 在2011年只達2.2分,排行154名,而且從1995年至今改善很少。「肯亞反貪污委員會」與「肯亞福音聯盟及基督徒聯會團契」合作,在2008年出 版了一本反貪污的查經指引(Integrity: A Weapon Against Corruption),12 希望藉著查考聖經來教育大眾,效果如何還待觀察。可見貪污風氣一旦形成,非常難以破除。
聖經對反貪腐的教導
貪污是不誠實、偷盜及貪心的綜合體。中文「貪污」表明,先有貪念才去污(竊取),是很傳神的詞語。十誡的第八到第十誡命明言不可偷盜、不可說謊、及不可對 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起貪念。亞當夏娃開始犯罪的原因,就是貪心或貪婪。「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耶利米書17:9)「貪財是萬惡之 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摩太前書6:10)貪愛錢財,就容易掉入不義之財的陷阱,加上周遭有貪污的環境,就 會與罪人同行。
英國歷史學家阿克頓爵士(Lord Acton, 1834-1902)在1887年寫給一位主教的話,成了名言:「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Power tends to corrupt and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很多獨裁者貪腐以終,就是因為缺乏制衡。而民主制度最重要的特色,就是權力制衡(check and balance),因為它接受聖經所言「人有罪性」的觀念,故強調必須要制衡。
基督徒要非常儆醒,才能出污泥而不染。「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詩篇 1:1)神要信徒行為正直誠實。聖經這方面的經文很多,例如,「你們不可偷盜,不可欺騙,也不可彼此說謊。」(利未記19:11)「行動正直的,敬畏耶和 華;行事乖僻的,卻藐視祂。」(箴言14:2)我們不能一方面不誠實,一方面卻愛神。因此基督徒必須守法、誠實報稅、不說謊、不報假賬及不偷用公司用品。
1. 領導者必須誠實。不誠實的領袖,就有不誠實的下屬。「君王若聽謊言,他一切臣僕都是奸惡。」(箴言29:12)不誠實的人沒有資格作領袖。摩西選千夫長、百夫長等幹部的資格,是「敬畏神,誠實無妄,恨不義之財的人」。(出埃及記18:21)
2. 審判必須公平。執法人員不可徇私,接受關說,屈枉正直。「不可隨眾行惡;不可在爭訟的事上隨眾偏行,作見證屈枉正直,也不可在爭訟的事上偏護窮人。」(出埃及記23:2-3)「審判時看人情面是不好的。對惡人說:你是義人的,這人萬民必咒詛,列邦必憎惡。」(箴言24:2-24)
3. 不可行賄或受賄。因為這樣的行為會使公義受損,顛倒是非。聖經有關賄賂的經文多達25處,而在當年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神就已警告他們不可賄賂。如,出埃及記23:8:「不可受賄賂;因為賄賂能叫明眼人變瞎了,又能顛倒義人的話。」
4. 信徒要知足。主耶穌說:「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12:15)保羅強調:「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摩太前書6:8)
基督徒是神在社會的代表,我們要以身作則,影響社會,不但自己行為正直,也要公開反對貪腐。因為我們要作光作鹽:「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 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馬太福音5:13)我們也要負起守望者的責任:「我立你作以色列家守望的人,所以你要聽我口中的話,替 我警戒他們。」(以西結書3:17)
如何減少貪腐
至於如何減少貪污,學者雖舉出一些對策,但實行起來大為不易,要看國家領導人的魄力及社會大眾改革的意願。
政府要擁有高品質的官員和官僚體系,公務員要有競爭性的薪資,以減少貪污誘因。反貪污治罪的法規,需要配合嚴格執法及透明的官僚作業程序,特別是公共工程的貪污問題。除非改變官僚體系運作並嚴格執法,否則不容易扳倒貪污巨獸。
官員不應權力太大,並要有制衡。應該避免給官員過多的裁量權。多數受訪者認為,貪腐最嚴重的是「政黨」,其次是警察、國會、公務員;台灣民眾則認為「警 察」最貪腐。社會及媒體必須對貪腐行為施以道德壓制。在民主國家,由於媒體及社會運動的推動,肅貪反貪比較容易;在極權國家,則除非領導人正直清廉,否則 很難。
企業需要自律,不以行賄來達到生意目的。通用汽車(GM)、寶潔(Procter & Gamble)、殼牌集團(Shell)等三十餘家公司,在1999年一致同意遵守全球蘇利文原則(Global Sullivan Principles),13 其中表明企業應該尊重人權,取消歧視,酬勞員工,提供健康工作場所,倡導公平競爭,並特別提出:不提出、支付或接受賄賂。
基督徒理當參與反貪污的社會運動,使自己國家的清廉程度提高,造就一個有公義有憐憫的社會,以蒙神賜福。「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迦書6:8)
作者現為台灣國立東華大學榮譽教授,美國冠冕財務事工華人外展事工主任,前世界銀行資深經濟專家。
註釋
註:1. 轉引自維基百科,中國貪污條。 2.參見維基百科, zh.wikipedia.org/zh-hant/政治腐敗。 en.wikipedia.org/wiki/Political_corruption 3. http://www.oh-yay.com/workplace-theft-survey-shows-most-employees-pilfer-886433.html 4. Hendrick Van den Berg,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McGraw-Hill, 2001, 454-460 5. 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0-2001, 102, Todaro 567 6. 參見http://www.transparency.org/;http://en.wikipedia.org/wiki /Corruption_Perceptions_Index ;http://en.wikipedia.org/wiki/Transparency_International 7. 這十三個機構包括來自非洲開發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經濟學人雜誌智庫,自由之家,全球觀察(Global Insights),世界銀行等九個機構的專家分析數據,及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及世界經濟論壇等四個機構所作商界對駐在國的清廉狀況分析。所有 這些資料來源及測算的都是公共和政治領域裏的總體腐敗程度的評估,包括賄賂的頻度和數額。 8. 最早發表論文的是耶魯大學Susan Ros-Ackerman教授在1975年一個經濟學期刊發表貪污經濟學一文,經濟學界開始研究此問題,目前已有3000篇相關論文。 9. 參見葉秋南:《貪污經濟學》,台灣經濟金融月刊,46卷4期,2010年4月,頁65-76;這是一篇值得參考的文獻,對貪污經濟學的理論與實證有極好的 介紹。本文許多地方參考葉教授這篇文章。 10. OECD也有類似公約,1997年開始推動,最近版本為2011年版本。http://www.kacc.go.ke/docs/KACC- Religious-Study.pdf OECD Anti-Bribery Convention(OECD Convention on Combating Bribery of Foreign Public Official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ransactions, 關於打擊國際商業交易中行賄外國公職人員行為的公約http://www.oecd.org/document/21 /0,3746,en_2649_34859_2017813_1_1_1_1,00.html)。目前除了34個OECD會員國外,還有非會員國的四個 國家加入簽署(Argentina, Brazil, Bulgaria, and South Africa)。(中文,關於打擊國際商業交易中行賄外國公職人員行為的公約 http://www.oecd.org/dataoecd/55/47/47429828.pdf 11. 公約被定義為是聯合國為世界各國加強反腐工作、提高反腐成效、促進反腐領域的國際合作而通過的一項指導國際反腐敗鬥爭的法律文件。 12. http://eb.wikipedia.org/wiki/Sullivan_principles 13. http://en.wikipedia.org/wiki/Sullivan_principles
恩福雜誌 2012年7月號
時代話題 總第44期
http://www.bf21.org/magazin/Article.asp?Book=44&Article=anti-corruption.htm
2012年5月11日 星期五
母親節紀念母親的詩歌 京劇著名演員黃正勤先生之作品
母親節感言
文/黃正勤 (註1)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窮家的女兒早出嫁。
一九○五媽降生,
一九二一竟出嫁。
爸爸十六、媽十六,
洞房不知說什嗎?
一九二五生下姐,
一九二七我來啦,
搭棚擺宴辦滿月,
黃門算是有後啦。
生了三男又三女,
子孫娘娘到家啦。
《黃桂秋劇團》轉天下,(註2)
轉到每次回家必生一個娃,
六個孩子的大小褂,
腳上的鞋和襪,
製成者全是咱的媽,
想想看六對大小腳巴丫。
幫兒要做,底兒要納,
燈下做活還給我們講笑話。
二十四孝墻上掛,
不怕孩子不聽話。
我唱戲跟著爸,
二弟是焊高爐專家,
三弟「南開」畢了業,
成了元明雜劇文學家,
三個姐妹都持教,
成了桃李滿天下。
媽媽從小會烹飪,
煎炒烹炸難不倒她。
伺候了公婆和夫君,
又把六個孩子全餵大。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一年三頓算算吧,
六十年燒了七萬頓飯!
在日本鐵蹄下,
糊紙盒、釘帽花,爲了養活家。
解放啦,翻身後咱媽可強啦。
群眾事項全找她,
婆媳不和去勸架,
夫妻鬧離,千方百計往一塊兒啦。
群眾選她當人民代表,
懷仁堂開會和鄧穎超把手拉,
鄧大姐說:「恩來天天跑龍套,
黃桂秋同志貞潔烈女在台上演,
主席誇!
他在台上,妳在台下,
新中國道德迎彩霞。」
我媽一生不知累,
我的美國五個孫子媳婦
全是博士啦,
當我講起我的媽,
他們勁頭更大啦。
【黃正勤寫於2011年母親節前】
後記:華府歡樂中心是政府補助照顧華人年長者的機構。裏面的華人基督徒組織信望愛團契,每週三早上舉行敬拜,由馬利蘭中華聖經教會支援。這兩年我有幸參與在該團契的輪流講道事奉。去年(2011)母親節前在中心收到一份手寫的紀念母親的詩歌,情文並茂,語句活潑,思念母親之情令人感動。打聽之下,才知道是經常來中心的長者黃正勤先生寫的,經人介紹,知道他與父親黃桂秋過去都是著名京劇演員。黃先生也是一位基督徒。他的思念母親的詩歌也令我們想到箴言31篇的賢妻良母典型。今年(2012)母親節又到了,經過黃先生同意,我將他的詩歌打字出來放在我的部落格上,供讀者欣賞,並慶祝母親節的到來。由於原稿是手寫的,裏面有幾個字看不清楚,我當時在西班牙,特請馬利蘭中華聖經教會王茂興長老趁到歡樂中心講道機會向黃先生請教,補正缺失的字,特此致謝。關於黃先生與其尊翁黃桂秋先生的生平,也參考網上資料整理如附註,供讀者參考。
註1:黃正勤:男,著名京劇小生。北京人。黃桂秋之子,本名黃克勤。1941年入上海戲劇學校成為正字班(輩)的學生,黃克勤也改為黃正勤。先學老生,後改小生,師從俞振飛,得其親傳。1945年畢業後,隨顧正秋、黃桂秋、王玉蓉、荀慧生的班社在武漢、長沙、上海、北京及江蘇各地演出。1952年入華東京劇實驗劇團(後為上海京劇院),隨團赴全國各地和朝鮮、蘇聯、香港等地演出。曾獲華東戲曲觀摩演出演員一等獎。他表演細膩真切,吐字清晰,大小嗓過渡自然。他的戲路寬,經常演出的劇目有《春秋配》、《群英會》、《遊龜山》、《玉堂春》、《轅門射戟》、《紅娘》、《紅梅閣》、《義責王魁》、《百花贈劍》等。還在京劇影片《宋士傑》中飾演田倫,《尤三姐》中飾演柳湘蓮,《白蟒台》中飾演岑朋。1977年任上海京劇院編導。1988年退休,後移居美國。(資料來源:梨園百年瑣記http://history.xikao.com/person.php?name=黃正勤,及與作者訪談。)(黃原名中間名為克,因為在上海戲劇學校為正字班學生,而改為正勤,與顧正秋同班;正字輩出了許多名演員,除了顧正秋、王正勤外,還包括王正屏、孫正陽、汪正華、和關正明等,參見http://www.archives.sh.cn/docs/201004/d_384023.html)。黃正勤年輕時相片資料來源http://imgsrc.baidu.com/baike/pic/item/d15717242516ab14d40742ea.jpg)。
註2:黃桂秋(1906—1978),名德銓,字蔭清,自號桂蔭軒主,安徽安慶人,出生於北京。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旦角黃派的創始人。「黃桂秋」是其姐妹的名字,借來作了藝名。1924年中學畢業後在鐵路局工作。曾以票友身份在京、津走票。1927年,正式拜師陳德霖,經常與馬連良、余叔岩、高慶奎、楊小樓等合作演出。當時拿手劇目有《春秋配》、《別宮祭江》等。後來黃去南方,以《別宮祭江》獲得“江南第一旦”的稱號。黃在天津期間,經常與王庾生、章遏雲、馬豔紅等排演新京劇本戲,如《蝴蝶杯》、《燕子箋》、《竇線娘》等,為他後來創編的新戲如《秋香三笑》、《冤禽恨》、《姜皇后》、《鞭打蘆花》、《梁紅玉》等奠定了一定的基礎。1936年,黃桂秋組織正誼旅行劇團,離開京、津,到全國各地演出,1941年定居上海。黃的嗓音甜美,在「陳腔」的基礎上強調湖廣韻,吐字行腔講究技巧。不久,即以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蜚聲江南,被稱為「黃派」。1963年起,在上海京劇院教戲。1978年病逝於上海。黃桂秋弟子很多,有言慧珠、李玉茹、童芷苓、王熙春、曹慧麟、金素雯等。出生:1906年5月7日,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四月十四日;逝世:1978年9月11日,农历戊午年八月初九日(資料來源: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80996.htm及梨園百年瑣記http://history.xikao.com/person.php?name=黃桂秋;有關黃桂秋與黃正勤父子同為京劇名演員,參見戲迷博客一文http://tgxmtgxm.blog.163.com/blog/static/42896719201122304320578/。)
2012年2月23日與黃正勤先生(時年87歲)與溫英幹合照於華府歡樂中心。
2012年4月19日 星期四
宣教士分享二則
與神獨處時光中的反思
文/溫恂
Reflection Questions for Times of Solitude
Faith Walter, Missionary to Spain (International Teams, USA)
http://thesweetroad.com/ (Blog of Faith Walter)
Posted: 19 Apr 2012 08:58 AM PDT
Last Thursday I got away for the day for a personal retreat. It was a great time of connecting with the Lord, reflection, solitude, and vision-casting. I returned home filled up and ready to be more purposeful in prayer, in my relationships with Nate and the kids, and in the Pilgrim House vision.
A good part of my time was spent going through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Our friend, Mark Carter of Torch Church in Illinois, came up with this reflection guide, and it helped me evaluate my heart as well as several different areas of life. Mark cheerfully gave me permission to share these questions here, in the hopes that some of them might speak to you, too, and re-energize you into a deeper walk with the Lord like they did with me. When and if you use this guide, please remember that it’s not meant to be taken legalistically – it’s simply a tool to help you search your heart before the Lord and help you identify potential growth and action areas. But give yourself grace – depend on the Lord’s guidance and strength for those areas in which you might want to be more purposeful, and be grateful for the things that are going well. And as you “slow down to speed up,” may the Lord meet you in a special and sweet way.
“SLOW DOWN TO SPEED UP”
Solitude Reflection Questions
by Mark Carter, Torch Church
Emotional:
- Is there anyone whose forgiveness I need to seek?
- Is there anyone I need to forgive?
- Where is the clutter in my life?
- Where am I ignoring something that God is telling me?
- What do I need to tell my accountability partner?
Spiritual:
- Am I closer to God today than I was January 1? What’s my spiritual growth process for this year? Have I scheduled my Sabbaths for this month? All of this year?
- Have I scheduled deliberate dates on the calendar to determinedly seek solitude, ponder, seek contentment, and listen?
- What could I change in my devotional life? What book should I spend the money on?
- What does my fasting life look like?
- Where do I need to forgive myself and lighten up?
Relational:
- Am I being too timid?
- Am I being too forceful?
- Am I being too arrogant?
- How is my submission to my authorities? Spouse? Pastor? Civil authorities? IRS?
- Would I rate my closest friendships a 10?
- (Marrieds) Would I rate my marriage a 10?
- (Marrieds) Would my spouse rate it a 10 (might want to ask over a nice dinner)? If it’s not a 10 ask this question, “What would it take to make it a 10 in the next year?”
- (Parents) Same question for each of my kids? Have I scheduled in date nights/ quality time with them for this year?
Physical:
- Do I have a physical scheduled this year?
- What’s my major physical focus for this year?
Financial:
- Are my finances in order?
- Do I have debt beyond my mortgage?
- What does God think about my present giving level?
Intellectual:
- What are my reading goals for this year?
Purpose/ Calling:
- What caused me the most stress in this last year? How am I going to fix that this year?
- Is there something I’m doing that knowing what I know now I wouldn’t do again? How am I going to fix this?
- What do I do “best” and how can I do more of it in this year and less of what I do “poorly”?
- What is a difficult or troubling situation in my life right now?
- What am I pretending *not* to know?
- What is my calling?
- What am I here for?
To hear the message to which these questions were an accompaniment, and to find a print-out of these questions, click the following link:
http://www.torchchurch.tv/2011/01/30/accelerate-slow-down-to-speed-up-5/
在西班牙醫院驗血
文/溫恂
Let Me Tell You About My Blood Test
Faith Walter, Missionary to Spain (International Teams, USA)
Posted: 17 Apr 2012 02:19 AM PDT
http://thesweetroad.com/ (Blog of Faith Walter)
[Spain’s] Socialized medicine never ceases to amaze me, usually because they try to cram as many people as possible into a limited number of appointments, which inadvertently means that you end up waiting for two hours in the waiting room before it’s your turn to see the doctor.
Today I had a blood test in the morning, and I expected to wait a while like I used to in La Coruña. This time, though – my first blood test in Santiago – I was amazed at how organized and efficient it was.
I arrived at the health center at 8:30am and checked in with the receptionist. She looked through a stack of labels and found the set with my name on them, peeled off one label and put it next to my name on this enormous list of people who would be getting blood tests this morning, and then gave me the rest of the labels.
I walked upstairs to the waiting area marked “Extraccións” (Gallego for “extractions” – and I don’t want to know what else they’re extracting) and stood in line. We slowly shuffled into a room where a nurse was waiting. She took my labels, put them on some test tubes, and then gave me the tubes.
The line moved through that first room and into a second, where there was a row of three desks with a nurse behind each desk. I sat down at one of the desks, and it took less than two minutes for the nurse there to take my tubes, poke my vein, fill up the tubes, give me a bandaid, and smile and send me on my way.
When I got back downstairs, it was only 8:45am – the entire experience had lasted 15 minutes – and the incredible thing is that in that short amount of time they had drawn blood from probably 30 – 40 people.
In reflection, I think the funniest thing is that I actually stood in a line to have my blood drawn. I’ve never done that before. But the staff were prepared, organized, and super-efficient, and I was impressed.
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
肉山可增不可糟蹋
下文是我大哥溫英樹最近寫的文章,寓意深遠,僅轉載供讀者欣賞。原載<客家雜誌>2012年3月號。
肉山可增不可糟蹋
文/溫英樹
我岳母目不識丁,心算能力卻勝過國中生,頗富智慧。
她曾說過饒富趣味的箴言:「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座『肉山』(泛指身家財產),要善於利用,如能維持,使『肉山』自給自足,越來越富裕時,進而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那就善莫大焉!反之,不愛惜地盡情揮霍,非但短期內『肉山』會越來越少,還會傾家蕩產,甚至淪為乞丐,害人害己,得不償失!」
我岳母雖已逝世數十年,我們一直遵行其「智者之言」,感覺到受益良多,日子過得愜意-甜蜜沁脾!
2012年2月28日 星期二
貪污經濟學簡介--葉秋南教授
貪污經濟學
作者: 葉秋南, 美國阿拉巴馬州立大學經濟學教授
(本文為中文介紹經濟學領域最近幾年才發展出來的【貪污經濟學】最好的簡介,深入淺出,值得參考。本文原刊載於【台灣經濟金融月刊】46卷4期,2010年4月,頁65-76。由於該文只在台灣出版,且只有紙本,不易獲得,蒙作者同意轉載於此,使有興趣的讀者得以線上閱讀。)
壹. 前言
經濟學家在探討經濟發展的策略時,非常重視社會習俗、文化背景、政治環境和宗教等因素。這些非經濟因素(non-economic factors)會影響人民的理念、思維和生活方式,進而左右他們的經濟行為。貪污可以說是融合這些非經濟因素的綜合產物。
對於開發中國家而言,貪污不但是造成貧窮落後的罪魁禍首,而且是阻擋一切改革的絆腳石。世界銀行(World Bank)每年撥出巨款,援助這些國家從事基本設施的建設,推廣教育,改善環境衛生,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但是由於這些國家貪污盛行,缺乏效率,導致成效不彰,無法達成預期的效果。
在冷戰時代,共產集團和民主陣營都是以經濟援助為手段,拉攏第三世界的國家以壯聲勢。這些國家只要投靠民主陣營,就可以獲得經援,而沒有人理會這些國家嚴重的貪污問題。世界銀行明知這些國家貪污盛行,大部分援助資金落入大小官員的口袋。但是基於政治上的考量,也不願深究。
1990年代,蘇聯(Soviet Union)解體,冷戰結束,國際間沒有意識形態之爭。民主國家不再投鼠忌器,可以放手全面出擊,以經援為手段,迫使開發中國家嚴格實施反貪措施,進行各項改革,以提高行政效率。同時,世界銀行撥出專款,資助專家學者參與貪污問題的研究。該行不但定期邀請經濟學家到該行進行專題研究,而且資助專家學者前往開發中國家從事實地調查。經濟學家從各個角度,探討貪污的起因和防治之道,並且分析貪污對經濟成長的影響。貪污經濟學於焉誕生。
貪污經濟學(Economics of Corruption)是利用經濟理論和分析工具來探討貪污問題的一門新興學問。在1970年代以前,貪污問題是政治學或社會學所探討的課題。經濟學家很少涉及貪污的課題。因為學術刊物對此課題不感興趣。在publish or perish的學術圈裡,經濟學家不願浪費時間和精力去撰寫無法發表的論文。因此,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Gunnar Myrdal把貪污的課題列為禁忌。
最先使用經濟學來探討貪污問題的學者是耶魯大學的Susan Rose-Ackerman教授,1975年她在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發表〝Economics of Corruption〞一文。從此以後,經濟學家開始鑽研貪污問題。到目前為止,約有3000篇論文討論貪污問題,其中約有500篇使用經濟分析工具來探討貪污對經濟成長的影響。目前貪污經濟學的文獻已經燦然大備,夠條件成為經濟學裡面的一門主修領域(major field)。有些大學的經濟系開設貪污經濟學的課程,有些經濟學的博士論文以此為題材。
本文第二節將介紹貪污經濟學的發展與內涵。第三節將討論貪污的定義、種類和衡量的方法。第四節將以美國和開發中國家為例,探討貪污對經濟成長的影響。第五節將提供一些防治貪污之道。第六節總結本文的討論。
貳. 貪污經濟學的發展與內涵
在本節我們要詳細的介紹幾位對貪污經濟學有重大貢獻的開路先鋒和奠基功臣及其有關的機構。
很早就有專家學者從政治的、社會的或文化的層面來探討貪污的問題。最先從經濟層面來探討貪污問題的學者是耶魯大學的Susan Rose-Ackerman教授。目前她是耶魯大學法律系和政治系合聘的講座教授(Henry R. Luce Professor of Law and Political Science)。她所教的課程包括:行政法、福利經濟學、政治哲學和貪污經濟學。有不少的研究生在她的指導下撰寫有關貪污問題的博士論文。
R
ose-Ackerman教授在1970年從耶魯大學取得經濟學的博士學位以後,即留在該校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她的著作等身,發表的論文和專著不計其數。其中對貪污經濟學的發展影響最深遠的有下列幾種。
1975年Rose-Ackerman開風氣之先,首先使用「貪污經濟學」(Economics of Corruption)這個名詞做為論文的的標題,以搶灘的方式在經濟學的專業刊物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上發表。由於她的此一創舉,把貪污問題擠入一向忽視貪污問題的經濟學術刊物,啟發經濟學家對貪污問題的興趣,在經濟學術的領域種下一顆種子。1978年她出版專著Corruption:A Study of Political Economy,這一本書成為研究貪污經濟學的早期重要文獻。
1995年James D. Wolfensohn擔任世界銀行的總裁,他非常關心開發中國家的貪污問題,開始推動反貪措施,並且撥出經費,獎勵和資助學者從事有關貪污問題的研究。1995到1996年期間,Rose-Ackerman教授應邀到世界銀行擔任客座研究學者。她在此得到難得的機會,與有豐富實際經驗的世銀專家日夜切磋,探討貪污的有關課題。她把這一年來的研究心得寫成三篇精闢的論文,這些論文成為研究貪污經濟學的學者必讀的文獻。
1999年她把一生研究貪污經濟學的心得寫成專著,即Corruption and Government:Causes, Consequences, and Reform,探討貪污的成因,分析貪污的後果,並且提供改革的建議。這是一本討論貪污問題的經典之作,曾經被翻譯成13國的文字,是一部貪污經濟學的寶典。
2006年她收集了歷年來傑出學者所發表的有關貪污經濟學的論文一共19篇,她把這些論文分門別類,編成手冊,即International Handbook on the Economics of Corruption。該手冊分為五個部份,分別探討有關貪污的五個課題;即貪污與不良監管體制的關聯,貪污與制度性之結構的關聯,社會主義轉型過程中所產生的貪污問題,有關貪污的調查與實驗,以及防治貪污之道。這一部手冊理論與實際並重,是一部研究貪污經濟學極有價值的參考書。
另外一位對貪污經濟學有重大貢獻的學者是創設貪污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 Index, CPI)的Johann Graf Lambsdorff教授。他於1965年在法蘭克福(Frankfurt, Germany)出生。1984年進入法蘭克福大學,主修數學。畢業後進入哥廷根大學(University of Goettingen)攻讀經濟學,於1994年取得經濟學的博士學位後,即留在該校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2003年轉到University of Passau,擔任該校的經濟系主任。
Lambsdorff教授在研究所開設貪污經濟學的課程,供研究生進修。他把法律、倫理學、政治學和社會學融合於一爐,開創出一門新興的學問。課程的內容包括下列課題:主人與代理人的倫理模型,福利經濟學的分析方法,競租理論,政治經濟學,竊盜政治(kleptocracy)模型,制度經濟學,貪污的交易契約,以及貪污對政策的信任度(credibility)與投資決策的影響。他認為要消除貪污,必須先透徹的瞭解貪污,猶如要打敗敵人就得先徹底瞭解敵人。這就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道理。此外,他還為政府官員和工商企業人士開設有關貪污問題的短期講習班,幫助這些人士瞭解貪污的本質和防治之道。由於Lambsdorff教授的苦心經營,目前University of Passau已經成為研究貪污經濟學的重鎮。
Lambsdorff對貪污經濟學的另一項重大貢獻是他接受透明國際社(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TI)的委託,編製貪污印象指數。目前全世界都用這項指數來做為衡量貪污的工具。學者用它做為研究貪污問題的基礎,政治人物和工商企業人士用它衡量一國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政治環境,做為經濟援助和投資決策的考量因素。因此,需要透過吸引外資來推動經濟發展的開發中國家對於這一項指數非常在意,指數低的國家開始想辦法從事政治和經濟改革來減少貪污,提昇指數。有些開發中國家邀請他前往講解貪污的有關問題,協助他們建立反貪措施。
由於他多年來實際參與有關貪污資料之收集,協助制訂反貪污措施,累積了非常豐富的經驗。他把這些寶貴的經驗寫成專著,即The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of Corruption and Reform:Theory, Evidence, and Policy,於2007年初版。他熟悉各種貪污的伎倆和反貪措施。在書中,他根據自己的觀察和親身體驗,詳細的評估各種現成的反貪措施和其他學者的研究成果。同時,針對各式各樣的貪污伎倆,提出有效的反制對策。這是一部研究貪污經濟學的學者必讀之書,也是政府官員制訂反貪措施的寶貴指南。
談到透明國際社和CPI,飲水思源,我們不得不介紹它的創辦人Peter Eigen。他於1938年在德國奧格斯堡(Augsburg, Germany)出生。他的專業訓練是法學。Eigen本來在世界銀行服務,擔任主管援助非洲及拉丁美洲國家的職務。世界銀行每年撥出巨款,協助這些國家消滅貧窮,提昇人民的生活水準。由於這些國家的行政效率低落,官吏貪污盛行,大部分的援助款項都落入貪官污吏的荷包,真正用於貧民身上的金額寥寥無幾。Eigen親眼看到貪污所造成的災害,使這些立意甚善的援助計畫功敗垂成。他認為要解救這些貧窮無靠的貧民,必須先杜絕貪污,提高行政效率,否則再多的援款也無濟於事。於是他於1993年在柏林創設透明國際社,宣傳貪污的禍害,喚起民眾對貪污的認識,並且聯合全世界各階層人士共同推動反貪措施,以期根除貪污,進而消滅貧窮,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由於透明國際社的奔走呼籲,聯合國遂於2005年簽訂反貪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Corruption),並且規定每年12月9日是國際反貪日(International Anti-Corruption Day)。OECD也有類似的公約,即OECD Anti-Bribery Convention。
透明國際社是一種全球性的民間社團組織,目前有100個國家設有分社,對社員國提供有關貪污問題的技術協助和諮詢工作。1995年該社委託Lambsdorff教授編製貪污印象指數,做為衡量各國貪污程度的工具。
Eigen在創辦透明國際社以後即活躍於國際政壇和學術界。他曾先後在Frankfurt、Georgetown、Johns Hopkins和Harvard等大學擔任客座教授。2006年他擔任天然資源產業透明運動(Extractive Industries Transparency Initiative, EITI)的主席。該運動是在協助天然資源(如石油)豐富的開發中國家建立合乎國際標準的會計制度,有效的稽察和審計天然資源的收支情況,使之透明化,促使這些資源的收入由全民分享,而不要被少數權貴壟斷獨享。2007年他參加非洲進步小組(Africa Progress Panel, APP),目的在喚起世界各階層的領袖對非洲問題的重視,提供必要的援助,改善非洲人民的生活。
由於Eigen大力鼓吹,宣揚貪污的禍害,引起世人對貪污問題的重視,引發專家學者的研究興趣,推廣貪污經濟學的發展。
貪污問題本身就是一種社會問題。貪污問題的研究離不開社會學的範疇。經濟學家必須吸收社會學的養分來滋潤和充實貪污經濟學的內涵。我們需要一位擁有經濟學背景的社會學家來充當溝通這兩門學問的橋樑。現在我們所要介紹的Stanislav Andreski是充當這項任務的最佳人選。
Andreski於1919年在波蘭Czestochewa出生,2007年在英國去世。他一生充滿驚險與傳奇。二次大戰以前,他在波蘭的Poznan大學攻讀經濟學。1939年二次大戰爆發,德國和蘇聯合攻波蘭。Andreski被徵召入伍,擔任波軍軍官,抵抗蘇聯的入侵。不幸戰敗而被俘。後來經歷九死一生,輾轉逃到英國,加入在英國成立的波蘭軍隊,同時在倫敦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LSE)選修經濟學。
此時,匈牙利籍猶太裔著名社會學家Karl Mannheim因逃避希特勒的迫害而逃到英國,在LSE教授社會學。他鼓勵Andreski研讀社會學大師Max Weber的著作。Andreski接觸到Weber的著作以後,即對Weber崇拜著迷,遂改變初衷,改習社會學。1953年Andreski由LSE取得博士學位,隨即應聘前往位於南非的Rhodes大學任教。1964年他在Reading大學創設社會學系,並且擔任該系系主任。
1960年他應聘前往智利擔任客座教授,目睹該國貪污盛行,大地主和大財閥把持政治,壟斷經濟,造成貧富不均,大部分的人民仍然在貧窮線上掙扎。他根據自己的親身經驗和社會學的專業訓練,寫成Parasitism and Subversion:the Case of Latin America,於1966年出版。1962年他應聘前往奈及利亞(Nigeria)的社會經濟研究所(Nigerian Institut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Research)擔任高級研究員,協助該國擬訂經濟發展計畫和策略。他親身目睹非洲國家的大小官員不但索取賄賂,而且盜用公款。尤有甚者,國家元首直接從國庫盜取公款,或把先進國家和國際機構的援助和貸款據為己有。他是第一位學者首先使用
Kleptocracy一詞來表示一個國家的最高元首,利用職權從國庫中盜取公款的政體。這些非洲國家從最高元首一直到最低級的官員無人不貪,貪污成為一種根深蒂固的體制。他把兩年來在奈及利亞的親身經歷寫成專著:The African Predicament:A Study of the Pathology of Modernization,於1968年出版。以上Andreski所寫的兩部專著成為早期研究貪污經濟學人士的主要參考文獻,提供有關貪污的第一手資料。
1990年代蘇聯解體,它所建立的共產主義經濟制度也隨之瓦解。共產主義的國家要從共產主義的計畫經濟轉換為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在轉換過程中製造許多貪污的機會,使轉換過程艱辛而緩慢。有鑑於此,俄國和西方的一些經濟學家共同發起,於1992年在莫斯科創設新經濟學院(The New Economic School, NES),以培養和訓練資本主義的經濟學家。該校聘請美國和西歐著名的經濟學家任教。每年抬收100名大學畢業生,畢業時授與經濟學碩士學位。其中約有20名的畢業生由學校推荐前往英美著名大學(如哈佛、MIT和劍橋)繼續深造,攻讀博士學位。
新經濟學院所開的課程和英美大學無異,唯一不同之處是,該院特別注重貪污經濟學,把它列為必修科目,成為研究轉換經濟學(Economics of Transition)的主要課題。該院所開的貪污經濟學的授課內容包括下列課題,該課首先指出,貪污是一種經濟的、社會的和政治的問題,以及它在經濟制度的轉型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貪污和競租活動(rent-seeking behavior)的區別,基本的競租模型,靜態和動態的競租模型,不法的競租範例,基本的貪污模型及其分類,使用遊戲理論(game theory)來探討貪污問題,動態的貪污模型,具有貪污效率的經濟制度,利用統計和計量方法來研究貪污問題。
參. 貪污的定義、種類與衡量
一、 貪污的定義和種類
要對貪污下一個周全的定義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貪污在不同的社會有不同的意義。在亞洲,送禮是禮尚往來的社會習俗。但是在歐美國家,送禮可能構成觸犯刑章的罪行。
從法律的觀點言,凡是濫用公權力來獲取私利的行為就是貪污。根據此一定義,官員代表政府行使公權力,如果為了私利而從事下列事項者,就構成犯罪行為(1)為了私利而不依法律或常規執行公務(諸如司法官員),(2)為了私利而沒有善盡職責(諸如警察和海關官員),(3)非法挪用公款作為私用,(4)向人民收取不當費用(諸如核發執照、護照和許可證的官員),(5)為了獲得私利而妨害選舉(諸如買票和作票),(6)替政府採購時,收取回扣,(7)盜賣或賤賣政府財產,(8)為了取得私利而危害民眾的安全(諸如公共工程的監工官員)。
不同的貪污方式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和後果。例如上述第(4)項,向人民收取不當費用就有兩種不同的貪污方式,即只貪不偷(corruption without theft)和連貪帶偷(corruption with theft)的貪污。只貪不偷的貪污是官員收取的執照費高於政府的規定費用。官員把官定的費用繳給政府,而把高出的費用據為己有。這種敲竹槓的貪污方式會引起人民的反感,人民就會檢舉告發。因此,這種貪污不但不會影響國庫收入,而且容易防治。連貪帶偷的貪污是官員收取低於官定的執照費,而把全部的費用吞沒,不繳給政府。這種貪污不但會影響國庫收入,而且不易防治,因為人民有甜頭,不會告發。同時,這種貪污還會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果。因為正派的廠商要繳官定的費用,成本高於那些走邪門的廠商,在市場上處於不利的競爭地位。
自從貪污經濟學興起以後,有些經濟學家把古代的君主政治(monarchy)和竊盜政治劃上等號。古諺云:竊鉤者誅,竊國者侯。一個強盜取得政權以後,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學者又把竊國的強盜分成兩種,即安寨為營的寨主(stationary bandit)和流寇(roving bandit)。聰明和有才略的寨主會作長治久安之計,他們從事建設,發展經濟,善待百姓。他們懂得要吃雞蛋,就得好好照顧母雞的道理。古時的國王和皇帝都屬於這一類的寨主(當然也有昏庸無道的暴君)。流寇則是有組織的強盜集團,沒有地盤,到處掠劫,殺雞取卵。中國歷史上的張獻忠和李自成就是典型的流寇。
貪污對於不同國家的經濟成長有不同的影響,因此,經濟學家又把貪污分為兩種:即初級貪污(primary corruption)和次級貪污(secondary corruption)。初級貪污係指人類貪婪的本性,有人意志薄弱,無法抑制這種本性而貪污。次級貪污表示政府無法有效的控制這種貪婪,致使貪污蔓延,效率減低,削弱國本。初級貪污不會影響經濟成長,次級貪污則會妨礙經濟成長,並且會阻擋各項政經改革。
由於貪污會造成缺乏效率和造成不公平,因此,從經濟學的觀點言,凡是會引起缺乏效率或造成不公平的行為都是貪污。Corruption一詞也有腐化和墮落的意思。根據這個定義,貪污的範圍非常廣泛,不但包括貪財(venality)枉法(illegal)的行為,而且還包含不牽涉到金錢或法律規章的腐化墮落行為。最顯著的例子是智識份子的墮落(intellectual corruption)。這種無形的貪污是指專業的智識份子,明知政府的決策錯誤,施行以後,會造成災難,使百姓遭殃。但是為了保護既得的祿位,或缺乏道德勇氣,不敢根據本身的專業知識,向決策者建言,剖析利害,使決策者有所警惕,避免一場災難。
知識份子的墮落所造成的後果,有時會比有形的貪污更嚴重。這種事例,在歷史上屢見不鮮,不勝枚舉。例如,秦朝的滅亡就是丞相李斯犯了智識份子的墮落所造成的。秦始皇病危時,預立詔書,要傳位給為人正直又有治國才幹的長子扶蘇(因反對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政策而被派往北方監軍),並且下詔催他立刻趕回咸陽,守候喪葬,準備即位。奸臣中車府令趙高另有陰謀,扣留秦始皇召回扶蘇的信亟。秦始皇死後,李斯在趙高的威脅利誘下,利慾薰心,同意篡改詔書,並且賜死戍守北疆的長子扶蘇和大將軍蒙恬,擁立昏庸無能的公子胡亥為秦二世。胡亥即位後,不但不理朝政,由趙高獨攬大權,而且驕奢淫侈。不到四年,秦朝就滅亡了。我們設想,如果李斯有道德勇氣,具備知識份子「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使命感,以丞相之尊,一方面拒絕「指鹿為馬」的奸臣趙高的利誘,不跟他同流合污,同時派遣密使,趕往通知扶蘇和蒙恬班師回朝,擁立扶蘇為秦二世。如此一來,整部中國的歷史就得重寫了。
二、 貪污的衡量
貪污是行賄者和受賄者雙方在暗中進行的,外人很難得知。我們無法用數字來表示某一國在某一年有多少貪污案件。我們只能用問卷調查的方式,把問卷發給外國和本國的企業領袖、高級經理人員、專家學者、政策分析家、國家風險分析員、新聞記者和銀行家各界人士,徵詢他們對於所接觸過的國家貪污情況的看法,根據他們自己的經驗和印象,給這些國家打分數,然後編成指數。我們就可以利用這些指數來比較世界各國貪污的程度。
目前有許多民間機構從事於世界各國貪污的調查工作,諸如國際國家風險指南(International Country Risk Guide),國際犯罪受害人調查(International Crime Victim Surveys),以及前面介紹過的透明國際社。這些機構都在編製世界各國的貪污指數,提供各界人士參考。其中最著名的是透明國際社,它所編製的貪污印象指數廣被世界各國的公私機構所採用。
透明國際社於1995年開始編製貪污印象指數,限於財力,該社並未親自辦理問卷調查工作,而是綜合下列10個民間機構所提供的16種問卷調查所獲得資料來編製的:(1)World Economic Forum,(2)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Switzerland,(3)Information International,(4)World Bank,(5)Columbia University,(6)Political and Economic Risk Consultancy,(7)Pricewaterhousecooper,(8)A Multilateral Development Bank,(9)Gallup International,(10)World Bank and EBRD。當然並非每個國家都有16種問卷調查,但是一個國家要有3種以上的問卷調查資料才會有貪污印象指數。
貪污印象指數的數值最低是0,表示最貪污,最高的數值是10,表示最清廉。所以,指數的數值越高,表示越清廉。指數的數值越低,表示越貪污。
根據透明國際社的標準,如果一國的指數低於5.0,就算是貪污盛行的國家。2008年貪污印象指數所涵蓋的180個國家中,有126個國家的指數低於5.0,佔總數的70%,可見貪污的普遍性。如果一國的指數低於3.0,就是貪污極度嚴重的國家。在180個國家中,有71個國家的指數低於3.0,佔總數的39%,亦即有五分之二的國家有極度嚴重的貪污問題。這些國家都是國民所得低落的貧窮國家,貪污是造成這些國家貧困的主要原因,也是構成全面改革的最大阻力。
如果一國的貪污印象指數在9.0以上,就是屬於最廉潔的國家。2008年有下列6個國家被評定為最廉潔的國家:丹麥(9.3)、紐西蘭(9.3)、瑞典(9.3)、新加坡(9.2)、芬蘭(9.0),和瑞士(9.0)。這些國家也是屬於人均所得高的國家。
亞洲主要國家的貪污印象指數和排名如下(括號內第一個數字是排名,第二個數字是指數):新加坡(4,9.2)、香港(12,8.1)、日本(18,7.3)、台灣(39,5.7)、南韓(40,5.6)、馬來西亞(47,5.1)、中國(72,3.6)、泰國(80,3.5)、印度(85,3.4)、越南(121,2.7)、印尼(126,2.6)、菲律賓(141,2.3)。
肆. 貪污對經濟成長的影響
貪污的問題牽連廣泛,諸如政治環境、司法制度、人事制度、公職人員的待遇與素質、社會風氣與習俗,都與貪污有關聯。我們可以說,貪污所涉及的因素幾乎包括所有影響經濟成長的非經濟因素(non-economic factors)。因此,要建立貪污與經濟成長之間的關聯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
根據透明國際社所公佈的2008年貪污印象指數,我們發覺,指數高的國家都是高所得的先進國家,而指數低的國家都是低所得的落後國家。由此,我們得出一種直覺的結論:即貪污會影響經濟成長,進而決定所得的高低。但是有些經濟學家使用迴歸分析的結果發現,在高所得的先進國家當中,貪污與經濟成長(用人均所得來表示)之間的關係並不顯著。而在低所得的落後國家當中,兩者之間具有相當顯著的關連。質言之,在高所得的先進國家,貪污對經濟成長沒有顯著的影響,而在低所得的落後國家,貪污對經濟成長有相當重大的影響。
何以貪污對這兩類國家的經濟成長產生不同的影響?我們可以利用前面介紹過的初級貪污和次級貪污的概念來解釋。
自私和貪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擁有權勢的官員,面對唾手可得的財貨,沒有不會動心的。因此,無論是先進國家或是落後國家,初級貪污是無法避免的。在高所得的先進國家,除了擁有高科技來提昇生產力以外,還具備優良的政治環境、完備的法律規章、健全的司法制度和合理的人事制度。這些完善的典章制度構成了阻擋次級貪污的反制因素,有效的防止次級貪污的發生。在這些國家,貪污只限於少數無法控制貪婪本性的官員,屬於初級貪污。這些零星的偶發貪污案件一經發現,有關當局立刻處理,不會蔓延,也不會影響整個經濟體系的運作。因此,貪污對這些國家的經濟成長沒有不利的影響。
根據透明國際社的評鑑,美國的貪污是高所得的先進國家中最嚴重的。美國的貪污印象指數只有7.3,排名18,不但比不上北歐諸國,而且還不如人均所得比它低的新加坡和香港。所幸美國的政治穩定,高度民主化,司法和人事制度健全,教育普及,一般民眾無法容忍不誠實的官員。在美國要成為公眾人物,一個人必須正直、誠實和廉潔,其人品必須完美無缺(beyond reproach)。加以媒體對公眾人物的要求特別嚴格,一有風吹草動,就會鍥而不捨的追蹤調查,替人民監察公眾人物的言行。這些因素構成了阻擋次級貪污的反制因素,使次級貪污無由產生。例如,去年11月,Barack Obama當選總統,他在參議院的遺缺依法由州長派人遞補。州長Rod Blagojevich有意把這個遺缺賣給出價最高的角逐者。結果錢還沒到手,就被司法當局偵知,立刻被捕。伊利諾州的議會立即採取行動,於2009年1月29日全票通過罷免案,由副州長取代。而他的貪污官司法院還沒有時間審理呢!
上面我們以美國為例來說明,高所得的先進國家具備高度的政治彈性和優良的民主制度,因而產生了許多有效的反制因素來阻擋次級貪污的發生。因此,雖然初級貪污屢見不鮮,並未妨礙經濟成長,國民所得仍能持續增加,維持首屈一指的經濟大國地位。
在貧窮的落後國家,由於政治環境惡劣,司法和人事制度不健全,媒體接受政府或犯罪集團的津貼,不但無法發揮監督的功能,反而要替不法之徒掩飾。加以人民對貪污的不當認知,認為貪污斂財是理所當然的事。總之,這些國家缺乏完善的典章制度來作為阻擋貪污的反制因素,致使次級貪污盛行。
我們都知道,經濟成長來自投資,而投資需要誘因和資本。一個國家要有穩定的政治環境,有效率的官僚體系,以及健全獨立的司法制度,有效的保障個人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才能引發企業家的投資意願,並且吸引到投資所需的資金。私人的財產有了保障,人民由生產活動所累積的財富不會被人搶走(不僅是強盜,還包括政府的沒收、不合理的租稅和官僚的索賄),人們才願意辛勤的工作,研發新的產品,增加生產,創造更多的財富,提高所得,促進經濟成長。低所得的落後國家由於次級貪污盛行,無法提供上述有利的投資環境來激發企業家的投資意願。投資人裹足不前,經濟就無法成長。這就足以說明,貪污對這些國家的經濟成長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歷來非洲及拉丁美洲等開發中國家,由於次級貪污盛行,阻礙經濟發展,始終無法擺脫貧窮落後的困境。蘇聯解體以後,新成立的一些共和國,諸如俄國(指數2.1,排名147)和烏克蘭(指數2.5,排名134),雖然科技發達,但是由於次級貪污盛行,被透明國際社評定為貪污極度嚴重的國家(指數低於3.0),致使經濟改革和轉型困難。
伍. 貪污的防治之道
如果我們把貪污看成一種病症,要醫治這種疾病,就得先找出病因。貪污源自人類貪婪的天性,人們擔任公職有機會貪污以後,就要想辦法壓制這種貪婪的本性。這就得從心理建設開始,培養服務公職的正確觀念,摒棄「升官發財」的封建思想。甘迺迪(John F. Kennedy)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呼籲美國人民不要問國家能為我做什麼,而要問我能為國家做些什麼。擔任公職、服務人群,是人民對國家效忠,熱愛同胞的一種具體表現。這是每位公民的基本權利,也是每位公民應盡的義務。政府官員更應具備「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使命感,抱持犧牲奉獻的精神,全力以赴,為國家的利益和人民的福祉效勞。用心理建設來改變思維(mentality),建立明辨是非的正確觀念,是防治貪污的治本之道。
貪婪雖是人類的本性,但是並非人人都會貪污。一個人要有貪污的動機和機會,才會貪污。貧窮一向是貪污最主要的動機。一般而言,落後國家的公職人員待遇菲薄。如果他們無法靠薪水度日,基於人類求生的本能,有機會貪污就會盡量貪污,而顧不得法律和道德規範。「生存重於守法」成為落後國家官僚貪污的最佳藉口。
開發中國家設有許多管制措施,而對於管制規章又沒有嚴格的界定與規範,官僚享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因而製造許多貪污的機會。有些官僚為了貪污,設立更多的管制措施,以便創造更多的貪污機會。蘇聯解體以後,新成立的共和國在經濟的轉型過程中,創造了許多貪污的機會。
如何清除貪污的動機和機會,貪污經濟學提供了下列幾種治標性的防治之道。首先,政府要進行下列人事制度的改革,以消除貪污的動機:(1)公職人員超出黨派,保持政治上的中立,唯才是用;(2)建立專業的人事制度,職業有保障,不受政黨輪替的影響;(3)公平合理的待遇和升遷管道;(4)避免利益衝突,不得擁有與本身職務有關的產業;(5)健全的退休制度,提高貪污的機會成本;(6)賞罰分明,激發官僚奉公守法,忠勤服務的本能。
其次,政府要進行下列經濟政策的改革,以消除貪污的機會:(1)降低關稅,剷除國際貿易的障礙;(2)讓市場機能決定匯率和利率;(3)取消對企業的補助和津貼;(4)盡量簡化申請手續;(5)教育一般民眾,使他們熟悉一般人民應享的基本權利;(6)掃除妨礙企業家創業的一切障礙;(7)廢除政府擁有的獨占事業,把它私有化;(8)徹底執行對銀行業的監督。
此外,要根除貪污,除了反貪措施以外,政府還要進行下列制度上的改革:(1)健全司法制度;(2)改善預算、財務管理和稅務行政;(3)調整政府的結構和程序;(4)保障言論自由,發揮媒體監督的功能;(5)強化內部和外部的制衡;(6)對於根深蒂固的貪污行為要採取果斷的措施,嚴辦幾件涉及有力人士的貪污案件,並且把辦案的過程透明化,以顯示政府肅貪的決心。
在科技發達,金融國際化的今日,要防治貪污,除了上述所提的各項措施和改革以外,政府還要尋求國際間的通力合作,才能使貪官污吏無所遁形,貪墨之財無所隱藏。尤其是從事竊盜政治的國家元首,他們既然有本事從國家盜取公帑,就有能力把贓款輕易的匯出國外隱藏。根據透國際社的調查資料顯示,在從事竊盜政治的國家元首排名榜中,以前印尼總統蘇哈托(Suharto)排名第一,由國庫中竊取150億到350億美元,第二名是以前菲律賓總統馬可仕(Marcos),由國庫中盜走50到100億美元,第三名是以前剛果的總統莫布杜(Mobutu),由國庫中盜走50億美元。他們把這些贓款匯到瑞士隱藏。
瑞士的銀行服務不但品質優良,冠稱全球,而且對存戶的身份嚴守秘密。自18世紀以來,法國的高官巨賈都把錢存入瑞士銀行,不但安全而且可以保密和逃脫。1930年代希特勒執政以後,實施外匯管制,嚴禁德國人民把錢存入外國銀行,違者處死。他利用蓋世太保(Gestapo)滲透進入瑞士銀行,查出三位德國人有存款,這三人都被處死。此時瑞士銀行警覺到,他們不但要保障存款的安全,而且還要保護存款人生命的安全。瑞士的國會遂於1934年通過法案,嚴禁銀行透露存款人的身份,違者不但要擔負民事賠償責任,而且還要坐牢,把洩密以刑事犯論處。
凡事過猶不及,有利必有弊。1934年的銀行秘密法實施以後,瑞士成為貪官污吏隱藏贓款和不法集團洗錢的天堂。由於瑞士銀行對存戶的資料嚴守秘密,妨礙刑事案件的調查,1980年代以來,各國政府開始對瑞士施加壓力,尋求合作,共同打擊罪犯。受到各國從四面八方湧來的壓力,瑞士銀行逐漸鬆口。瑞士是國際刑事警察組織(International Criminal Police Organization)和金融行動工作小組(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的成員。當其他成員國的司法當局在調查有關洗錢、貪污、詐欺、販毒或走私槍枝的罪犯時,可以請求這兩個機構的協助,取得調查所需的資料。最後,瑞士國會於1998年制訂洗錢法(Money Laundering Act),允許銀行配合刑事案件的調查,不但可以提供存款人的資料,而且還可以凍結存款或把存款交給當事國的政府(最近菲律賓的政府透過這個管道,逐漸追回馬可仕的贓款)。從此以後,貪官污吏和犯罪集團想利用瑞士銀行來銷贓就行不通了。
陸. 結論
本文之主要目的在介紹經濟學裡面的一門新興學問,即貪污經濟學,它利用經濟理論和分析工具來探討貪污所牽涉到的各項問題。貪污源自人類貪婪的本性,無論先進國家或落後國家都有貪污問題。貪婪是一種心理狀態,因此,本文主張,要消除貪污就得從心理建設開始。本文借用政治彈性理論,把貪污分為初級貪污和次級貪污,用來解釋何以貪污對先進國家和落後國家產生不同的影響。
由於貪污不但會阻礙經濟成長,而且還會腐蝕社會,削弱國本,使整個國家陷入貧窮落後的深淵。因此,許多開發中國家體認到,要發展經濟,提高所得,改善人民的生活,就得先剷除這項妨礙成長的障礙,並且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新加坡和香港在反貪運動中成效最宏著,舉世稱羨。
新加坡是全世界防治貪污最有成效的國家。它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來自政治領袖的領導風格以及肅貪的決心。1959年李光耀取得政權,就任總理。他以身作則,樹立清廉正直的行政風格,並且下定決心,全力推行反貪運動,對於貪污的官吏,不論地位和背景,一律加以嚴厲的制裁。
新加坡的反貪運動採取下列幾項措施:(1)大幅提高公職人員的待遇,使他們的薪水高於私人部門。待遇高不但可以養廉,消除貪污的動機,而且有助於吸引優秀人才到政府部門工作;(2)建立官員的輪調制度,使他們無法和有利害關係的民眾建立交情,堵塞行賄的方便之門;(3)獎賞拒絕收賄的官員,鼓勵民眾檢舉貪污;(4)簡化法規和辦事手續,並且公告周知;(5)實施便民政策,取消不必要的申請和請示,降低規費,減少官員貪污的機會。
由於政府一貫的反貪作風,人民深信政府肅貪的決心和能力,全力配合政府全面打擊貪污。有了人民的支持和合作,新加坡的反貪運動取得輝煌的成就。
香港於1974年設立廉政公署(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全面推動反貪措施。透過有效的偵測,調查和控訴來追究貪污案件,並且採取預防措施,消除貪污的機會。同時,教育民眾,使他們了解貪污的禍害,改變民眾對貪污的觀念和態度,尋求他們的支持和協助。
在反貪運動中,香港開啟一項司法史上的先例,採用一項違反民主國家法律之基本原則的措施,即「在證實無罪之前,先認定有罪」(guilty until proven innocent)。香港的官員每年都要申報個人的財產。如果一年內財產增加的數目超過薪資所得所能累積的數目,除非官員能夠提出合理的解釋(諸如繼承遺產或中了彩券),否則就要以貪污罪論處。
由於全力肅貪的結果,新加坡和香港的政府廉潔,行政效率高,導致政治穩定,經濟繁榮,人民的生活水準僅次於日本,是亞洲最高的少數國家。他們成功的範例,受到世界各國的推崇與讚揚,值得我們效法。
參考文獻
1. Aberto Ades and Rafael Di Tella (1999), “Rent, Competition, and Corrup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89, No. 4, pp 982-993。
2. Stanislav Andreski (1966), Parasitism and Subversion:the Case of Latin America, London:Weidenfeld and Nicolson。
3. Stanislav Andreski (1968), The African Predicament:A Study in the Pathology of Modernization, New York:Atherton Press。
4. Pranab Bardham (1997), “Corruption and Development:A Review of Issues”,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Vol. 35, pp 1320-1346。
5. Johann Graf Lambsdorff (2007), The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of Corruption and Reform:Theory, Evidence, and Policy,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 Joseph Lapalombara (1994), “Structural and Institutional Aspects of Corruption”, Social Research, Vol. 61, No. 2, pp 325-350。
7. Paolo Mauro (1995),” Corruption and Growth”,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cx, No. 3, pp 681-712。
8. Paolo Mauro (1997), Why Worry About Corruption, Washington, D.C.: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9. Susan Rose-Ackerman (1975),” Economics of Corruption”,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Vol. 1V, pp 187-203。
10. Susan Rose-Ackerman (1978), Corruption:A Study of Political Economy, New York:Academic Press。
11. Susan Rose-Ackerman (1997a), “Corruption, Inefficiency, and Economic Growth”, Nordic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24, pp 3-20。
12. Susan Rose-Ackerman (1997b),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rruption”, in Kimberly Ann Elliott, ed., Corruption and the Global Economy, Washington, D.C.: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p 31-60。
13. Susan Rose-Ackerman (1997c), “The Role of the World Bank in Controlling Corruption”, Law and Policy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Vol. 29, pp 93-114。
14. Susan Rose-Ackerman (1999), Corruption and Government:Causes, Consequences, and Refor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5. Susan Rose-Ackerman (2006),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n the Economics of Corruption, Northampton, MA:Edward Elgar Publishing Inc.。
16. Andrei Shleifer and Robert W. Vishny (1993),” Corruption”,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108, pp 599-617。
17. Jakob Svensson (2005), “Eight Questions about Corrup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Vol. 19, No. 3, pp 19-42。
18. Herbert H. Werlin (2002), “Secondary Corruption:The Concept of Political Illness”, The Journal of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tudy, Vol. 27, No. 3, pp 341-362。
19. Chiou-nan Yeh (2007), “Corruption,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Growth”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Atlantic Economic Society, March 12-18, Madrid, Spain。
本文原刊載於【台灣經濟金融月刊】46卷4期,2010年4月,頁65-76。蒙作者同意轉載於此。本文受著作權法保護,引用本文內容,務必註明本文出處,包括論文題目,作者姓名,及出版月刊名稱及出版年月。
2012年1月26日 星期四
轉載: 華府國建聯誼會1991-1992舉辦大型研討會之回顧 呂崇基
關鍵之秋的歷史見證:
華府國建聯誼會1991-1992舉辦大型研討會之回顧
呂崇基
華府國建聯誼會自1975年創辦至今已有三十五年歷史,目前會員有三百多位,都是本地區學術及專業人才之精英。多年來本會以純學術研究及專業客觀的態度與超然開放的立場來舉辦各項領域的學術研討會,包括政治、外交、經貿、財金、農業、科技、環保、衛生醫療、勞工、及海峽兩岸關係。在歷届總召集人的領導及幾位幹事的通力合作下,這些研討會均得以順利圓滿完成。
1991-1992年正值台灣經濟社會及政治劇烈變化之際,可說是國家發展的關鍵時刻。本會適時於1991年11月9-10日一連兩天舉辦一個大規模的“大華府地區海峽兩岸民間交流研討會”,繼而在1992年9月5-7日一連三天舉辦一個以“如何建設台灣成為一個廿一世紀的現代化社會”為主題的研討會。這兩個別具特色的研討會除了在規模上堪稱空前盛大之外,內容也非常豐富。以上兩個研討會都提出非常精闢實用的見解與政策建議,提給台灣朝野、學術機構及民間團體參考,事後回顧,相信有助於之後台灣的國家經濟與社會的建設,影響深遠,其中的許多建議至今仍有參考價值。本人有幸在此關鍵之秋,親身參與這兩次研討會的籌畫與執行,藉著這次慶祝華府國建聯誼會設立三十五周年以及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周年而出特刊時, 簡述這兩次研討會的內容、過程及經驗,作為華府國建會歷史見證之一,以供各界參考。本文分兩部份,第一部份為1991年研討會;第二部份為1992年研討會。
一九九一年大華府地區“海峽兩岸民間交流研討會”
本研討會的主題、目的與宗旨
本研討會的主題是“如何促進海峽兩岸民間交流“。目的是”以學術研究及開放立場研討海峽兩岸民間交流之現況與發展。
海峽兩岸民間交流近來迅速發展。台灣方面由民間成立一年多的“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海基會)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陸委會)的委託,曾數度組團前往大陸,與大陸方面負責處理兩岸交流業務的官員會晤,尋求建立兩岸溝通的適當管道,以處理兩岸交流所衍生的問題。這些會晤象徵兩岸交流進入一個實際接觸的階段。另一方面,大陸當局也屢次就雙方的問題發表談話。我們覺得對兩岸民間交流各種議題有深入探討的必要。
華府國建聯誼會基於對兩岸民間交流議題的關心,並希望對兩岸交流的發展略盡綿薄,以促進兩岸民間交流,特在海基會、青輔會、聯合報系及中國時報系的贊助下,於1991年11月9-10日假馬利蘭州洛克威爾市假日大旅館(Crown Plaza Holiday Inn, Rockville, Maryland)主辦“大華府地區海峽兩岸民間交流研討會“,以學術的立場,開放的態度,集合各方人士一起討論有關交流的各種議題,希望在兩天的會期中提出具體且切合實際、並立即可行的建議,以增進兩岸交流及溝通。
這次研討會有來自美國、台灣及大陸三地的專家學者,民間研究機構,台灣政府的官員及新聞界人士有九十多人,共發表論文五十幾篇。大陸有關官員在現實政治環境下無人應邀與會。
研討會議程
兩天研討會的議程共分兩部份;第一部份是專題演講(第一天),邀請台灣有關單位及民間有關社會團體之代表提出。第二部份是分組報告,共分六組同時進行(第二天)。
第一天上午九時由華府國建聯誼會總召集人黃和鐘及研討會主任委員呂崇基主持開幕式及會務報告。接下來當天的議程分別由下列人士作專題演講:陸委會副主任委員高孔廉主講“國統綱領與大陸政策“,教育部次長楊朝祥主講”兩岸文教交流概況“,國家統一委員會(國統會)研究委員高英茂主講”兩岸互動與國際新秩序“, 大陸旅美學者趙全勝教授主講:從北京看海峽兩岸交流的展望與建議”,民主基金會秘書長暨立委丁守中主講“台獨黨綱對兩岸之關係及國內政治之衝擊。下午最後一節”海峽兩岸的體育交流“則由展望基金會董事長李慶華主講。
九日當天午餐會由海基會秘書長陳長文以”從海基會看兩岸關係“為題和與會人士分享兩岸交流的實際經驗作為時一小時的演說。陳長文以海基會先後三次組團訪問大陸磋商實質問題的經驗指出,台灣在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中,決不能忽視“國防”與“心防”,以策安全。他認為擴大民間接觸的基礎,是一種保障安全的方式。他要求關心兩岸關係的人士需將“中國心”和“台灣情”連在一起。他說:“有情無心,台灣的文化生活無以豐富;有心無情,則從無從讓大陸人民明瞭中國人何以也能建立像台灣那麼富庶自由的國家。”
研討會第二天,十日的議程主要為分組討論,以經貿交流、農業交流、文教交流、新聞交流、科技交流及交通交流等六組同時進行探討,分別以歐昭惠、呂崇基、蕭舒夫、王嗣佑、黃和鐘及閻漢寧擔任各組召集人。
每一組分組討論分三節進行,主持人計有下列學者:
經貿組:溫英幹、楊坎華、歐昭惠
農業組:孫伯泉、劉言度、呂堯基
文教組:曾振、阮大年、李慶華
新聞組:王嗣佑、續伯雄、施克敏
科技組:黃和鐘
交通組:霍雲翔、董興、劉俊嘉
最後各分組綜合討論的主持人分別為:經貿—黃連福;農業—呂崇基、孫伯泉、劉言度、呂堯基;文教—彭森明、冷若水、續伯雄、傅建中、施克敏;科技—黃和鐘;交通—閻漢寧。在各分組發表論文及評論者多達70餘人,不及備載。
十日當天的午餐會由駐美代表丁懋時對三百多位僑界的專家學者發表簡短演說,他要求台海對岸的中共當局認清世界潮流,加速政經改革;只有在民主制度下,中國人的智慧才能發揮到極致;只有在自由社會中,人民的意見才能充分表達。他歡迎及感謝兩岸數百學者專家熱烈參加這個研討會。之後,午餐會的主講人,國統會委員,廿一世紀基金會董事長高育仁以“兩岸關係的過去與未來”為題發表演說。
研討會成果
兩天下來,集思廣益,出席這次研討會的學者專家在10日結束前提出各分組的綜合結論報告,提出許多具體可行的建議,對日後的海峽兩岸的交流與溝通有相當程度的幫助。
出席這次會議的學者專家及關心國是的僑胞逾500餘人,是歷年來在華府舉行的國建聯誼會研討會中規模最盛大的一次。多位來自台灣政府專司海峽兩岸交流事物的官員,以及海內外對於交流有研究的學者專家均提出精闢的見解與論文。中共雖然婉拒主辦單位的邀請,未派出代表,然而有許多旅居美國的大陸學者踴躍出席,他們不僅提出個人的意見,也訴說在大陸所經歷的種種經驗。由此可見,無論是來自海峽兩岸,或是旅居海外的僑胞,對加速海峽兩岸民間交流,均懷著相同的期望與關切。
以上種種,也說明來研討會已經達到預期的效果與目的。值得欣慰的是兩天的研討會順利圓滿地結束,爲了保存這些寶貴的意見與資料,本會出版組特將各組論文編輯成冊,於1993年1月出版“大華府區海峽兩岸民間交流研討會學術論文集”專刊,分贈國內有關機購、研究單位、民間社團、學者專家及本會會員,以備參考。
研討會之後之盛宴與結語
研討會結束後10日晚上在北維州會賓樓舉行華府國建會聯歡晚會,邀請與會學者專家、貴賓、及本會會員和眷屬來參加此“慶功“盛宴。大家享受了一頓佳餚後,婆娑起舞,盡情地歡樂美好的一夜。當晚的晚會召集人是黃連福,所有節目都由名歌星林麗卿與羅香齡精心安排,並由前中視主持人史蘭華主持,並有來自海峽兩岸幾位名歌星演唱,盛況空前。
最後我以研討會主任委員身份代表華府國建聯誼會向幾個贊助單位,海基會、聯合報系及中國時報系致謝,特別是海基會,從最初研討會之構想一直到會議的圓滿結束,期間海基會秘書長陳長文博士都鼎力協助。駐美代表處文化組組長李慶平亦多方協助,解決不少籌備期間的困難。同時也感謝研討會所有工作人員,是研討會的幕後功臣,在籌備期間合作無間,發揮最高的團隊精神,才能使這次研討會順利結束。
一九九二年大華府地區“如何建設台灣成為廿一世紀的現代化社會”研討會
本研討會之宗旨與目的
本研討會的宗旨是展望未來台灣理想社會的藍圖,並探討如何逐步邁入此一新社會。目的在於以純學術研究的客觀態度與超然開放的立場研討台灣未來面臨之關鍵性議題,並向國內有關機關、社會各界及產業界提供有效的政策與建言。
本研討會之緣起
從二次戰後台灣光復,開始重建至1990年代初期,台灣地區經過四十多年來在經濟發展上的成就,已贏得全世界的佩服與稱讚。持續性的經濟繁榮,給人民帶來豐盛的物質生活,也給社會帶來欣欣向榮的富裕景象。當時我們覺得國人不應以此為滿足,因為物質生活的改善不過是現代化社會過程中的一個步驟而已。同時在這廿世紀最後十年中,就我們從海外旁觀所得,發現當時台灣的社會,在繁榮的經濟與富裕的生活背後,隱藏著令人憂慮的脫序現象。例如交通秩序的混亂、生態環境的破壞污染、犯罪率的高升、傳統文化與道德的沒落等等,促使我們產生了關懷台灣社會改革與建設的意念,因而定“如何建設台灣成為廿一世紀的現代化社會”為1992年研討會之主題,希望藉著這個研討會的召開,集合國內有關機構官員及海內外各方面學者專家,凝聚經驗與智慧,針對問題癥結而規劃出前瞻性、建設性的具體方向與藍圖。
研討會的形式及過程
這次研討會在青輔會、北美事務協調會駐美辦事處(台灣駐美大使館)、中國時報系及聯合報系等機構的鼎力贊助下,於1992年9月5日至7日一連三天在華府近郊馬利蘭州貝賽斯達凱悅大酒店(Hyatt Hotel, Bethesda, Maryland)舉行。來自台灣的政府、民間與學術界及美國華裔專家學者一百二十餘人共發表演說及論文八十餘篇。
研討會大會專題主講人按演講先後順序有:台灣省政府主席連戰、亞太民主理事長彭明敏、財政部長李仲英、高雄縣長余陳月瑛、原子能主任委員會主任委員許翼雲、衛生署副署長石曜堂、國科會副主委胡錦標和海峽兩岸交流基金會副秘書長石齊平等,分別三天研討會期間發表專題演講。同時研討會共分成政治外交、財經產業發展、科技發展、環境保護、交通建設和文教衛生及社會福利等六組,分別由張旭成、黃連福、侯受年、唐次郎、辛永光和曾振擔任召集人。其中政治外交組再分內政、外交和海峽兩岸關係等三個分組,分別由張旭成、田宏茂和石齊平擔任分組主持人;財經產業發展組再分經貿、財政金融和農業發展三個分組,分別由蘇昭安、楊坎華及左天覺擔任分組主持人;文教衛生及社會福利組再分文教、社會福利和衛生醫療等三個分組,分別由彭森明、顏明遠和劉周(?)婉擔任分組主持人。
研討會開幕及專題演講
本研討會在九月五日早上九時隆重開幕,由本會總召集人呂崇基主持開幕儀式。北美事務協調會委員會駐美代表丁懋時應邀致詞,向來自華府地區、全美各地及台灣的學者專家和僑胞表示歡迎,並祝福大會舉辦成功。丁代表和呂總召集人也向省主席連戰不辭旅途勞頓的君子誠信,專程履行諾言來參加本研討會,以及對這次會議的重視與支持,表示感謝與感佩(按,在颱風過境後,連主席匆匆返台處理善後一二天後又專程再度來美與會)。
應邀為大會主講人的連主席以“一步一腳印—務實前瞻的台灣省政建設”為題,在開幕式向大家暢談他主持省政工作的理念與重點,並展望未來省政建設在變遷社會的因應之道。他就任以來致力於務實前瞻的台灣省政建設,以建立“祥和社會”和發展“富麗農村”為目的。他認為只要“一步一腳印”務實去做,必能讓台灣在廿一世紀成為現代化社會。
丁代表晚宴
駐美代表丁懋時也在五日以豐盛的晚宴款待與會學人與貴賓,並在晚宴後,以“中美關係之現狀與展望”為題作專題演講,報告最近幾年來國府與美國發展實質外交關係的進展情形,使與會者對各方關切的中美關係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研討會特色
為配合新時代、新環境的發展,本研討會也邀請政治異議人士及民進黨籍的學者和民意代表與會,共商國家發展大計。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流亡美國廿一年的亞太基金會主席彭明敏。他曾在台大政治系任教時擔任連戰的論文指導教授,並推薦連戰至芝加哥大學深造。在開幕式上,丁代表與連主席一起伸出歡迎之手與彭明敏相握(所代表的意義更非尋常),受到全場五百多與會人士熱切的掌聲歡迎。
彭明敏以“台灣未來民主化的課題”為題發表專題演說。他這次的與會為台灣近年來的民主自由化下了最好的註解。他自己也承認“五年前這種會議絕不會邀請我參加,即使邀請我,我也不會參加。”長期在海外卻時時心繫國內政情發展的他認為,人在局外,反而較能看出台灣的動向。依他個人的看法,台灣人民應已有兩大共識,一是大家必須共同努力建立民主、自由繁榮和乾淨和諧的社會,二是朝著民主的路走下去,已是不容更改,無法回頭的趨勢。
分組研討綜合結論
出席研討會的學者專家在七日結束三天分組研討議程,在會議結束前各族召集人提出綜合結論及建言報告,將送給國內之政府、學術研究機構及企業界參考。
一、政治外交組
備受各界矚目的政治外交組,因為主題較有敏感性,使三個分組的研討形成爆滿場面。幾位民進黨籍或傾向台獨的專家學者應邀參加,更使得會場充滿不同的聲音,時有統獨論戰的熱烈情景,較以往的一言堂研討會更見活潑生動。民進黨僑選立委張旭成以召集人身份在總結報告中指出,政治民主化是大家的心聲,但是在外交方面則各方意見不一,難以達到共識。海基會副秘書長石齊平針對兩岸關係的研討做出結論時,也表示,這是不同政治立場的一個理性爭論。
因此政治外交組的研討並未獲致清晰的結論,各主講人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探討未來台灣外交發展的方向和目標,也從政治實務及戰略方面探討台海兩岸的發展關係的政治體制、政治民主化與自由化、社會正義與公理,以及如何健全監察制度等問題,並提出建言。
二、財經產業發展組
學者專家們希望政府確實推行六年國家建設計劃,加速產業升級,使台灣在廿一世紀成為一個經濟大國。他們並促請政府加速金融自由化措施,早日發展成為亞太金融中心。
在國際貿易方面,他們主張對土地勞工與產業的發展重新作整體的探討,確定發展資本與技術密集工業的目標。開發高科技工業產品,加速產業升級。但他們反對輕易引進大陸和其他外來勞工,認為可能造成社會的負擔。
對兩岸經濟交流,他們建議以互利互補,安全安定為原則,並限制對大陸投資,以避免經濟依賴性過高而受到政治上的牽制。
工業生產方面,他們希望貫徹六年廿一綜合調整方案,提高產銷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並提高農民生活水準,進一步利用台灣的有利地位,使台灣成為亞熱帶農業研究中心。
三、科技發展組
與會者認為在缺乏能源的台灣地區,必須發展核能發電,但也須有健全的核能政策及防禦措施,以確保安全。他們相信,發展航太工業有助於工業產業升級,加強科學研究協調,也可以將研究成果推廣至醫療等產業的生產,提高工業技術水準。
四、環境保護組、交通建設組、與文教衛生及社會福利組
以上各分組對相關議題提出建言以配合未來台灣的理想社會的進展:如何建立一個高品質社會所需的社會福利制度,如何建立一個完整的文教體系,如何加強廿一世紀的交通建設規劃與都市發展,如何改善台灣地區的空氣及水資源等污染問題。 文教分組召集人曾振教授在研討會作成總結報告時提出了“向”金“看,更要向”人“”看的口號,希望台灣建立新的人倫觀念,以防止金權政治的作祟。他認為人倫觀念的重建是刻不容緩的建設項目;唯有如此才能使台灣邁向一個既富裕又安和的新社會。
“華府之夜”晚會
爲了歡迎本研討會與會的學者專家、貴賓與僑胞,在六日晚上安排了輕鬆愉快的“華府之夜”晚會,以晚宴歌舞、說笑話、現場樂隊演奏和舞會等節目,讓三、四百位與會者度過愉快美好的夜晚。晚會由華府名律師張先正主持。首先由華府地區的卡拉OK歌唱高手多人獻唱,接著由來自夏威夷具有南國風味的樂器與歌聲的配合下,夏威夷女郎演出草裙舞及肚皮舞,獲得全場掌聲。之後由現場學人黃和鐘和凌宏璋共舞,逗趣十足。晚會中特別穿插“講笑話”的節目,多位學人自告奮勇上台表演,引得哄堂大笑,充分表現出與會者的幽默感。晚會在舞會及摸彩節目之後圓滿結束。
結論
研討會在九月五日上午隆重開幕,並隨即展開為期三天的緊湊議程,包括一連串的專題演講及六個分組同時進行的研討,以及歡樂輕鬆的“華府之夜“晚會,於七日下午作成綜合結論報告之後,順利圓滿閉幕。
一連三天別具特色的研討會,除了在規模上稱得空前盛大之外,內容也特別豐富,包括內政、外交、海峽兩岸關係、經濟、金融、農業、環保、交通、文教、社會福利、醫療衛生、科技等。出席專題演講及分組討論的除了本會會員之外,尚有國府官員、海內外學者專家,以及僑社人士,各就不同黨派、立場與專業,為建設台灣而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這次研討會最難能可貴的是,出席來賓均踴躍發言,熱切討論,針對現況,提出具體的問題與建議。儘管有些問題頗為尖銳,與會人士仍能在和諧冷靜的氣氛下進行理性討論,表現出民主、開朗的可貴精神,這是研討會成功的重要關鍵之一。
爲了保存本研討會的豐碩成果,本會特別輯錄研討會各項要點,編印成“論文摘要”及“結論報告”(1993年1月3日出版)供各界參考。如今已經近二十年,此次研討會以及1991年海峽兩岸民間交流研討會的意見所提各項意見,許多已經由政府加以施行,有些到現在還有參考價值。
本人謹代表本會在此特別感謝青輔會、北美事務協調會駐美辦事處、中國時報系及聯合報系等機構的鼎力贊助,以及所有支持本會的朋友們。同時也非常感謝大會全體工作人員,沒有他們的支持,研討會不可能如此順利圓滿完成。
最後特別一提,本會在1991年與1992年連續舉辦兩次規模盛大的研討會,都獲得來自中國時報系及聯合報系的鼎力贊助,這都歸功於這兩報系的駐美特派員傅建中與施克敏的極力支持與協助。同時也非常感謝駐美代表處文化組組長李振清博士在1992年研討會籌備期間也多方提供建議及協助。在此我謹代表本會向上述各位敬致最深切的謝意。
作者: 呂崇基,美國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農業經濟學博士,曾任美國肯達基州Campbellsville大學經濟及商業學系副教授,聯合國所屬世界銀行經濟顧問(華府),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經濟專家(羅馬), 美國國務院國際開發總署農業經濟專家(外交官),現任開發諮詢顧問社副總裁(夏威夷)。作者曾任大華府區國建聯誼會會長(1991-1992)。
本文刊登於Edward I. Wan主編,【Evolution and Impact of the ChineseAmerican Professionals Associaiton of Metropolitan Washington DC (CAPA) 華府國建聯誼會的演變和影響--華府國建聯誼會36週年紀念文件】,華府國建聯誼會出版,2011年12月30日,頁73-77。原稿附有相片,這裡從略。
2012年1月25日 星期三
東華經濟99級,給溫英幹老師 YouTube短片
東華經濟99級,給溫英幹老師
YouTube短片
最近有位東華大學畢業的博士生告訴我,她發現網路YouTube有一段東華大學經濟系99級(2010)畢業生製作一段影片給我當做我自東華大學屆齡退休(2009年一月)的禮物。我上網看了,很受感動。這班同學是我在東華退休前最後修我兩門課的學生,當時是大三,算是“關門弟子” ,彼此互動良好。現在他們都已經畢業,男生也服完兵役在就業中。
後來才知道這段影片是該班同學張昱傑上傳的。昱傑曾經擔任經濟系學會會長,當年與我互動較為頻繁。上學期在元智大學客座,很巧的有一天在火車上遇見,我們也因此在元智大學的教職員餐廳見面,並邀請自東華退休,現在元智客座的鄭治明教授一起餐敘。大家談得很高興。昱傑目前任職於南山人壽,看樣子表現相當好。相信這與他在大學時期擔任系學會會長及熱心系務所培養出來的氣質與人格特質有關。在學校教書時,我常鼓勵學生多參加社團及服務,以及打工,可以培養工作品格以及建立人際關係。為同學寫推薦信,也要求提供這些資料。發現同學們參與社團及服務或打工的,在社會上較能適應。
學生所給的溫暖回應是作為老師最大的回報。這裡不避嫌,將網址連結在此,以作紀念,及獻上我對該班同學以及昱傑的感謝。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LYk8Hf6msE&feature=related
返台參加國建會憶往
返台參加國建會憶往
呂崇基、溫英幹
作者分別應邀參加過三次在台灣召開的國家建設研究會(簡稱國建會),在國建會會友中算是少數有幸參加這麼多次的。
呂崇基:第一次在1977年(7月31日至8月16日,會期17天)參加工商發展研究組,由經濟部主辦;第二次於1989年(7月10-19日,10天),及第三次於1995年(7月17-22日,6天),都是參加農業建設組,由農委會主辦。
溫英幹:第一次在1976年(8月1日至17日,會期17天)及第二次1988年(7月25日-8月5日,12天)均為財稅金融組,由財政部與中央銀行聯合主辦;第三次於1995年與崇基兄同期參加,在兩岸關係組,由陸委會主辦。
國建會緣起
一九六〇年代末期至一九七〇初期,台灣的經濟、社會與政治各方面都在快速的發展與轉型,但國際政治對代表中國的中華民國(台灣)卻越來越不利。中共時值文革末期,開始在海外進行統戰,國際也逐漸向中共傾斜,導致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第26屆會議上,台灣被迫宣佈退出聯合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則同時取得原由中華民國政府擁有的聯合國代表權。政府為因應這些變局,號召海內外同胞共體時艱,團結一致,以衝破橫逆,乃開始計劃邀請在海外僑居的學者專家回國與國內的產官學三方面專家共商推展國家建設之大計,討論國家未來發展的方向及策略,一本“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知識報國之赤忱,共同為國家繪製邁已以開發國家之藍圖。從此可見到當時台灣政府的開放與遠見。
國建會的宗旨
政府舉辦國建會的宗旨在於凝聚海內外學者專家的知識、智慧與專長,加速國家建設的進步與發展,暢通海內外學者專家與政府的雙向溝通的管道,並增進海外學人關愛原生國家與支持政府的共識,以及國內延攬各項建設所需人才之途徑。
國建會舉辦的過程與方式
第一屆國建研討會於一九七二年八月在台北召開,邀請來自海外約一百位學者(美加、歐洲、日本、港澳及大洋洲等地)及國內三十位左右學者參加。由於政府高層非常重視這個會議,所有提案都要求各部會追蹤處理,加上媒體大幅報導宣揚,首屆國建會非常成功。因此政府繼續舉辦國建會,直到1995年的最後一次為止,一共舉辦18次。這期間,每年暑假七、八月間,都以這種模式邀請海內外人士參加,原則上以邀請沒參加過該會議的人為主,累計邀請海內外學人共5000餘人。
通常國建會的議程,前半段是聽取各部會首長的簡報或座談會,出外考察各地新的經濟建設,後半段幾天是到各部會分組舉辦研討會,提供建言。各部會在會前都事先寄給參加者資料與討論議題,讓參加者會前能充分準備,並撰寫論文,以便在分組會議時參與討論與提供建言。撰寫之論文也會被收入成為國建會的文件。作者每次參加,事前都有準備,許多人並在與會中發表論文,並非空手回去。參加學人的配偶也另備有豐富節目,使配偶們也能彼此認識,並參與和國家建設有關的座談及訪問。
在台灣召開的國建會每屆依照當時的需要擬有不同的總主題。會議除了大會聽取各部會首長的簡報外,採取分組會議方式進行,分別到各部會開會。通常分為8到10組。例如1976年分為八組:文教發展,工商發展,財稅金融,交通建設,農村建設,社會福利,衛生保健及都市建設。1995年是最後一次在台灣召開的國建會,其總主題為“迎向二十一世紀—中華民國發展目標與策略。”共分為社會福利、財經建設、交通建設、文教發展、科技發展、醫藥衛生、環境保護、勞動問題、農業建設及兩岸關係等十組。另外召開推展務實僑務與政府新形象兩個研討會。此次國建會共邀請海內外學者242人參加,規模龐大,促使國家重大建設的規劃更為周延完善,並彰顯政府對學術研究發展的重視。
國建會的效益
海內外學人以精湛學識與豐富經驗向政府當局提供無數的具體寶貴的建言,不僅為海內外學術精英提供參與國家建設與聯繫團結的機會與管道,而歷届會議中所獲得的各項重要建議與結論也多已融入政府施政當中,使台灣加速現代化歷程,也使出席學人學術報國的意願能充分實現,同時透過國建會海內外學者直接接觸的機會與管道,對於促進海內外學者學術交流與研究發展之合作,企業間之聯繫,延攬人才回國服務,進而引進新觀念、新科技,都有積極貢獻。
參加過國建會的海外學者回到僑居地後,紛紛在各個大都會區成立國建聯誼會,以參加過在台灣召開的國建會的成員為當然會員,繼續以不同方式凝聚海外學者專家的知識與智慧向政府提供建言。散布在海外的國建聯誼會會員有數千人,不僅隨時為台灣建設提供卓見,聯繫海外學人,克盡為國建言之功,且能針對國家需要,隨時物色專才回國服務。有些地區的國建聯誼會定期舉辦大型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政府高級官員、民意代表及學者參加,使得國建會的效益在海外更加發酵,也更凝聚海外僑胞對台灣的關懷。
很多參加過國建會的海外學人不斷的回國貢獻所學,這也是國建會舉才的成果。還有因為參加國建會後,促成決心回國服務發展的也大有人在,尤其是回國服務的學人在學術研究機構及大學執教的為數甚多。
以成本效益觀點來分析,政府舉辦國建會雖然看來所費不貲,但等於政府最初只出機票與住宿費用以及一些行政開銷,每年找來一兩百個國內外專家免費諮詢,已經太划算了。加上上述諸多後續效應,其利益何止當初成本的千百倍。(中國大陸近幾年也開始仿效這種做法。)
國建會的轉型
國建會開辦初期,由於台灣內外處境困頓,政治上仍然處於戒嚴期間,言論格局受限重重,國建會提供了許多建言是當時國內政治氛圍不敢言、不能言的,對促進台灣民主化及自由化有一定程度的貢獻。但隨著國內經濟自由化、社會多元化及政治民主化各方面高度發展與變遷,加上海外學者有不同的管道提供建言,導致國建會慢慢失去它原有的功能與必要。這從作者前後各自參加過三次國建會的經驗中可以體會出來。國建會召開期間媒體報導的分量從初期的頭版新聞慢慢掉到中期的中間版,到1995年最後一次,媒體報導就相對很少。開會天數也由初期的兩周半(17-18天)減到中期的10天左右,到1995年只有6天。也意味國建會的重要性也逐漸失去光彩。媒體甚至譏諷國建會為政治大拜拜。
此外,政府也逐漸取消對海外各地國建聯誼會的補助。海外各地國建會在沒有新血,經費來源也斷絕的情況下,紛紛轉型,開始吸收當地的新會員,老幹新枝,成為當地來自台灣的海外華人專業團體,每年仍舊在各地舉辦各式各樣的研討會,提供建言,對台灣朝野都有助益。
華府國建聯誼會
由於地處華府都會區,美國聯邦政府以及中華民國駐美代表處所在地,人才鼎盛,天時地利人和,華府國建聯誼會是海外數一數二的海外國建聯誼會,會員300多人,1975年成立以來至今已經步入第36年,會務在歷届會長及幹事們的齊心努力下仍然蓬勃發展。在1999年開始變更會員入會資格,改以推薦方式邀請本地學者專家加入為會員,可謂老幹新枝,歷久彌新。
結論
在1972-1995長達廿四年期間,海內外學人透過國建會的召開,已經替國家建設、社會發展與政治民主化提供許多貢獻,引導過政府與民間度過一段漫長而艱辛奮鬥的歲月。而國建會促進國家建設人才的增加與交流,效果更是非凡。
本文簡述國建會創辦之歷程,檢討其成本效益,可以發現,台灣政府在1970年代初期舉辦國建會的確有遠見與魄力,就如台灣首創出口加工區,設置新竹科學園區,造就東亞四小龍的奇跡一樣,台灣政府當局能在那時候舉辦國建會的確是高瞻遠矚。我們這一輩參加過國建會的成員可說在創造歷史中是有份的,也許可說是很幸運能在這波歷史洪流中,有幸參與其中。最後們在此向當年創辦與設計召開國建會的前輩表示敬意,這些包括李國鼎、孫運璿、蔣彥士、費驊、許水德等當時與我們一起開會的幾位部會首長。此外,國建會自1972年開始舉辦時,蔣經國先生剛出任行政院長,1978年開始擔任總統直到1988年初逝世,對國建會的舉辦都非常支持,每次都親自接見參加的成員;李登輝先生繼任總統也延續這種傳統。由於國家領袖的重視,使國建會更能發揮其功能。
作者:在參與國建會活動期間,呂崇基先後曾經服務於世界銀行,國際糧農組織,與美國國務院,曾任華府國建會會長(1992)。溫英幹服務於世界銀行,曾任華府國建會召集人。
本文中文及英文版本刊登於Edward I. Wan主編,【Evolution and Impact of the ChineseAmerican Professionals Associaiton of Metropolitan Washington DC (CAPA) 華府國建聯誼會的演變和影響--華府國建聯誼會36週年紀念文件】,華府國建聯誼會出版,2011年12月30日,頁22-27。這裡只刊登中文版。原稿附有相片,這裡從略。
歷史學家陸寶千教授訪問記(部份內容修改 2-14-2012)
拜訪國寶級史學家陸寶千老師兼介紹其學術成就
溫英幹
台灣元智大學資深客座教授及國立東華大學榮譽教授
拜訪緣由
2012年一月二日我從元智大學出發,在桃園縣內壢搭火車去台北,到士林區的中社路拜訪暌違半世紀的高中歷史老師陸寶千先生。他是我在省立新竹高中讀書時(1959-1962)的歷史課老師。當年令我們佩服的是他上課從來不帶書本筆記,空手來到教室就開講了,一堂下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講史評史,順口拈來,內容引人入勝,沒有冷場,直到下課。那是1960/61學年度,我高二時,陸老師年方36歲,樣子就是溫文儒雅、學富五車。由於他不是我們班上的導師,雖然對他的學問非常佩服,私下卻很少和他來往;畢業後,聽說他離開竹中另有高就,後來聽說進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
我於1969年就出國進修,拿了博士學位後就職於美國,忙忙碌碌,在異邦也過了幾十年,中間偶爾想到與陸老師聯繫,但總有雜事阻礙,也不知他在哪裡。拖到最近,思念之情陡增,趁回台客座之便,上網查了些有關他的資料,發現他治史有成,已成大師級人物,甚至大陸網頁稱之為國寶。但陸師已經退休,不知如何聯繫。2011年12月,我想到向張力教授打聽,他是我東華大學前同事,從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借調到東華的歷史系教授,擔任過歷史系主任及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他很快回音,才知陸師是他的老同事,他也很快的找到陸師的家裡電話,使我終於聯繫上陸師。在電話那頭傳來一口江蘇話的聲音(因為我知道他是江蘇海門人),他好像不大記得我,但知道是竹中學生,也很高興,說他已經86歲了,40歲才結婚,有一男一女,因為師母身體欠安,因此平時都在家,隨時歡迎去看他。我說好改天去探訪他。
登門拜訪
二日下午二時多我依照陸師的指示,從捷運士林站出來,搭255公車,在翠山派出所下車,對面山坡上的一棟公寓三樓就是他的住處,中社路乃政府早年在當地建築一大批宿舍給中央政府公教人員購住,是「中央政府公教人員社區」的簡稱。進門,陸老師親切招呼我,說他還記得我,還說記得吳霞玉(高中同班,後改名吳子超)。陸老師模樣與以前差不多,不過頭髮較少了,走路也慢了,仍然一副溫文儒雅的樣子。他先介紹師母及兩個孩子給我認識。女兒慶智是留美博士,現在舊金山做事,最近回來探親。兒子慶熊是士林福林國小老師,台北師院學士及台灣師大美術研究所碩士,是位畫家。師母范善平女士,族譜記載是宋朝范仲淹的後代,其母親即陸師的姨媽,陸師初來台時即住在姨媽家。她看來較為年輕,很文靜,坐在沙發椅上,只是微笑,不多說話,以前在聯合報做過事。公寓裏每個房間都堆滿各式各樣的書籍以及慶熊的畫畫與畫框。陸師坐在師母旁邊,和我交談別後種種,又帶我看他的書房。
陸師簡歷
陸寶千老師,江蘇省海門縣人,生於1925年農曆七月十七日。高中在海門就讀,家學淵源,那時就已經讀了很多古書。1948年隨姨媽姨丈來台灣遊玩,卻因國共戰亂,商輪被徵軍運,無法返滬,第二年(1949)便考入台灣師範學院(後來之師大)史地系, 於1953年畢業後在幾個高中教過書,因為各校沒有提供宿舍,故應聘竹中,竹中提供教員單身宿舍,並有工人負責飯食,相當方便。陸老師於1960年八月應聘到竹中,只服務三年,於1963年7月離開,應聘到國民黨中央黨部做事一年,於1964年6月離開,7月進入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當約聘人員,1969年8月升為助理研究員(陸師說有一位助理研究員離職,他才得到正式職位),於1978年8月升爲正式研究員,到1995年7月,滿70歲時自近史所退休,但直到現在還繼續治學。任職近史所時也在師大開過《中國思想史》的課程。
治學大要
陸老師早期曾著《中國史地綜論》一書,廣文書局出版(1962),那時還在高中任教,應是通俗之作。之後在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完成多篇論文,後來集結成書的經典之作為《清代思想史》與《易經文義通解》二書 (均為廣文書局所出版,前者初版於1978年,後者初版於2003年),但已經有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的翻印本(並增訂內容)。承陸師不棄,贈我一本《清代思想史》(毛邊本,他找不到正式版本)。至於《易經文義通解》他也找不到餘本,沒有給我,希望書店能買得到—不過我上網查詢,目前缺貨)。雖然從近史所退休,但仍勤於研究,目前致力於《中國思想史》一書的著作,已經完成上半部。
陸師在近史所研究集刊發表許多論文,部份成為清代思想史之底稿。我查了近史所公佈的資料,有如下著作目錄(部份):馬浮之易學──儒學新體系之基礎;述馬浮之以佛釋儒;馬浮之六藝論;馬一浮之功夫論;倭仁論; 劉蓉論:清代理學家經世之實例; 嘉道史學──從考據到經世; 評介翁之鏞著《中國經濟問題探原》; 略記近史所庋藏于潤生所贈文件; 民國初年康有為之孔教運動; 論羅澤南的經世思想; 愛日草堂諸子──常州學派之萌坼; 章炳麟之儒學觀; 章炳麟之道家觀; 章太炎之論墨學; 章太炎對西方文化之抉擇; 民國初年康有為之孔教運動。其他還有多篇他對時人的訪問記及地方文獻搜集,只能算是工作需要吧?
清代思想史
華東師範翻印的《清代思想史》初版於2009年10月,印3000本,定價人民幣50元,共320千字,不含索引519頁,正文共有八章,可謂巨著,大陸網路多有詢問何處可以購得的記載。
華東師範大學翻印本前面有出版說明,開頭即對陸師之著作推薦有加:
「陸先生寶千,臺灣中研院近代史所研究員。學問淵深,著述宏富,而一生不慕榮利,堅貞問道,學界推為今代醇儒,允為恰當。茲將陸先生主要撰述,彙為《陸寶千著作集》,陸續刊行。」
可見陸師史學功力之深,受到大陸學者的肯定。本書書末附有歷史學家,中央研究院近史所退休研究員,也是陸老師的老同事,王爾敏教授專文「今代醇儒陸寶千」,對本書備極推崇,並說他曾誦讀該書十遍以上,而且當做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講授《「中國近代思想史》課程時的參考書籍。王文說:
「陸先生樸訥誠慤,不喜交際,雖是飽富經史百家之學,遍覽古籍,未嘗自炫博雅。其生平著作尤深熟明清兩代名家思想,並延伸至於二十世紀同代名儒。」
王文末了直言「新科小院士」難有如陸師這樣的功力寫這種文章,相當有趣,也發人深省(因為陸師還沒被提名為中研院院士):
「寶千博通古學,筆下精簡典麗,可與古人對勘,舉其為馬一浮二種遺集之前言,極簡短婉約,但含意深永。若當今之新科小院士,恐難以寫作此文,即令之閱讀恐亦難於解悟。如若不服,盡可一試。」【註1】
我試讀陸師著作,都是以典雅的文言文寫成,雖然我文言文程度不夠好,但讀陸師之文,真如王爾敏教授稱之為典麗犀利,並富現代高見,融合古今,的確不凡。隨手舉出該書第一章「明季諸子之經世思想—理想政府之設計」的結論,即知其見解及文筆功力之高深:
「明季諸子之政府設計,吾人既知其有廣境,狹境之別,今復知諸子言經世有貫性與離性之異,試問此二境二型間之關係若何?吾人以為貫性型的學術立基於人性,人性相同,故具有普遍性。學者如能著重此普遍性,則極易透至廣境,(王)船山,(黃)梨周,(顧)亭林等即其例也。」
該書自序之文極佳,有若華麗駢文,抄錄如下,以餉讀者:
「儒家之學,內聖外王。宋明之士,言心言性,細若牛毛,深入腠理,內聖之蘊,闡發盡致。迨夫大厦既傾,玉步改易,遺民懷陸沉之痛,憾辮髮之辱,抽思繹慮,深探博求;為生民圖久安,為萬世開太平,外王之道,亦復大張。而皆恢言發於性海,邈思出自心光,後人覽其遺文,莫不哀其遇而感其志焉。其後滄海揚塵,學者為之眯目,尊程朱者,心行不相對勘;玩竹帛者,生民無復在念。吏洽民風,無學燈之指引,愈趨愈下。故一遇外患,立致踣蹶。然而當此期也,有皈向靈山者,有沈酣乙部者,有潛心公羊者,足見人心之不能久蛰也。曾國藩出,唱導禮學,內聖外王之道,復見萌蘖。曾氏既歿,此調復成絕響,而學者競言富强,其效亦既可睹矣。本書之作,在闡明此一歷史線索,冀讀者有悟於學術世運相因之故也。書中各章,成篇先後,有相隔敷年者,文氣不能一貫,幸讀者諒之。一九七八年三月十一日陸寶千敘於南港。【註:之後另有兩行字為:】渡海以來,三十年矣,床前月光,輒起鄉思;親恩莫報,陟岵興悲。謹以此書獻於 先父師孟公在天之靈。」
陸師此書由廣文書局初版於1978年,那時兩岸尚未開放,台灣又因黨外運動開始而漸向本土化傾斜,因此銷路不廣,殊為可惜。他在華東師範大學的版本裡有跋說:「拙著清代思想史梓行後,頗有知音,然流布不廣。邇者祖國有人願予影印,以餉讀者,鄙人欣懌同意。」不過陸師說他堅持翻印時不能改為簡體版,因此華東師範的翻印本都是正體字印行。陸師說他這本書可與錢穆的相關著作等量齊觀,勝過梁啟超,由王爾敏院士的推崇以及華東師範大學的推薦及影印觀之,陸師之自評當非吹噓之語。
易經文義通解
至於《易經文義通解》一書,廣文出版社的版本厚444頁,但只見網路介紹,尚未克購得。網路登載應該是該書的序文,也是文義典雅,錄之如下:
「自漢以來,稱易為五經之原,然易之始,實為筮卜之書。筮卜者,吾先民占術之一,取蓍草五十根,分之數之除之,合而再分,得其餘數而記之,按其次第而排列之,形成卦象、斷其吉凶,主卜者記錄其過程與結果,久之,整理成書,即易之經文也。後人對此經文施以解釋,遂成易傳。易經文義通解者何?依字而求義,立例以解易,使卦無疑義、爻無滯辭,故曰通解也。」
未竟之志
我和陸師提及網路曾載,陸師參加研討會時,對評論他文章的人曾說,「歡迎評論,但所有評論,兄弟一概不接受。」他聽了哈哈大笑,說,很多書評人對作者的文章沒有仔細閱讀,就亂評一氣,因此他纔這樣說。我們在學術界待久的就知道陸師此舉是很有道理的;有些學者應邀審稿,因為時間緊湊,往往就隨便看過,草草發言,其實是草菅別人升等或發表論文的良義。
與陸師談到下午三時半,我為他和師母照相(因為他們的子女在我到達後就因事離家,師母行動不便,房子里沒有別人可以幫我和陸師照合照,所以很遺憾沒有拍到合照),之後纔告辭出來。一到馬路上,回程公車255號剛好經過,讓我順利回到捷運站。車行迅速,在山間道路起伏,我的心情也起伏不定。此行收穫極多,沒想到半世紀後還能與高中老師見面。而昔日青壯老師,現已白髮蒼蒼,快要九旬,師生情誼幸而還在。一路上翻閱還沒完全拆開的毛邊本《清代思想史》,有點後悔沒有及早聯繫,以致失去許多請教大師的機會。
回到元智大學的研究室後,我一面繼續翻閱陸師的清代思想史,一面上網查了些相關資料,想勾勒出陸師的一生,也連結了高中以來缺少的半世紀。看到陸師這位國寶級學者受到大陸人士的特別尊崇,反而台灣不夠重視,甚覺可惜。但願陸師在有生之年完成其《中國思想史》大作,為中華民族後代留下寶貴資產,因為如陸師一樣的大師已經少見了。
(2012年1月4日初稿於元智大學研究室;1月10日蒙陸師過目修改後寄回,重訂稿; 1月18日根據陸師公子慶熊提供在竹中及近史所任職年月增補,稿成於美國華府。)
陸寶千老師與師母范善平女士 2012年1月2日於士林中社路家中(溫英幹攝)
【註1】綜合網路資料:王爾敏教授,著名歷史學家。1927年生,河南淮陽人,臺灣師範大舉史地系畢業(陸師的學弟)。歷任台灣師範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校教授及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著有《中國近代思想史論》、《清季兵工業的興起》、《淮軍志》、《上海格致書院志略》、《晚清政治思想史淪》、《解醒集》、《五口通商變局》等書。另編纂史料十二種,史學論文七十餘篇。 王氏論陸寶千文,原刊於其著作《20世紀非主流史學與史家》,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北京貝貝特)2007年01月01日出版,裏面之一章。王氏說自己「篳路藍縷,以五年時間回顧其中之一家—南港學派,評述了史學家朱雲影、郭廷以、沙學浚、劉廣京、戴玄之、唐德剛、梁嘉彬、李國祁、陸寶千等的學術傳承和成就,書寫南港學派的宗風、人物體制和學術貢獻,回顧和反思20世紀的史學。」王爾敏與陸寶千算是是近史所首任所長郭廷以的門生,而據王文,陸師自承為文哲大師牟宗三的門人。馬一浮(1883-1967),原名馬浮,中國國學家,書法家,篆刻家,近代新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與梁漱溟、熊十力齊名,有「一代儒宗」之稱。陸師對馬浮思想研究頗深。
訂閱:
文章 (Atom)